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种田奋斗史 第76节(3/4)
备好了,只等昏礼前几日好好安排迎亲就好。
都备好了就好,杨母放下心来,感叹道:“这日子过得真快,娘还记得当初你成亲的时候,热热闹闹的场景,一晃,小景都要成亲了。”
“可不是,我都要做婆婆了,若不是小景要科举,晚成亲几年,只怕这会我都要当祖母了。”祖父祖母这些是文人称呼的,自家有个读书人,杨稔也就将称呼换了。
“听说是同知大人的女儿,也不知会不会瞧不起人。”这是杨母毕竟担忧的,万一那同知大人的女儿瞧不起婆婆,婆媳有矛盾,有个同知大人当父亲,自家女儿即便是当婆婆的,只怕还要受委屈。
杨稔摇头,“应当不会,我跟她见过几次,她眼里没有瞧不起人的样子。”
女儿看人还算准,杨母也就安心了,“那就好,这媳妇娶回来,日后你也就享福了。”
“知行和康康还有得愁呢。”杨稔不敢这么早就放下心。
说到女儿的龙凤胎,杨母反而轻松了,“知行和康康是龙凤胎,龙凤呈祥呢,自有他们的造化。”两个孩子,也是聪明伶俐,都是好孩子,哪里需要愁什么呢。
“只是寓意好,到底如何,还是要好好过出来的。”自家不过是普通人家,龙凤呈祥也就说着好听。
昏礼前十来日,陈如松将陈家村一带的亲朋好友由近及远接了过来,等昏礼结束再由远及近送回去,亲近的人多住些日子,这是夫妻俩的想法。
京城陈家也送了礼,在昏礼前几日到达,但是等到昏礼当日才送过来。
东西不少,送过来的声势也不小,也让大家知道这陈举人家在京城还有两位当官的族人,有些之前不太清楚的人顿时在心里提高了陈家的地位。
而大多数人是知道的,陈家村的人都知道府城嫡支有两位在京城当官的族人,这会来送礼,只觉得是小景出息了。
因着小景中举,陈家村这一年多,比以往还好过,旁人听说是出了举人的陈家村,各个都露出敬佩的眼神,比从前说陈家村是府城的旁支更有震慑力,是以这会,陈家村的族人都为小景感到自豪。
“两位族叔还是很有心意的。”若是提前送礼,效果不如当日来得震撼,让李家知道自家有在京城当官的族人,李同知反应过来后就会更用心教导小景。
毕竟朝中有人,日后的路也要好走一些,是以小景日后不说比李同知好,但绝对比李同知的儿子,小景的大舅子强。
日后李同知致仕,他儿子便是考中举人,考上进士,李同知或许有个香火情,扶一下就没了,而小景不管如何,考上进士后,京城两人族人一定会鼎力相助,他们这一支本就式微,又与主支关系远了,也没听说有别的当官的,若是再不互相扶持,日后只会越来越差。
那么,李同知趁着这次教导小景,得个师徒情谊,两边又是姻亲,日后李家差了,小景也不会坐视不理。
当然,这是陈如松自己猜想,但他莫名有预感,儿子不会比李同知差。
“小景第二次参加会试,去早一些吧,也让两位族叔传授些经验,何况,与他们多相处一会,他们待小景也才能有些情谊。”这次送礼,来人不是陈德,只是普通的一个小管事,但自称是京城两位族叔送的礼。
他们也就改口叫族叔了,不管是陈德这个长随还是这次来的小管事,待自家的态度都是亲热的,说明京城那两位族叔是很有交好之意,那么小景早些去,跟两位族叔相处一番,于小景是有益的。
这个陈如松也是赞同的,“本就打算陪小景早些过去的。”
小景在自家二十一岁这一年成了亲,娶的是府城同知的小女儿李如娘,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虽然爹娘有想让他自己选的想法,但他觉得,爹娘比自己年长,看人比自己更准,并没有自作主张的想法。
婚后的日子起伏不大,他依旧是每日看书,不过多了一些时间与妻子相处。
多了个儿媳,杨稔每日多了个事,就是带儿媳熟悉家里的事务,从前她一直照顾着家里人的起居,虽然事不用她做,但她要安排,调度,吴叔吴婶听吩咐做事。
而这些,儿媳也要熟悉。
家里这些琐事,杨稔摸不清儿媳愿不愿意管,但带她熟悉总是没错的。
昏礼过后,家里的资产又添了不少,手握一大笔银子,夫妻俩打算给安排安排它们的去处。
陈如松建议道:“既然田地暂时不好买,就买门面,府城还算繁华,门面租出去租子也不低,这也不算生意。”
“很是,这几年,咱们也用不着大的花销,手里的钱不能生钱干放着心痒痒。”若是从前,家里有多少就存多少,绝不会想着花出去,可如今存银太多了,杨稔反而觉得该用来生钱,而不是干放着。
“那我就去物色好门面,买下来租给别人,这可也不好找,若是买到不好的,租不出去就砸手里了,得好好找。”看来之后,自己的活就是物色好门面,买下租出去,若是碰到田地贱卖,那是运气来了。
自家有举人在,又有两个在京城当官的族人来往着,府城通判是另一支的族人,同知又是亲家,除了不与知府交恶,陈如松想干什么只要是
都备好了就好,杨母放下心来,感叹道:“这日子过得真快,娘还记得当初你成亲的时候,热热闹闹的场景,一晃,小景都要成亲了。”
“可不是,我都要做婆婆了,若不是小景要科举,晚成亲几年,只怕这会我都要当祖母了。”祖父祖母这些是文人称呼的,自家有个读书人,杨稔也就将称呼换了。
“听说是同知大人的女儿,也不知会不会瞧不起人。”这是杨母毕竟担忧的,万一那同知大人的女儿瞧不起婆婆,婆媳有矛盾,有个同知大人当父亲,自家女儿即便是当婆婆的,只怕还要受委屈。
杨稔摇头,“应当不会,我跟她见过几次,她眼里没有瞧不起人的样子。”
女儿看人还算准,杨母也就安心了,“那就好,这媳妇娶回来,日后你也就享福了。”
“知行和康康还有得愁呢。”杨稔不敢这么早就放下心。
说到女儿的龙凤胎,杨母反而轻松了,“知行和康康是龙凤胎,龙凤呈祥呢,自有他们的造化。”两个孩子,也是聪明伶俐,都是好孩子,哪里需要愁什么呢。
“只是寓意好,到底如何,还是要好好过出来的。”自家不过是普通人家,龙凤呈祥也就说着好听。
昏礼前十来日,陈如松将陈家村一带的亲朋好友由近及远接了过来,等昏礼结束再由远及近送回去,亲近的人多住些日子,这是夫妻俩的想法。
京城陈家也送了礼,在昏礼前几日到达,但是等到昏礼当日才送过来。
东西不少,送过来的声势也不小,也让大家知道这陈举人家在京城还有两位当官的族人,有些之前不太清楚的人顿时在心里提高了陈家的地位。
而大多数人是知道的,陈家村的人都知道府城嫡支有两位在京城当官的族人,这会来送礼,只觉得是小景出息了。
因着小景中举,陈家村这一年多,比以往还好过,旁人听说是出了举人的陈家村,各个都露出敬佩的眼神,比从前说陈家村是府城的旁支更有震慑力,是以这会,陈家村的族人都为小景感到自豪。
“两位族叔还是很有心意的。”若是提前送礼,效果不如当日来得震撼,让李家知道自家有在京城当官的族人,李同知反应过来后就会更用心教导小景。
毕竟朝中有人,日后的路也要好走一些,是以小景日后不说比李同知好,但绝对比李同知的儿子,小景的大舅子强。
日后李同知致仕,他儿子便是考中举人,考上进士,李同知或许有个香火情,扶一下就没了,而小景不管如何,考上进士后,京城两人族人一定会鼎力相助,他们这一支本就式微,又与主支关系远了,也没听说有别的当官的,若是再不互相扶持,日后只会越来越差。
那么,李同知趁着这次教导小景,得个师徒情谊,两边又是姻亲,日后李家差了,小景也不会坐视不理。
当然,这是陈如松自己猜想,但他莫名有预感,儿子不会比李同知差。
“小景第二次参加会试,去早一些吧,也让两位族叔传授些经验,何况,与他们多相处一会,他们待小景也才能有些情谊。”这次送礼,来人不是陈德,只是普通的一个小管事,但自称是京城两位族叔送的礼。
他们也就改口叫族叔了,不管是陈德这个长随还是这次来的小管事,待自家的态度都是亲热的,说明京城那两位族叔是很有交好之意,那么小景早些去,跟两位族叔相处一番,于小景是有益的。
这个陈如松也是赞同的,“本就打算陪小景早些过去的。”
小景在自家二十一岁这一年成了亲,娶的是府城同知的小女儿李如娘,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虽然爹娘有想让他自己选的想法,但他觉得,爹娘比自己年长,看人比自己更准,并没有自作主张的想法。
婚后的日子起伏不大,他依旧是每日看书,不过多了一些时间与妻子相处。
多了个儿媳,杨稔每日多了个事,就是带儿媳熟悉家里的事务,从前她一直照顾着家里人的起居,虽然事不用她做,但她要安排,调度,吴叔吴婶听吩咐做事。
而这些,儿媳也要熟悉。
家里这些琐事,杨稔摸不清儿媳愿不愿意管,但带她熟悉总是没错的。
昏礼过后,家里的资产又添了不少,手握一大笔银子,夫妻俩打算给安排安排它们的去处。
陈如松建议道:“既然田地暂时不好买,就买门面,府城还算繁华,门面租出去租子也不低,这也不算生意。”
“很是,这几年,咱们也用不着大的花销,手里的钱不能生钱干放着心痒痒。”若是从前,家里有多少就存多少,绝不会想着花出去,可如今存银太多了,杨稔反而觉得该用来生钱,而不是干放着。
“那我就去物色好门面,买下来租给别人,这可也不好找,若是买到不好的,租不出去就砸手里了,得好好找。”看来之后,自己的活就是物色好门面,买下租出去,若是碰到田地贱卖,那是运气来了。
自家有举人在,又有两个在京城当官的族人来往着,府城通判是另一支的族人,同知又是亲家,除了不与知府交恶,陈如松想干什么只要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