第82节(1/5)
可问题是,一旦有声扬这件事,挑明了要把这块硬骨头啃到底,那这件事是断然逃不过去的。毕竟现在是民国,哪怕共和民主尚且仍然是一纸空谈,这许多人还是要给“这张纸”面子,尤其是在政治上,有许多“形式”上的事情是不可或缺的。
吴立可听到袁肃如此淡然的点破吴承禄的背景,一时有些诧异,纵然袁肃仗着自己是大总统的侄子,可段总长好歹是大总统的心腹悍将。要说这眼下的北洋政府是可以没有袁肃,还是可以没有段祺瑞,这个问题的答案显而易见。
然而,此时此刻他看到袁肃说话的神态如此轻松,当真猜不透对方心里到底在想什么。他看得出来袁肃并不是像那些飞扬跋扈的“王公子弟”,断然不会是一时失心疯要去得罪段祺瑞,可对方究竟有什么样的把握,居然胆敢去拔老虎的爪牙!
“原来……袁大人已经知道了。不过,袁大人您也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吴镇守的夫人是许静仁公的表妹。因此吴镇守在京城的人脉关系可是非同小可的,还望袁大人慎思慎行。”
“什么许静仁公?我怎么不认识此人?”袁肃微微皱了皱眉头。
“正是前朝刑部直隶司主事、天津高等审判厅厅长许世英许大人,听说他已经被提名入阁出任司法部总长,不过也不知道这件事确定下来了吗?”吴立可有板有眼的说道。
听吴立可这么一说,袁肃倒是有了几分印象,许世英字静仁,是中国第一代司法制度的奠定人之一。不过对方骨子里终归还是有几分封建古板的老气,而且在一九一三年发生的宋教仁遇刺案上,还曾经利用司法总长的职权阻止此案的调查。
对他而言,自己连段祺瑞都不怕,更遑论许世英这个文职大员。在武夫横行的年代里,只有掌握军权的人才算是掌握真正的实权。正是为了这种诉求,他才不能安分守己,只求守着滦州、通永镇几个县城混一个地方小军阀,只有不断的扩张再扩张,获得更多的地盘和军队,才能在乱世当中立足于稳。
“原来是许大人,倒是有听说他确实已经入阁了。不过他既然是司法总长,更应该熟悉法纪法规,倘若连中国最高司法人都徇私舞弊,今后国家的规矩还如何贯彻落实下来?我相信许大人断然不会因为一己之私而埋下百世之祸。”
“是,是这个道理……”吴立可彻底没了脾气。
他并非是在为了吴承禄的前程才来找袁肃谈这番话,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几乎是所有为官者在官场生存的基本法则。只是他在吴承禄手下干了这么多年,已经建立了非常良好的利益关系和地方官场的规范。
若是吴承禄被赶走了,换上袁肃来执掌山海关防区,那就等重新制订新的规则。
说到底,他一点都不了解袁肃的为人,最多只是一些道听途说的事迹,可这些都不足以说明事理。万一袁肃的处事态度与吴承禄大相径庭,不仅保不住权益,反过来还损害了既有的利益,岂不是得不偿失?
除此之外,但凡是权力、地盘上的争夺,胜利者在事后必然会大清洗、大换血,把所有与前一任有关联的人一律撤换成自己的嫡系。即便现在袁肃做出承诺,不会做到“飞鸟尽良弓狡兔死走狗烹”的地步,可只要把其他人全都撤换掉,最后只剩下孤家寡人,这与大清洗、大换血又有什么区别!
他对现在的权力地位很满意,没必要冒风险再去瞎折腾。可问题是,如果袁肃真的下定决心要折腾,自己又能如何自处?
“吴大人,纵然今日你不来找我,我也会寻一个时间去找你。吴大人你想摸清楚我的意图,而我也想知道吴大人的立场。”等了一会儿,袁肃见吴立可没办法把话说完整,于是又摆出一副气定神闲的样子开口说道。
“这……袁大人说笑了,什么立场不立场,下官在临榆县任上自然会是规规矩矩,不敢有任何奢望……”
“这件事不急于一时,吴大人大可好好考虑。不过不管怎么说,吴大人你今日就这件事专程来找我,可见你心中还是有自己的想法。有想法是好事,就算最终你我走不到一块也无妨,好歹相识一场,只要最后不是走到针锋相对的地步,这份交情犹是可在。”袁肃语气平易近人,只是在说到后半句话时有所加重语气。
这番话的目的就是在提醒吴立可,即便吴立可不肯站在他这一边,最好也老老实实安分守己,不要指望着在背后去向吴承禄告密,或者与吴承禄同流合污来暗中使坏。
吴立可当然明白这层意思,而事实上正是这个立场的选择一直让他感到困扰,无论帮谁都有风险,而如果两边都不帮的话,万一袁肃真的逼走了吴承禄,自己非但没能及时站对队伍,甚至同样还会有损现有的权益。
摆在他面前的困境,是进也不是,退也不是,当真是直教人为难。
第91章,募工募役
自从滦州发到山海关的第一批赈济粮食送到之后,聚集在关口的难民们得到了极大的安抚,而随后展开的一系列疏导难民的作为,也很快展现出成效。整个山海关的局势正趋向于缓和,无论是城中老百姓还是城外难民,都满怀信心等待这次风头彻底过去,好渐渐恢复像往常那样的生活。
吴立可听到袁肃如此淡然的点破吴承禄的背景,一时有些诧异,纵然袁肃仗着自己是大总统的侄子,可段总长好歹是大总统的心腹悍将。要说这眼下的北洋政府是可以没有袁肃,还是可以没有段祺瑞,这个问题的答案显而易见。
然而,此时此刻他看到袁肃说话的神态如此轻松,当真猜不透对方心里到底在想什么。他看得出来袁肃并不是像那些飞扬跋扈的“王公子弟”,断然不会是一时失心疯要去得罪段祺瑞,可对方究竟有什么样的把握,居然胆敢去拔老虎的爪牙!
“原来……袁大人已经知道了。不过,袁大人您也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吴镇守的夫人是许静仁公的表妹。因此吴镇守在京城的人脉关系可是非同小可的,还望袁大人慎思慎行。”
“什么许静仁公?我怎么不认识此人?”袁肃微微皱了皱眉头。
“正是前朝刑部直隶司主事、天津高等审判厅厅长许世英许大人,听说他已经被提名入阁出任司法部总长,不过也不知道这件事确定下来了吗?”吴立可有板有眼的说道。
听吴立可这么一说,袁肃倒是有了几分印象,许世英字静仁,是中国第一代司法制度的奠定人之一。不过对方骨子里终归还是有几分封建古板的老气,而且在一九一三年发生的宋教仁遇刺案上,还曾经利用司法总长的职权阻止此案的调查。
对他而言,自己连段祺瑞都不怕,更遑论许世英这个文职大员。在武夫横行的年代里,只有掌握军权的人才算是掌握真正的实权。正是为了这种诉求,他才不能安分守己,只求守着滦州、通永镇几个县城混一个地方小军阀,只有不断的扩张再扩张,获得更多的地盘和军队,才能在乱世当中立足于稳。
“原来是许大人,倒是有听说他确实已经入阁了。不过他既然是司法总长,更应该熟悉法纪法规,倘若连中国最高司法人都徇私舞弊,今后国家的规矩还如何贯彻落实下来?我相信许大人断然不会因为一己之私而埋下百世之祸。”
“是,是这个道理……”吴立可彻底没了脾气。
他并非是在为了吴承禄的前程才来找袁肃谈这番话,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几乎是所有为官者在官场生存的基本法则。只是他在吴承禄手下干了这么多年,已经建立了非常良好的利益关系和地方官场的规范。
若是吴承禄被赶走了,换上袁肃来执掌山海关防区,那就等重新制订新的规则。
说到底,他一点都不了解袁肃的为人,最多只是一些道听途说的事迹,可这些都不足以说明事理。万一袁肃的处事态度与吴承禄大相径庭,不仅保不住权益,反过来还损害了既有的利益,岂不是得不偿失?
除此之外,但凡是权力、地盘上的争夺,胜利者在事后必然会大清洗、大换血,把所有与前一任有关联的人一律撤换成自己的嫡系。即便现在袁肃做出承诺,不会做到“飞鸟尽良弓狡兔死走狗烹”的地步,可只要把其他人全都撤换掉,最后只剩下孤家寡人,这与大清洗、大换血又有什么区别!
他对现在的权力地位很满意,没必要冒风险再去瞎折腾。可问题是,如果袁肃真的下定决心要折腾,自己又能如何自处?
“吴大人,纵然今日你不来找我,我也会寻一个时间去找你。吴大人你想摸清楚我的意图,而我也想知道吴大人的立场。”等了一会儿,袁肃见吴立可没办法把话说完整,于是又摆出一副气定神闲的样子开口说道。
“这……袁大人说笑了,什么立场不立场,下官在临榆县任上自然会是规规矩矩,不敢有任何奢望……”
“这件事不急于一时,吴大人大可好好考虑。不过不管怎么说,吴大人你今日就这件事专程来找我,可见你心中还是有自己的想法。有想法是好事,就算最终你我走不到一块也无妨,好歹相识一场,只要最后不是走到针锋相对的地步,这份交情犹是可在。”袁肃语气平易近人,只是在说到后半句话时有所加重语气。
这番话的目的就是在提醒吴立可,即便吴立可不肯站在他这一边,最好也老老实实安分守己,不要指望着在背后去向吴承禄告密,或者与吴承禄同流合污来暗中使坏。
吴立可当然明白这层意思,而事实上正是这个立场的选择一直让他感到困扰,无论帮谁都有风险,而如果两边都不帮的话,万一袁肃真的逼走了吴承禄,自己非但没能及时站对队伍,甚至同样还会有损现有的权益。
摆在他面前的困境,是进也不是,退也不是,当真是直教人为难。
第91章,募工募役
自从滦州发到山海关的第一批赈济粮食送到之后,聚集在关口的难民们得到了极大的安抚,而随后展开的一系列疏导难民的作为,也很快展现出成效。整个山海关的局势正趋向于缓和,无论是城中老百姓还是城外难民,都满怀信心等待这次风头彻底过去,好渐渐恢复像往常那样的生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