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节(1/5)
两天之后,正如同程世昌所预料的那样,尽管到底没有像程世昌担忧的那么严重,可民间舆论声势的的确确有了变味。除了在袁肃召开新闻发布会之后的第二天那几篇报纸的报道之外,这两天有越来越多的地方报纸大挥笔墨,更有不少知名学者、名门望族提笔写评。似乎民间所关心的问题一下子就全部从“民乱”转而集中到了此次第三旅撤退一事上。
当然,在这些新闻报道中,一开始的一部分是袁肃特别吩咐安排下来的,而接下来的另外一部分则是跟风转向罢了。舆论向来都是被政治操作的工具,所谓新闻自由的精神只不过是像“共x产x主义”那样一个象征性的精神理念罢了。
但是不管怎么说,民间对于第三旅突然撤退一事本来就抱有许多疑点。第三旅还没有南下河南之前,无论是河南政府还是北京政府都在铺天盖地的为中央军造势,结果第三旅才到河南没多久,刚刚打完一场胜仗,刚刚枪决了一些作奸犯科的军官,又刚刚在商丘建立了一套有利于百姓的基本制度,却突然要撤回淮北。
在民间对官府失去公信力的背景下,老百姓自然会本能的产生一种怀疑,认为这一系列事情的背后另有隐情。再加上之前经过刻意精心散播出来的消息,第三旅遭到河南都督的排挤,遭到十四师、十七师的嫉妒,又遭到北洋政府高层官员的诋毁,在种种施压之下不得不选择撤离河南。
最先传出激烈反应的是商丘,这里的老百姓刚刚经历过一场战争的阴影,又刚刚得到以袁肃为首的临时政府给出的保障承诺。许多老百姓生怕第三旅离去之后,新接管商丘的十四师会取消袁肃之前制订的所有政策,甚至还会像其他政府军队那样掠夺才分配下去不久的田地。于是就在这天早上,由十几个老百姓带头来到商丘民政府公署大门前下跪请愿,希望袁肃能继续留在商丘。
一开始人数并不多,民政府公署只是派出吏员来劝阻,可是到了中午之后,公署大门前的街道上居然一下子聚集了好几百人。老百姓们纷纷举着鲜黄色的布条,有的上面写的有字,有的则仅仅只是一块黄色的布片。这一传统还是早几十年留下来的请愿习惯,黄色代表皇帝,就是希望政府能把老百姓的苦衷反应到最高天庭。
下午的时候,袁肃下令公署官员劝散这些请愿的老百姓。
而到了第二天,不仅商丘这边又有老百姓自发来到民政公署前请愿,就连开封、郑州、许昌等地都不约而同的出现老百姓向当地政府请愿的情况。这几乎可以算是一件奇事了,袁肃目前执掌的地方是在商丘,与开封、郑州、许昌是八竿子打不到一块去,商丘的老百姓自发出来请愿那是有理有据,倒是开封等地也跟着来请愿,这可完全是吃力不讨好的事。
毕竟就算请愿成功,让袁肃顺利留下来,开封、郑州、许昌这边的老百姓也不可能从中得到任何好处。袁肃的政策只局限于商丘一带,就算的的确确都为民着想的政策,那也轮不到其他地方的老百姓去享受这些政策。
正是因为开封、郑州、许昌三地出现的这种让人匪夷所思的情况,再次引发了新一轮报刊新闻的热议。各地报纸纷纷报道此事,甚至连邻省的几个大报纸也都争相转载。
前前后后才经过了五、六天的时间,几乎全河南省都知道了这一系列事件。
之前老百姓们只知道袁肃带领第三旅入豫镇压民乱,就算是举行了一场新闻发布会,大部分人也仅仅知道第三旅是要“功成身退”,至于所谓的“内幕”大多只集中在商丘和一些知识分子阶层流传。而经过这连续几天的请愿事件,又被许多报纸大篇幅的报道,再加上民间奔走相告,这才让全省自上而下认识到袁肃这段时间的所作所为,以及这些所作所为的重要性。
----------
【看了几位新读者的留言,很是感动,多谢多谢。我一定会努力做到有始有终。谢谢你们的支持!】
第47章,陆军部令
对于河南省内舆论声势的发展走向,袁肃一点都不感到奇怪,因为这其中有不少事情是他一手安排出来的。老百姓的的确确会有一些热情,比如商丘这边的请愿完全是出于自发,而开封、郑州、许昌等地的情况,虽然也有很多人同情和支持第三旅,但这种情绪还远远到不了冒着风险去本地政府请愿的地步。
他并没有花钱去雇佣一批老百姓前去开封等地请愿,仅仅是安排一些人到商丘这边流民聚集地做了一些宣传。战后商丘制订的一系列政策不仅保障了本地百姓的利益,同时也给许多外地流民提供了生存空间,因而在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商丘已经安顿了不下十万的外地人口。
正是因为这些外来人口的帮助,才使得开封、许昌、郑州等地出现了请愿的情况。纵然这些外来人口流离失所,但多多少少会有一些亲戚朋友,又或者本身就可以带领一下乡亲先返回原籍参与请愿。不管是为了今后的生计,又或者是仅仅为了几块钱的好处,对于这些流民们来说自然是不会思考的太多。
在袁肃来看,事情是不能做的太过火,一旦过火就有明显刻意的痕迹。他没有去策动大规模的游行示威,只要有百来十的老百姓到政府
当然,在这些新闻报道中,一开始的一部分是袁肃特别吩咐安排下来的,而接下来的另外一部分则是跟风转向罢了。舆论向来都是被政治操作的工具,所谓新闻自由的精神只不过是像“共x产x主义”那样一个象征性的精神理念罢了。
但是不管怎么说,民间对于第三旅突然撤退一事本来就抱有许多疑点。第三旅还没有南下河南之前,无论是河南政府还是北京政府都在铺天盖地的为中央军造势,结果第三旅才到河南没多久,刚刚打完一场胜仗,刚刚枪决了一些作奸犯科的军官,又刚刚在商丘建立了一套有利于百姓的基本制度,却突然要撤回淮北。
在民间对官府失去公信力的背景下,老百姓自然会本能的产生一种怀疑,认为这一系列事情的背后另有隐情。再加上之前经过刻意精心散播出来的消息,第三旅遭到河南都督的排挤,遭到十四师、十七师的嫉妒,又遭到北洋政府高层官员的诋毁,在种种施压之下不得不选择撤离河南。
最先传出激烈反应的是商丘,这里的老百姓刚刚经历过一场战争的阴影,又刚刚得到以袁肃为首的临时政府给出的保障承诺。许多老百姓生怕第三旅离去之后,新接管商丘的十四师会取消袁肃之前制订的所有政策,甚至还会像其他政府军队那样掠夺才分配下去不久的田地。于是就在这天早上,由十几个老百姓带头来到商丘民政府公署大门前下跪请愿,希望袁肃能继续留在商丘。
一开始人数并不多,民政府公署只是派出吏员来劝阻,可是到了中午之后,公署大门前的街道上居然一下子聚集了好几百人。老百姓们纷纷举着鲜黄色的布条,有的上面写的有字,有的则仅仅只是一块黄色的布片。这一传统还是早几十年留下来的请愿习惯,黄色代表皇帝,就是希望政府能把老百姓的苦衷反应到最高天庭。
下午的时候,袁肃下令公署官员劝散这些请愿的老百姓。
而到了第二天,不仅商丘这边又有老百姓自发来到民政公署前请愿,就连开封、郑州、许昌等地都不约而同的出现老百姓向当地政府请愿的情况。这几乎可以算是一件奇事了,袁肃目前执掌的地方是在商丘,与开封、郑州、许昌是八竿子打不到一块去,商丘的老百姓自发出来请愿那是有理有据,倒是开封等地也跟着来请愿,这可完全是吃力不讨好的事。
毕竟就算请愿成功,让袁肃顺利留下来,开封、郑州、许昌这边的老百姓也不可能从中得到任何好处。袁肃的政策只局限于商丘一带,就算的的确确都为民着想的政策,那也轮不到其他地方的老百姓去享受这些政策。
正是因为开封、郑州、许昌三地出现的这种让人匪夷所思的情况,再次引发了新一轮报刊新闻的热议。各地报纸纷纷报道此事,甚至连邻省的几个大报纸也都争相转载。
前前后后才经过了五、六天的时间,几乎全河南省都知道了这一系列事件。
之前老百姓们只知道袁肃带领第三旅入豫镇压民乱,就算是举行了一场新闻发布会,大部分人也仅仅知道第三旅是要“功成身退”,至于所谓的“内幕”大多只集中在商丘和一些知识分子阶层流传。而经过这连续几天的请愿事件,又被许多报纸大篇幅的报道,再加上民间奔走相告,这才让全省自上而下认识到袁肃这段时间的所作所为,以及这些所作所为的重要性。
----------
【看了几位新读者的留言,很是感动,多谢多谢。我一定会努力做到有始有终。谢谢你们的支持!】
第47章,陆军部令
对于河南省内舆论声势的发展走向,袁肃一点都不感到奇怪,因为这其中有不少事情是他一手安排出来的。老百姓的的确确会有一些热情,比如商丘这边的请愿完全是出于自发,而开封、郑州、许昌等地的情况,虽然也有很多人同情和支持第三旅,但这种情绪还远远到不了冒着风险去本地政府请愿的地步。
他并没有花钱去雇佣一批老百姓前去开封等地请愿,仅仅是安排一些人到商丘这边流民聚集地做了一些宣传。战后商丘制订的一系列政策不仅保障了本地百姓的利益,同时也给许多外地流民提供了生存空间,因而在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商丘已经安顿了不下十万的外地人口。
正是因为这些外来人口的帮助,才使得开封、许昌、郑州等地出现了请愿的情况。纵然这些外来人口流离失所,但多多少少会有一些亲戚朋友,又或者本身就可以带领一下乡亲先返回原籍参与请愿。不管是为了今后的生计,又或者是仅仅为了几块钱的好处,对于这些流民们来说自然是不会思考的太多。
在袁肃来看,事情是不能做的太过火,一旦过火就有明显刻意的痕迹。他没有去策动大规模的游行示威,只要有百来十的老百姓到政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