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节(2/3)
嗯!”张松龄看了看老孟山和孟小雨,斟酌着说道:“我想给我家里长辈写封信,报个平安。不知道附近有没有邮局,或者私人信差什么的……”
没等他把话说完,老孟山长出一口气,笑了笑,大声回应,“应该的,应该的,你早就该写信回家报平安了。前些日子我是怕你家里人知道你受伤,白白担心。如今你身体已经恢复得差不多了,写信回去告诉他们一声总是应该的!”
“那邮局,如今还有人在干活么?”张松龄想了想,继续询问。在山里养了五个多月伤,如今战局发展到了什么情况,他一点儿都不了解。娘子关附近即便原来有邮局,随着日本鬼子的进驻,恐怕也不能再运转了。自己远行在外,万一家书落在某些心思龌龊的人手中…….
“这个啊,我还真没注意!”老孟山嘬着牙花子,迟疑着回应。“下盘石那里,原来每逢大集的时候,都有邮差从县城骑着洋车子下来。一边让当地人认领信件,一边收集当地人寄往山外头的信。反正总共也就十来封信,犯不着为此专门设一个信箱。”
“他问的是现在!”孟小雨听得不耐烦,开口替张松龄追问。只要张松龄不提“要走”的话,她就又活了过来。小脸被酒精烧得红红的,一双薄嘴唇也红得如同秋天里的小辣椒。
‘女儿终归是给别人养的!还没成亲呢,就嫌我这当爹的啰嗦了!’老孟山肚子里腹诽了一句,然后笑呵呵地回答,“现在不好说,反正我上次去赶集的时候,没看到邮差,不过……”
看了看张松龄失望的脸色,他又迅速补充,“不过从南边过来的那些老客,倒也经常帮人捎个信儿带个东西什么的。我跟一家姓吕的老客很熟,他刚好是你们山东人。我跟他好好说一说,再给他两个跑腿钱儿,让他帮忙捎一封信去鲁城,肯定不成问题。”
“此人可靠么?”张松龄有点儿不放心,皱着眉头追问。
老孟山笑了笑,大咧咧地回应,“什么可靠不可靠的。他收我的皮货,我从他那里买茶叶,布料,每年都要见两三回面,谁也不敢太对不起谁。再说了,一封信又没多沉,他反正要路过你们家,顺便帮忙跑一趟,又算得了什么大事儿!”
“那倒是!”张松龄想了想,轻轻点头。按他的人生经验,商贩们是最喜欢留后路的一群,姓吕的行脚商既然以后还要跟孟大叔打交道,就不会一下子把事情做得太绝。,
“那你一会儿吃完饭就赶紧写信吧,把油灯拧得亮一些,别伤了眼睛。”老孟山又喝了一大口酒,笑着叮嘱。
“嗯!”张松龄轻轻点头,然后继续说道:“如果能和我家联系上,大叔以后就不用把皮子卖给别人了。我们家也做山货生意,可以派人过来收。价钱方面,肯定会比现在高一些!”
据他平素了解,行脚商们从娘子关这边收购山货,价钱都压得非常低。而同样的毛皮、药材,在张家的货栈里,价钱就要卖到山区的五倍以上。扣除客栈自己加的价,行脚商们在货物倒手之间,至少赚走了三倍的利润。这还不算收山货时鸡蛋里挑骨头,肆意压价所带来的额外好处。
如果张家货栈直接派伙计过来定期提货的话,就可以让孟山老汉免受一层盘剥。此外,看在他的面子上,父亲和大哥也不会对货物的质量要求太苛刻。
这是他离开之前,唯一能回报给孟氏父女的东西。虽然微薄,但真心实意。在养伤的这段时间,孟小雨眼里所流露出来的缕缕柔情,他不是没看见,更不是无动于衷。毕竟人心都是肉长的,即便彭薇薇当初留在他心中的痕迹再深,天天对着孟小雨那浓得几乎化不开的目光,也早就给冲得淡了。
他是不愿意耽误孟小雨的青春。一次次大难不死的好运,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万一哪天自己去跟老苟团长他们团聚了,孟小雨岂不是要辛苦一辈子?!
所以,张松龄只能对孟小雨眼中的**,假装视而不见。娶了人家姑娘,等同于害了人家。与其日后生离死别,还不如现在就不给她留任何念想。反正父亲和哥哥接到自己的信之后,会妥善替自己回报孟大叔和孟小雨的恩情。未必能令他们父女两个的处境天翻地覆,至少能保证他们父女两个这辈子都衣食无忧。
关于张家在鲁城有铺子的事情,老孟山也早就听张松龄提起过。直接把山货卖给张家,也肯定比被行脚商于中间再剥一次皮有赚头。但是,女儿还没过门,就先占了准女婿家许多好处,这种行为实在有点儿超出了他的脸皮承受极限。因此,尽管知道张松龄是完全出于一番好意,他还是非常礼貌地拒绝道:“那就不用了。我跟老吕他们毕竟也是多年的老交情了,不能说不卖给人家就不卖给人家了。况且鲁城离娘子关上千里地,来回一趟开销也挺大的。光为了我手中这点儿山货,实在不值得!”
“没事儿,我哥和我家的伙计,每年都要走塞外。刚好路过山西这边!”张松龄笑了笑,鼓动如簧唇舌,继续努力游说。
这不是实话,张家的伙计去塞外,肯定走北平、承德一线更方便一些。如果绕路走山西,就要从大同附近出塞,相当于多兜出了一个大圈子。可不这么说,他无法保证孟山老汉能坦然地接受自己的好意,更无法
没等他把话说完,老孟山长出一口气,笑了笑,大声回应,“应该的,应该的,你早就该写信回家报平安了。前些日子我是怕你家里人知道你受伤,白白担心。如今你身体已经恢复得差不多了,写信回去告诉他们一声总是应该的!”
“那邮局,如今还有人在干活么?”张松龄想了想,继续询问。在山里养了五个多月伤,如今战局发展到了什么情况,他一点儿都不了解。娘子关附近即便原来有邮局,随着日本鬼子的进驻,恐怕也不能再运转了。自己远行在外,万一家书落在某些心思龌龊的人手中…….
“这个啊,我还真没注意!”老孟山嘬着牙花子,迟疑着回应。“下盘石那里,原来每逢大集的时候,都有邮差从县城骑着洋车子下来。一边让当地人认领信件,一边收集当地人寄往山外头的信。反正总共也就十来封信,犯不着为此专门设一个信箱。”
“他问的是现在!”孟小雨听得不耐烦,开口替张松龄追问。只要张松龄不提“要走”的话,她就又活了过来。小脸被酒精烧得红红的,一双薄嘴唇也红得如同秋天里的小辣椒。
‘女儿终归是给别人养的!还没成亲呢,就嫌我这当爹的啰嗦了!’老孟山肚子里腹诽了一句,然后笑呵呵地回答,“现在不好说,反正我上次去赶集的时候,没看到邮差,不过……”
看了看张松龄失望的脸色,他又迅速补充,“不过从南边过来的那些老客,倒也经常帮人捎个信儿带个东西什么的。我跟一家姓吕的老客很熟,他刚好是你们山东人。我跟他好好说一说,再给他两个跑腿钱儿,让他帮忙捎一封信去鲁城,肯定不成问题。”
“此人可靠么?”张松龄有点儿不放心,皱着眉头追问。
老孟山笑了笑,大咧咧地回应,“什么可靠不可靠的。他收我的皮货,我从他那里买茶叶,布料,每年都要见两三回面,谁也不敢太对不起谁。再说了,一封信又没多沉,他反正要路过你们家,顺便帮忙跑一趟,又算得了什么大事儿!”
“那倒是!”张松龄想了想,轻轻点头。按他的人生经验,商贩们是最喜欢留后路的一群,姓吕的行脚商既然以后还要跟孟大叔打交道,就不会一下子把事情做得太绝。,
“那你一会儿吃完饭就赶紧写信吧,把油灯拧得亮一些,别伤了眼睛。”老孟山又喝了一大口酒,笑着叮嘱。
“嗯!”张松龄轻轻点头,然后继续说道:“如果能和我家联系上,大叔以后就不用把皮子卖给别人了。我们家也做山货生意,可以派人过来收。价钱方面,肯定会比现在高一些!”
据他平素了解,行脚商们从娘子关这边收购山货,价钱都压得非常低。而同样的毛皮、药材,在张家的货栈里,价钱就要卖到山区的五倍以上。扣除客栈自己加的价,行脚商们在货物倒手之间,至少赚走了三倍的利润。这还不算收山货时鸡蛋里挑骨头,肆意压价所带来的额外好处。
如果张家货栈直接派伙计过来定期提货的话,就可以让孟山老汉免受一层盘剥。此外,看在他的面子上,父亲和大哥也不会对货物的质量要求太苛刻。
这是他离开之前,唯一能回报给孟氏父女的东西。虽然微薄,但真心实意。在养伤的这段时间,孟小雨眼里所流露出来的缕缕柔情,他不是没看见,更不是无动于衷。毕竟人心都是肉长的,即便彭薇薇当初留在他心中的痕迹再深,天天对着孟小雨那浓得几乎化不开的目光,也早就给冲得淡了。
他是不愿意耽误孟小雨的青春。一次次大难不死的好运,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万一哪天自己去跟老苟团长他们团聚了,孟小雨岂不是要辛苦一辈子?!
所以,张松龄只能对孟小雨眼中的**,假装视而不见。娶了人家姑娘,等同于害了人家。与其日后生离死别,还不如现在就不给她留任何念想。反正父亲和哥哥接到自己的信之后,会妥善替自己回报孟大叔和孟小雨的恩情。未必能令他们父女两个的处境天翻地覆,至少能保证他们父女两个这辈子都衣食无忧。
关于张家在鲁城有铺子的事情,老孟山也早就听张松龄提起过。直接把山货卖给张家,也肯定比被行脚商于中间再剥一次皮有赚头。但是,女儿还没过门,就先占了准女婿家许多好处,这种行为实在有点儿超出了他的脸皮承受极限。因此,尽管知道张松龄是完全出于一番好意,他还是非常礼貌地拒绝道:“那就不用了。我跟老吕他们毕竟也是多年的老交情了,不能说不卖给人家就不卖给人家了。况且鲁城离娘子关上千里地,来回一趟开销也挺大的。光为了我手中这点儿山货,实在不值得!”
“没事儿,我哥和我家的伙计,每年都要走塞外。刚好路过山西这边!”张松龄笑了笑,鼓动如簧唇舌,继续努力游说。
这不是实话,张家的伙计去塞外,肯定走北平、承德一线更方便一些。如果绕路走山西,就要从大同附近出塞,相当于多兜出了一个大圈子。可不这么说,他无法保证孟山老汉能坦然地接受自己的好意,更无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