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节(2/3)
年半载的,风头过了,好将银子取出来,再干一番大事业。
三月下旬,京城来了一道圣上的旨意,宣暂免吏部郎中谭玉丁忧,与九皇子和李瑾即刻启程进京。同时封谭玉为吏部右侍郎,正三品;李瑾为户部检校,正九品。
崔氏这才知道了家里来的两人的身份,倒是再不敢再盯着九皇子瞧了;至于李瑾,叹气之余也庆幸自己误打误撞,没让三娘子再与李瑾有牵连,毕竟再好也是崔四娘的女婿。
家里多了好多皇家侍卫,端的是威风气派。崔氏心里得意,欢喜地连带着对谭雅都看顺眼了。等到了晚上,谭玉劝谭家娘娘也跟着去京城,崔氏的欢喜淡下去了。婆婆要是跟着去了,自己还有什么好日子过,岂不是每天都要伏低做小地伺候?
所以,当谭家娘娘说到自己年纪大了,在元洲乡下呆惯了,不喜京城的繁华时,崔氏在心里松了口气。
谭玉还要再劝,崔氏马上道:“郎君,你让婆婆去那是你孝顺。可是你也要体贴婆婆这般年纪,旅途劳顿。再说,你刚升了吏部侍郎,京里还有事情要忙碌,实在不适合婆婆修养。”
谭玉听她一开口,就知道她是到底怎么想的。虽然知道崔氏是为了阻止阿娘去京里才说的这些,但有句话也有道理,如今京城的情势未明,还是等时局稳定再将阿娘接去。
谭家二郎听得明白,马上道:“大哥,我在家孝敬阿娘,你就放心吧。”
谭玉拍拍兄弟肩膀,叹了口气,道:“有劳二弟了。”
接着来了一句,“二哥的贴身小厮带一个就够了,挑个仔细的。剩下的到了京城我再给细细挑一个熟悉京城人家的。”
崔氏刚放下的心又吊了起来,没想到谭玉竟真的要把二房的二哥带到身边亲自教养。
这回便是她想开口阻止,谭玉却已经扭头走人了。
王氏走到她身边,向她行礼,口中称谢道:“有劳嫂嫂了。”崔氏不愿意,王氏又岂是愿意的?可惜没办法,家里郎君说了,为了孩子的前程,只能舍得了。好在说好了,每年都让孩子回来一趟。
谭玉担心京里形势,崔氏早就想走,李瑾也想早点与曾阿翁道明心事,总之,大家都打算立刻进京了。
东西都收拾好了,结果临走前两天,一场倒春寒,谭家娘娘病倒了。
谭玉打算要让崔氏留下来侍疾,但崔氏振振有词地道:“听闻崔府与李府就要办喜事了,我作为崔府娘子,怎么也要回府帮忙。”
谭玉明知道这是托词,也答应了。她们婆媳两人本来就不和,让崔氏伺候谭家娘娘,只怕这病又得添新病。
既然崔氏不留,那么就只让谭雅代大房留下尽孝。崔氏又说正好让二房的二哥等她,也省的大娘子回城路途寂寞。待到谭家娘娘病情好转,再让二叔一起送她和二哥去京城。谭玉想想也好,就答应了。
回屋后,王喜贵家的劝崔氏:“夫人何必呢,您拦也拦不住,早晚二房的二哥都要去。便是晚上个一月半月的,平白让人说您容不下人。”
崔氏道:“我自然知道,可我看到王氏那张波澜不惊的脸就来气。既然要到我那里,总要露出求人的姿态吧。偏她还那副舍不得的模样,既然如此,我就让二哥在家多留一阵子。就是郎君埋怨,我也有话答。”
王喜贵家的暗自摇头,但也知道现在劝也无用,遂罢了。
临走之前,谭家娘娘还对谭玉说让他这次回京好好看看人选,早些给谭雅定个好夫婿。谭玉一一答应,又细细嘱咐过谭雅,才匆匆往京里去。
☆、第27章
谭玉他们一行人一路急行,皇家护卫伴着,四月初十就回到了京城。
李瑾先随九皇子进宫去见圣上,等到晚上了,才回李府。
见到自己最得意的曾孙,长高大了,也更加灵活老练了,李太傅满意地直点头。
这个曾孙处处都好,就是方正有余、灵活不足。这次让他随着九皇子出京也有让他锻炼一下子的意思。虽说过程险恶,差点出了大事,但总归是全头全脑地回来,李太傅这终日悬着的心才算是落下来了。
听到李瑾阐述了一大堆不娶崔四娘的理由和缘故,李太傅十分欣慰。这大半年的时间没白费,果真是灵活机变了,都知道跟我用心计了。至于李瑾想要退了与崔四娘的亲事,那是白日做梦。
这样最好,省得老是担心他在朝堂上吃亏。想到李家后继有人,李太傅不禁眉头舒展。
李瑾一见李太傅满意的模样还以为有戏,待要再说,没等他再开口,李太傅朝他摆摆手,示意李瑾不用说了。
李太傅也不拐弯抹角,直截了当地回绝道:“不行。如今朝廷情势非比寻常,也不能像以往定亲一年后再成亲了。你们俩年岁也都不小,家里都给你准备好了,什么都不用你管。再过上两个月就成亲。”
李瑾被堵住了剩下的话,张大了嘴巴,半天合不上。
他混混僵僵地回到了自己的院子,早有屋里的两个大丫头迎上前来。
这两个人是李瑾十五岁时他阿娘放进他房中伺候的。本意是打算给李瑾做通房,结果李太傅说他阿娘胡闹,好孩子都给养坏了。所以现在只当两个大丫头
三月下旬,京城来了一道圣上的旨意,宣暂免吏部郎中谭玉丁忧,与九皇子和李瑾即刻启程进京。同时封谭玉为吏部右侍郎,正三品;李瑾为户部检校,正九品。
崔氏这才知道了家里来的两人的身份,倒是再不敢再盯着九皇子瞧了;至于李瑾,叹气之余也庆幸自己误打误撞,没让三娘子再与李瑾有牵连,毕竟再好也是崔四娘的女婿。
家里多了好多皇家侍卫,端的是威风气派。崔氏心里得意,欢喜地连带着对谭雅都看顺眼了。等到了晚上,谭玉劝谭家娘娘也跟着去京城,崔氏的欢喜淡下去了。婆婆要是跟着去了,自己还有什么好日子过,岂不是每天都要伏低做小地伺候?
所以,当谭家娘娘说到自己年纪大了,在元洲乡下呆惯了,不喜京城的繁华时,崔氏在心里松了口气。
谭玉还要再劝,崔氏马上道:“郎君,你让婆婆去那是你孝顺。可是你也要体贴婆婆这般年纪,旅途劳顿。再说,你刚升了吏部侍郎,京里还有事情要忙碌,实在不适合婆婆修养。”
谭玉听她一开口,就知道她是到底怎么想的。虽然知道崔氏是为了阻止阿娘去京里才说的这些,但有句话也有道理,如今京城的情势未明,还是等时局稳定再将阿娘接去。
谭家二郎听得明白,马上道:“大哥,我在家孝敬阿娘,你就放心吧。”
谭玉拍拍兄弟肩膀,叹了口气,道:“有劳二弟了。”
接着来了一句,“二哥的贴身小厮带一个就够了,挑个仔细的。剩下的到了京城我再给细细挑一个熟悉京城人家的。”
崔氏刚放下的心又吊了起来,没想到谭玉竟真的要把二房的二哥带到身边亲自教养。
这回便是她想开口阻止,谭玉却已经扭头走人了。
王氏走到她身边,向她行礼,口中称谢道:“有劳嫂嫂了。”崔氏不愿意,王氏又岂是愿意的?可惜没办法,家里郎君说了,为了孩子的前程,只能舍得了。好在说好了,每年都让孩子回来一趟。
谭玉担心京里形势,崔氏早就想走,李瑾也想早点与曾阿翁道明心事,总之,大家都打算立刻进京了。
东西都收拾好了,结果临走前两天,一场倒春寒,谭家娘娘病倒了。
谭玉打算要让崔氏留下来侍疾,但崔氏振振有词地道:“听闻崔府与李府就要办喜事了,我作为崔府娘子,怎么也要回府帮忙。”
谭玉明知道这是托词,也答应了。她们婆媳两人本来就不和,让崔氏伺候谭家娘娘,只怕这病又得添新病。
既然崔氏不留,那么就只让谭雅代大房留下尽孝。崔氏又说正好让二房的二哥等她,也省的大娘子回城路途寂寞。待到谭家娘娘病情好转,再让二叔一起送她和二哥去京城。谭玉想想也好,就答应了。
回屋后,王喜贵家的劝崔氏:“夫人何必呢,您拦也拦不住,早晚二房的二哥都要去。便是晚上个一月半月的,平白让人说您容不下人。”
崔氏道:“我自然知道,可我看到王氏那张波澜不惊的脸就来气。既然要到我那里,总要露出求人的姿态吧。偏她还那副舍不得的模样,既然如此,我就让二哥在家多留一阵子。就是郎君埋怨,我也有话答。”
王喜贵家的暗自摇头,但也知道现在劝也无用,遂罢了。
临走之前,谭家娘娘还对谭玉说让他这次回京好好看看人选,早些给谭雅定个好夫婿。谭玉一一答应,又细细嘱咐过谭雅,才匆匆往京里去。
☆、第27章
谭玉他们一行人一路急行,皇家护卫伴着,四月初十就回到了京城。
李瑾先随九皇子进宫去见圣上,等到晚上了,才回李府。
见到自己最得意的曾孙,长高大了,也更加灵活老练了,李太傅满意地直点头。
这个曾孙处处都好,就是方正有余、灵活不足。这次让他随着九皇子出京也有让他锻炼一下子的意思。虽说过程险恶,差点出了大事,但总归是全头全脑地回来,李太傅这终日悬着的心才算是落下来了。
听到李瑾阐述了一大堆不娶崔四娘的理由和缘故,李太傅十分欣慰。这大半年的时间没白费,果真是灵活机变了,都知道跟我用心计了。至于李瑾想要退了与崔四娘的亲事,那是白日做梦。
这样最好,省得老是担心他在朝堂上吃亏。想到李家后继有人,李太傅不禁眉头舒展。
李瑾一见李太傅满意的模样还以为有戏,待要再说,没等他再开口,李太傅朝他摆摆手,示意李瑾不用说了。
李太傅也不拐弯抹角,直截了当地回绝道:“不行。如今朝廷情势非比寻常,也不能像以往定亲一年后再成亲了。你们俩年岁也都不小,家里都给你准备好了,什么都不用你管。再过上两个月就成亲。”
李瑾被堵住了剩下的话,张大了嘴巴,半天合不上。
他混混僵僵地回到了自己的院子,早有屋里的两个大丫头迎上前来。
这两个人是李瑾十五岁时他阿娘放进他房中伺候的。本意是打算给李瑾做通房,结果李太傅说他阿娘胡闹,好孩子都给养坏了。所以现在只当两个大丫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