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节(1/7)
“好,谨之之言见事明晰,条理清楚,难怪戏军师让你助我,此番西域之事乃为我大汉荣光,以后不需太多顾忌,与我面前尽管直言便是。”刘桓右掌成拳,轻敲桌面言道,他怎能听不出黄慎言中之意,观此人言行却似乎是个可造之才,亦未必仅用于西域一事。
“多谢大公子信重,慎必当倾尽全力以助大公子。”黄慎方才的出言也算是颇为冒险了,如今听刘桓言语却是心头大石落地,当下躬身一礼言道,自此之后他便要为大公子之心腹了。
“谨之不需多礼,只要你尽心尽力我自不会薄待。”刘桓笑道。
“大公子,夫人有请堂中一会。”此时却有家人前来门前通传。
“明日乃大公子大婚之事,此事还是暂且一放,司州战事未了,公子亦不必忙于一时,如今夫人召唤,属下便先告辞了。”刘桓闻言便即起身,黄慎亦是上前言道,二人便就一同出屋,刘桓命人将黄慎送回府中,自己却往堂中而来,此时面上却颇有欣然之色。
“哼,区区西域小邦,竟想利用与我,也好,便先让我借助一番。”想起当日与乌里奇一会,今日再有黄慎之言,刘桓心中已经有了计较,说不得此人也会与今日的黄慎一般称为自己行西域之事的臂助,那番邦女子虽是别具风情,可又岂在我的眼中?
说起刘毅刘桓这一对父子多有相似之处,尤其对此二人你无论用何种机谋都切莫施展美人计,刘毅身为山林狼王,意志极为坚定,况且今世可谓绝世佳人环绕,那眼界可不是一般的高,刘桓遗传了父亲的这个优点更是从记事之日起所见便全是美女,对于此处父子二人可是都有着极高的免疫力的,于此便是费尽心机也多半就是徒然。
待刘桓快步来到堂前,却见母亲与娘及一干姨娘俱都在座,显然是等着他有事相商,当即入内一一施礼之后便垂手站于一旁等候训示,心知也必与明日成亲之事有关,这数日以来众人皆为自己之事而操劳,父母之命是不可违背的,既如此又何不欣然相从呢?
第六百三十二章 大婚之喜
刘桓大婚前一日蔡琰特地将他请至堂前,除了交代明日之事外,便是叮嘱他今夜不要再在书房之中,如今他已长大成人,更要能体念父母之恩,这月来玉儿为了照顾刘母都在其院中几乎衣带不解,便是亲子婚事亦要放在一旁,盖因孝者乃人之大道也!刘桓也该多加陪伴母亲以表孝心,刘家向来以孝治家,身为长子便更要遵从。
对母亲的一席话刘桓深以为然,这一阵为了心中诸事他还真的有些疏忽了母亲与亲娘,刘毅心系大业战事不断,自刘桓幼时便是蔡琰勤加教导,为其成才其中也颇有严厉之处,父责母任可说是一肩承担,在刘桓心中对蔡琰是十分敬重的,如今闻听此言怎能不欣然相从,当晚便依母亲之名在房中伺候亲娘!而玉儿见爱子大婚在即自然也有一番感慨,想当年自己在山林之间与刘毅相识之时岁数还不及刘桓,如今儿子都要娶妻生子了,对她来说心中更多的是一种满足”。
蔡琰待刘桓之德是她心中极为感激的,受限于出身及见识,他不可能给儿子以太多的教导,而刘桓长子的身份使得他又决不能像常人一般随性,相夫教子、伺候婆母,这在玉儿心中是高于一切的,她只能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心中那份母爱。好在刘桓待母与刘毅颇为相似,自幼的沉稳也使得他少了许多顽劣之处,这都让玉儿很是放心。
眼下她说的最多的还是让刘桓善待妻子,早早为刘家延续香火,在玉儿的心中并没有太多的心机,刘家此时也不像别的大世家那般有着种种内斗,她对儿子的愿望是最为朴素的,平平安安。和和美美的度过一生,很少会去想及什么男儿大业,倒很是符合她的身份。
刘桓前几日忙于西域之事慢待了母亲,如今心中也颇有歉疚之意,玉儿对刘毅一片深情,进入刘府之后更是循规蹈矩与人和善,处处留着小心,生怕有什么行差踏错或举止失当而让丈夫失礼人前,对此刘毅也颇为无奈,可在当时这便是天经地义,他也无法改变玉儿的想法。只能于自身多多表达对这个山村少女的爱意,还有就是叮嘱儿子一定要记得亲母的养育之恩,人若不孝,便无面目与天地之间,因此这一晚母子二人的叙话显得更为的融洽,不断有欢声笑语。
到得第二日吉时,刘桓全身穿戴整齐,在家人的陪伴之下跨上赵海所赠的汗血宝马,浩浩荡荡的迎亲队伍便往杨府而去,头前自有家丁不住抛洒着铜钱让那些孩童捡取,是为随喜之意,自在燕郡之时刘毅便喜与民同乐,每逢喜事总是广设粥场与流水席,如今北平民生富足,这粥场却可免了,只是在大将军府旁的街道之上分发喜包,前来取之相贺者亦是熙来攘往,人头涌涌,是为沾喜之说。
刘大将军的长子迎亲在北平也算的上是头等大事,百姓们自发的夹道相迎,一观大公子的风采,所谓人逢喜事精神爽,一身喜服的刘桓骑在神骏的汗血宝马之上显得分外的精神,看得一众围观百姓都暗暗称赞,平素多有见大将军的雄姿,这大公子也极有乃父之风。
一路行至杨府,此时门前已是恭候多时了,几个喜娘见迎亲队列到来便命奏乐,并欢天喜地的将刘桓迎了进去,
“多谢大公子信重,慎必当倾尽全力以助大公子。”黄慎方才的出言也算是颇为冒险了,如今听刘桓言语却是心头大石落地,当下躬身一礼言道,自此之后他便要为大公子之心腹了。
“谨之不需多礼,只要你尽心尽力我自不会薄待。”刘桓笑道。
“大公子,夫人有请堂中一会。”此时却有家人前来门前通传。
“明日乃大公子大婚之事,此事还是暂且一放,司州战事未了,公子亦不必忙于一时,如今夫人召唤,属下便先告辞了。”刘桓闻言便即起身,黄慎亦是上前言道,二人便就一同出屋,刘桓命人将黄慎送回府中,自己却往堂中而来,此时面上却颇有欣然之色。
“哼,区区西域小邦,竟想利用与我,也好,便先让我借助一番。”想起当日与乌里奇一会,今日再有黄慎之言,刘桓心中已经有了计较,说不得此人也会与今日的黄慎一般称为自己行西域之事的臂助,那番邦女子虽是别具风情,可又岂在我的眼中?
说起刘毅刘桓这一对父子多有相似之处,尤其对此二人你无论用何种机谋都切莫施展美人计,刘毅身为山林狼王,意志极为坚定,况且今世可谓绝世佳人环绕,那眼界可不是一般的高,刘桓遗传了父亲的这个优点更是从记事之日起所见便全是美女,对于此处父子二人可是都有着极高的免疫力的,于此便是费尽心机也多半就是徒然。
待刘桓快步来到堂前,却见母亲与娘及一干姨娘俱都在座,显然是等着他有事相商,当即入内一一施礼之后便垂手站于一旁等候训示,心知也必与明日成亲之事有关,这数日以来众人皆为自己之事而操劳,父母之命是不可违背的,既如此又何不欣然相从呢?
第六百三十二章 大婚之喜
刘桓大婚前一日蔡琰特地将他请至堂前,除了交代明日之事外,便是叮嘱他今夜不要再在书房之中,如今他已长大成人,更要能体念父母之恩,这月来玉儿为了照顾刘母都在其院中几乎衣带不解,便是亲子婚事亦要放在一旁,盖因孝者乃人之大道也!刘桓也该多加陪伴母亲以表孝心,刘家向来以孝治家,身为长子便更要遵从。
对母亲的一席话刘桓深以为然,这一阵为了心中诸事他还真的有些疏忽了母亲与亲娘,刘毅心系大业战事不断,自刘桓幼时便是蔡琰勤加教导,为其成才其中也颇有严厉之处,父责母任可说是一肩承担,在刘桓心中对蔡琰是十分敬重的,如今闻听此言怎能不欣然相从,当晚便依母亲之名在房中伺候亲娘!而玉儿见爱子大婚在即自然也有一番感慨,想当年自己在山林之间与刘毅相识之时岁数还不及刘桓,如今儿子都要娶妻生子了,对她来说心中更多的是一种满足”。
蔡琰待刘桓之德是她心中极为感激的,受限于出身及见识,他不可能给儿子以太多的教导,而刘桓长子的身份使得他又决不能像常人一般随性,相夫教子、伺候婆母,这在玉儿心中是高于一切的,她只能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心中那份母爱。好在刘桓待母与刘毅颇为相似,自幼的沉稳也使得他少了许多顽劣之处,这都让玉儿很是放心。
眼下她说的最多的还是让刘桓善待妻子,早早为刘家延续香火,在玉儿的心中并没有太多的心机,刘家此时也不像别的大世家那般有着种种内斗,她对儿子的愿望是最为朴素的,平平安安。和和美美的度过一生,很少会去想及什么男儿大业,倒很是符合她的身份。
刘桓前几日忙于西域之事慢待了母亲,如今心中也颇有歉疚之意,玉儿对刘毅一片深情,进入刘府之后更是循规蹈矩与人和善,处处留着小心,生怕有什么行差踏错或举止失当而让丈夫失礼人前,对此刘毅也颇为无奈,可在当时这便是天经地义,他也无法改变玉儿的想法。只能于自身多多表达对这个山村少女的爱意,还有就是叮嘱儿子一定要记得亲母的养育之恩,人若不孝,便无面目与天地之间,因此这一晚母子二人的叙话显得更为的融洽,不断有欢声笑语。
到得第二日吉时,刘桓全身穿戴整齐,在家人的陪伴之下跨上赵海所赠的汗血宝马,浩浩荡荡的迎亲队伍便往杨府而去,头前自有家丁不住抛洒着铜钱让那些孩童捡取,是为随喜之意,自在燕郡之时刘毅便喜与民同乐,每逢喜事总是广设粥场与流水席,如今北平民生富足,这粥场却可免了,只是在大将军府旁的街道之上分发喜包,前来取之相贺者亦是熙来攘往,人头涌涌,是为沾喜之说。
刘大将军的长子迎亲在北平也算的上是头等大事,百姓们自发的夹道相迎,一观大公子的风采,所谓人逢喜事精神爽,一身喜服的刘桓骑在神骏的汗血宝马之上显得分外的精神,看得一众围观百姓都暗暗称赞,平素多有见大将军的雄姿,这大公子也极有乃父之风。
一路行至杨府,此时门前已是恭候多时了,几个喜娘见迎亲队列到来便命奏乐,并欢天喜地的将刘桓迎了进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