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种田奋斗史 第69节(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其实不多,稍稍杂了点,一个人干绰绰有余,只是家里人多一些较安稳罢了。
    想着到底买了两个人,杨稔便琢磨琢磨该如何给两人分派活计,跟自家男人说道:“家里的洗衣做饭由吴婶负责,扫地,擦桌子椅子,吴叔除了这些还能做什么呢?”
    一时之间,陈如松也想不出有什么活,不过他往南房那边看时,突然间就想起来,“之前房间的那些被套被单还未清洗呢,到时看他们夫妻俩谁洗,吴叔腿脚不便,不知久坐能不能行,唉,买了个瘸腿的人还是有些难事的。”
    府城离家远,八套被套被单不少,拿回来又拿去太麻烦了,陈如松就粗略的洗了洗,打算等搬来再好好地洗一道,如今正好让他们干。
    “媳妇你也别想了,家里的活计,左右都交给他们便是,谁做都是一样的,夫妻间不会去计较,你只管闲着看他们做事就好。”家里多了两个人,这杂活决计是轮不到媳妇来做的。
    “这倒也是,明日让他们将家里的活计都做一遍,就知道有哪些活计了。”想着自己日后就能彻底闲下来,杨稔有些激动。
    第102章 安居
    吴大娘的力气很大, 与普通男子的力气一般大,平日里的重活也都能干,这饭并没白吃。
    吴叔虽然腿脚不便, 但住着拐杖也能干活, 他的腿平日里不痛,除了雨天晚上会有些刺痛,别的时候都是好好的。
    两个下人慢慢适应主家的生活,家里的一点活计干得得心应手。
    这让夫妻俩安心不少, 不过到底是刚买回来的人, 还是要多观察一些时日。
    第一二日,夫妻俩都在家里看着, 买人的第三日, 陈如松出去给二儿子找私塾。
    早前就打听过了,只是有两家都还不错, 暂时无法抉择,今日就是去两家看看,做最后的决定。
    杨稔留在家里带着三个孩子,并不多操心,两个小的都在练字,七岁的孩子,正是该好好练字的时候, 小景在看书, 为了怕打扰到儿子, 杨稔将西厢房收拾了一间做书房,日后小景要念书的话,她就带着两个孩子在西厢房的书房练字。
    这会也是在西厢房的书房,看着两个孩子认真的练字, 杨稔想到自己的字也不好,只是识字,写不一定都能写出来,左右无事,她索性也跟着练。
    “娘的字没有大哥的好。”康康眼尖看见了她娘的字迹,感觉不工整,大哥的字好看很多。
    “是啊,你大哥是练了十几年,娘这才刚开始呢,你跟你二哥要好好练,你们也比娘先练字,别被娘赶上了哦。”杨稔鼓励道,她希望孩子们都超过自己跟丈夫。
    康康一脸原来如此,乖巧应道:“好,我会好好练的。”
    说完,康康就低头认真练字,一旁听着的知行也低下头,握着笔接着练字。
    只是两家私塾,很快看好,一个时辰左右陈如松就回来了。
    听见敲门和开门声,一定是自家男人回来了,杨稔当即走出来,果然是,她好奇地问道:“怎么样?哪家私塾更好?”
    “都挺好,两家的先生都只是看着有些严肃,也还好,我都问过,他们不会罚得太过,至多也就是抄书或者打手板,两家也就束脩差了三十文,我倾向束脩贵一些的那家,他家开得久一些,教出的秀才都是三个,但童生多几个。”
    高有高的道理,在府城,价钱不合适都开不了多久,杨稔很能明白,何况如今自家也不差那几十文钱,“每月多少束脩?”
    “三百五十文,比县城徐先生那要贵五十文。”因为儿子是秀才,陈如松就算了算,这秀才开私塾,若是有十个学生,这一年也就三十多两银子了。
    不过府城秀才大多选择当教书先生,每家也就几个学生,一年一般就十几二十两银子,但逢年过节还有礼收,也不累,这日子还能过得十分不错。
    自家儿子是廪生,日后若是盘缠不够,开个私塾也能凑一些,不过陈如松摇头,自己不会让儿子落到那个地步,私塾还是很耽误时间的。
    “府城你更熟,便就这家吧,离咱家远么?”若是太远,每日来回也是不便,驴车在外的时候,要走过去还得起早。
    “不算远,一刻钟都不到,我也是觉得这家离咱家近,又贵了三十文,想着好一些。”离自家的远近,陈如松是考虑在内的,太远的私塾他都没去看。
    “那就好。”离家近就好。
    私塾与府学一样,都是十月才入学。
    也很快,没几日,两个儿子就都入学了。
    府学提供住宿,只是条件并不好,是让一些家境贫寒或是府城之外的秀才入住。
    自家离府学不远,便没让儿子住。
    孩子们入学后,夫妻俩并不放心,大儿子虽然是个十六岁的少年,可新入学,也不知道府学的人是怎么样的,会不会恃强凌弱,大儿子并不是强势的性子,夫妻俩都怕他在府学吃亏。
    二儿子也是,虽看着更胆大些,可到底才七岁的孩子,这又是一个新的地方,就怕他心里发怯。
    是以两个儿子入学这一日,夫妻俩有些坐立不安,这样总不好,只好将心思放在康康身上。
    “康康如今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