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岸繁花[综红楼] 第483节(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也进入了刘备的聘请的名单里。
    司马徽,字德操,为人清雅不落俗套,博学多识,不仅精通道学、奇门、兵法、经学,他更有一奇特之处在于他的知人论世、鉴别人才的能力。庞德公为了与他结识,特意从南郡走到颍川去拜访他,然后俩人成为莫逆之交。
    司马徽在襄阳辟馆教授学生,荆州南阳人刘廙、襄阳人向朗就跟随他治学。后来益州涪人尹默、李仁因为益州只流行今文经学,特意来荆州从司马徽、宋忠学习古文经学。
    司马徽知道刘表是一个心胸狭隘的人,容不得与自己意见相左者,接到刘表的聘请就立即收拾东西去刘表的官学任教。却是缄口不言教书之外的事情,更别提谈论时势了。
    有人记起当初庞德公夸奖司马徽有知人论世、鉴别人才的特殊才能,就在刘表跟前提起。
    "庞德公曾说司马德操是奇士,可为人镜,但没有遇上知己,所以没有显示出他的治世奇能。"
    刘表立即把司马徽记在心里,并亲自去拜访。回来以后不以为然地对身边的人说:“庞德公大言偏颇,他推崇的司马徽的话都是虚妄不实的。司马徽只是一个书生,他的见识和普通没什么差异。”
    刘表甚至有点后悔,把道听途说的话信以为真,将司马徽当作大儒聘请到官学,而今却不好撵他出去了。
    荆州学堂的建立,刘表聘请了宋忠等大儒之事,很快就摆到了吴国太的案头。
    吴国太叫来孙策对他说道:“咱们东吴就缺少这样的大儒,你看看怎么请些人来,一来可以为你教导出得用的人才,二来也可以为你充充门面。”
    孙策笑着回答:“阿娘说的是。儿子现在就是需要大儒来充门面,再才是需要有人帮忙教导人才的时候。”
    在孙策的心里则是想阿娘就是有把很正经的事情,说成是玩笑般的轻松。请大儒来江东。哪里是先为教导人才,在阿娘的心里是充门面在先的。
    吴国太见孙策理解自己的想法也不禁失笑。
    “你倒是知道我的心意。不是看偏了大儒们,他们中的有些人是治学尚可,但是教书育人就差了很多。”吴国太敲敲自己的脑袋,“他们这里的想法是顽固不化的,还抱着非汉室不可的主张。却迷了良心,不去看当今百姓在战乱中与秦末没有差别的苟且偷生。”
    诸葛亮和孙权分左右站在孙策的身后,吴国太叫了孙策过来说话,孙策不坐他们俩就只好站着了。
    “我想请司马徽来曲阿,伯符你看看安排人去荆州接他,可好?”
    孙策吃惊地瞪大眼睛,司马徽之名他有听说过的。
    “阿娘,他会肯来吗?”
    吴国太将一个封好的信封递给孙策。
    “把这个交给司马徽,如果他的出身不假,他看到了就会立即过来的。”
    孙权忍不住好奇心,上前一步指着孙策手里的信封问:“阿娘,那里是什么?”
    孙策用手里的信封拍拍孙策的肩膀,“仲谋,如今你是书记官的身份,你不能在我没允许的时候出来说话。”
    孙权看看母亲没有要为自己说话的意思,低声应到:“下官错了,请吴侯莫怪责。”退后站好。
    吴国太这才说话,“伯符,有孔明与仲谋一起,仲谋进步很快。”
    孙策侧脸看看站好的孙权,也点头夸了弟弟一句,说的孙权甚是不好意思。
    “仲谋一直有上进心,既往只是缺少样板而已。”
    诸葛亮脸上微微泛红,略躬身向吴国太致谢。他想说自己这几个月跟在吴侯身边也学到很多。与孙权一起做事、也从他身上学到很多,但他终究还是没开口——都没有孙权说话的地儿,还是闭嘴不去讨难堪,哪怕是夸奖自己呢。
    其实孙权问的话,也是他心里的疑惑。
    信里的内容是关于司马徽出身的。
    那得是什么才能让司马徽见信就来呢?
    第693章 693、武烈皇后39
    .  司马徽是曾表示过自己是殷王王室的后代。这事儿知道的人不多, 但是与司马徽交好的人,差不多还是知道的, 比如庞德公。
    司马徽在荆州的官学里,每日里只讲古文经学。莫名地接到有人来传书, 且口信是他家里的老祖宗想见见他。这对一个年过不惑,父母宗族中已经没有长辈的人来说,这简直就是一个恶作剧。言外之意是要他去死了。
    但司马徽却没有着恼, 他是历史上有名的“好好先生”, 别人说什么都会用“好”来回答,就是妻子为了他此种说话方式抱怨他指责他, 他也仍是笑容可掬地回答“好好好, 你说的很对。”。
    完了他还与妻子解释,“我断不能因为别人修为不足而出现的举止不适当,就口出责备之语。那不是羞辱别人吗?”
    这样的观点也就是庞德公能够理解他。
    前来传信的人递给他一个精致的竹纸信封,正面是大篆的司马徽三个字,没什么出奇的地方。他当着来人拆开信封, 看了以后却面色大变。他立即与学官告假, 派人给庞德公送去一个简单的信笺。然后回家与老妻一起收拾东西, 跟着来人坐着牛车就走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