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节(1/6)
可于倩错就错在,贪得无厌,把虚的当实的,真把自己当成救苦救难的活菩萨了。
于倩不知道,她能有这好名声,缺不了于静临行前的诸多安排,最起码,原本冷清的尼姑庵,为什么会有第一波乡野村妇的出现就是最大的疑点。可是聪明一世的于倩,却只以为是老天爷给她关了一扇门却为她开了一扇窗。她享受着旁人的崇拜,将自己正被囚禁的事实忘了个彻彻底底、干干净净。
老太太派人去接她的时候,正是她声望最巅峰的时候,所以她一面甚有骨气的严词拒绝了,另一面却用着于府更加丰厚的月银广结善缘。
只是幻想终究是幻想。三年战乱,京城百姓除了看红榜外,没有旁的热闹可看,所以才将于倩的横空出世传的神乎其神。可是,大军得胜还朝,百姓能八卦的事一下子多了,京城纨绔也都有了复苏的迹象,于倩被迫淡出了旁人的视线。
不过,沉浸在自己世界里的于倩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有察觉异处。真正让她从自己的幻想中醒来的,是谢昆和于珊的大婚。
好像是很突然的,有那么一天,于倩听着旁人用极度艳羡的口吻,说着京城接二连三的喜事,说着于楠的十里红妆,说着佳仪的凤冠霞帔,说着谢昆高头大马带着貌美如花的新娘绕了京城一周……她原本高高在上的心很突兀地落了地,跌的生疼。
她这会倒是有回于爵府的心思了,可老太太那却已经歇了心思,她依然找不到回府的路。
于倩性格很强势,不能后悔的事情就不会后悔。她冷静下来一盘算:她荒废了四年,已经十七岁了,照着大盛王朝十一定亲,十三成亲的传统,她已经拖得太久。而她身为于爵府的大小姐,以十七岁的年纪说亲,正经人家的富贵公子哥是不用想了,她又不甘心远嫁,那她只剩下一条路好走——成为继室。
于倩在某些方面心高气傲,小时候就喜欢以大姐姐的身份,教育于珊,敲打于福,进了尼姑庵不就又被人高高捧起,所以她忍受不了将来因为年龄的问题,被旁人挑挑拣拣,硬生生踩到泥堆里去。当然,最主要的还是,踩她的人不是她想要的那个。
她这般一想,四年前卸下的心思又蠢蠢欲动了。她计划的很好,如果事成,将来她也不会回京城了,若是回去了,唾沫星子都能淹死她。她想的是,反正谢昆已经成婚,往后十年二十年的必定是在边关的,她不求长久不求名分,就要这十年,反正天高皇帝远,说起来也不觉得丢人。等她生下孩子,再提儿子暂时接手边关谢府的势力,也算是老有所养,老有所依了,左右她也是耐得住寂寞的人。
这事,让谁听都要吐一口唾沫,说一声异想天开。于倩自己也知道很不合理,可俗话说的好,车到山前必有路,桥到船头自然直,万事还是要徐徐图之。
这徐徐图之的第一步当然就是离开京城,到谢昆的身边去。她甚至坚信,如果谢昆知道她为了他付出了多少,就算不能心生爱慕,也会沾沾自喜善待与她。
也是这些年于倩太老实,尼姑庵里的老少尼姑,都快忘记于倩不是本庵的尼姑,而是被囚禁此处的大家小姐。所以,直到没了于倩的踪迹,尼姑庵的主持才慌了神,去往于爵府请罪。只是那个时候已经晚了,于倩早已收拾妥当,带着为数不多的细软离开了京城……
于倩在尼姑庵四年,一身的大慈大悲的气质都是内敛而成,这一路行来竟是没有人怀疑她尼姑的身份。这个时候的人,相当的信奉神佛,对于出家之人不敢不敬,便是对于倩这种带发修行的,也是多有宽容。
所以,于倩才得以一路畅通地到了绥城投奔于静。也算她运气好,正赶上于静有孕,才让她的到来有了光明正大的借口,虽说她一身尼姑的打扮略显怪异,但舒府的人都很大度的认为,说不定这京城的平安符送的有讲究,只当是于倩有情有义,与于静姐妹情深了。
于静初初看到孤身一人的于倩,却是良久无言,于倩也不想想,她一人远赴千里,还有谁肯相信她的清白?于倩这辈子唯一能呆的地方就是民风开放的大西北了。
而且,于静还知道,于倩定是偷偷逃离京城的。别说她有孕的消息还没有往京城送,就是送了,于倩身居尼姑庵,再怎么也传不到于倩的耳朵里。可看看于倩刚刚的表现,仿佛一字一句都是发自肺腑,连她也不得不感叹一句,曾经直肠子的于倩,已经可以很完美的掩藏自己情绪,是喜事还是悲事,却是无从判断。曾经不掩饰,是因为不屑也是因为不需要,于爵府的长孙女,二房的实际掌权者,根本不需要掩饰自己的情绪,可现在,站在她面前的于倩却是虚伪极了。
于静一直知道于倩有自己的骄傲,所以她临行前都已经为她搭好了阶梯,可谁知于倩竟然不肯就势下来。荒废了几年,现在这般摆出一副孤注一掷的样子又有什么意思!
于静与于倩虽不是百分百的心有灵犀,但于静对于倩的心思却也能揣摩八、九分,所以,暂不提谢昆和于珊的意思,只要有她在,就不会允许于倩再如四年前一样来一遭,不是怕丢人,是怕丢了性命。所以,不论是饭前、饭中还是饭后,于静都很自觉的时刻盯着于倩,便连如厕,都不肯放松一
于倩不知道,她能有这好名声,缺不了于静临行前的诸多安排,最起码,原本冷清的尼姑庵,为什么会有第一波乡野村妇的出现就是最大的疑点。可是聪明一世的于倩,却只以为是老天爷给她关了一扇门却为她开了一扇窗。她享受着旁人的崇拜,将自己正被囚禁的事实忘了个彻彻底底、干干净净。
老太太派人去接她的时候,正是她声望最巅峰的时候,所以她一面甚有骨气的严词拒绝了,另一面却用着于府更加丰厚的月银广结善缘。
只是幻想终究是幻想。三年战乱,京城百姓除了看红榜外,没有旁的热闹可看,所以才将于倩的横空出世传的神乎其神。可是,大军得胜还朝,百姓能八卦的事一下子多了,京城纨绔也都有了复苏的迹象,于倩被迫淡出了旁人的视线。
不过,沉浸在自己世界里的于倩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有察觉异处。真正让她从自己的幻想中醒来的,是谢昆和于珊的大婚。
好像是很突然的,有那么一天,于倩听着旁人用极度艳羡的口吻,说着京城接二连三的喜事,说着于楠的十里红妆,说着佳仪的凤冠霞帔,说着谢昆高头大马带着貌美如花的新娘绕了京城一周……她原本高高在上的心很突兀地落了地,跌的生疼。
她这会倒是有回于爵府的心思了,可老太太那却已经歇了心思,她依然找不到回府的路。
于倩性格很强势,不能后悔的事情就不会后悔。她冷静下来一盘算:她荒废了四年,已经十七岁了,照着大盛王朝十一定亲,十三成亲的传统,她已经拖得太久。而她身为于爵府的大小姐,以十七岁的年纪说亲,正经人家的富贵公子哥是不用想了,她又不甘心远嫁,那她只剩下一条路好走——成为继室。
于倩在某些方面心高气傲,小时候就喜欢以大姐姐的身份,教育于珊,敲打于福,进了尼姑庵不就又被人高高捧起,所以她忍受不了将来因为年龄的问题,被旁人挑挑拣拣,硬生生踩到泥堆里去。当然,最主要的还是,踩她的人不是她想要的那个。
她这般一想,四年前卸下的心思又蠢蠢欲动了。她计划的很好,如果事成,将来她也不会回京城了,若是回去了,唾沫星子都能淹死她。她想的是,反正谢昆已经成婚,往后十年二十年的必定是在边关的,她不求长久不求名分,就要这十年,反正天高皇帝远,说起来也不觉得丢人。等她生下孩子,再提儿子暂时接手边关谢府的势力,也算是老有所养,老有所依了,左右她也是耐得住寂寞的人。
这事,让谁听都要吐一口唾沫,说一声异想天开。于倩自己也知道很不合理,可俗话说的好,车到山前必有路,桥到船头自然直,万事还是要徐徐图之。
这徐徐图之的第一步当然就是离开京城,到谢昆的身边去。她甚至坚信,如果谢昆知道她为了他付出了多少,就算不能心生爱慕,也会沾沾自喜善待与她。
也是这些年于倩太老实,尼姑庵里的老少尼姑,都快忘记于倩不是本庵的尼姑,而是被囚禁此处的大家小姐。所以,直到没了于倩的踪迹,尼姑庵的主持才慌了神,去往于爵府请罪。只是那个时候已经晚了,于倩早已收拾妥当,带着为数不多的细软离开了京城……
于倩在尼姑庵四年,一身的大慈大悲的气质都是内敛而成,这一路行来竟是没有人怀疑她尼姑的身份。这个时候的人,相当的信奉神佛,对于出家之人不敢不敬,便是对于倩这种带发修行的,也是多有宽容。
所以,于倩才得以一路畅通地到了绥城投奔于静。也算她运气好,正赶上于静有孕,才让她的到来有了光明正大的借口,虽说她一身尼姑的打扮略显怪异,但舒府的人都很大度的认为,说不定这京城的平安符送的有讲究,只当是于倩有情有义,与于静姐妹情深了。
于静初初看到孤身一人的于倩,却是良久无言,于倩也不想想,她一人远赴千里,还有谁肯相信她的清白?于倩这辈子唯一能呆的地方就是民风开放的大西北了。
而且,于静还知道,于倩定是偷偷逃离京城的。别说她有孕的消息还没有往京城送,就是送了,于倩身居尼姑庵,再怎么也传不到于倩的耳朵里。可看看于倩刚刚的表现,仿佛一字一句都是发自肺腑,连她也不得不感叹一句,曾经直肠子的于倩,已经可以很完美的掩藏自己情绪,是喜事还是悲事,却是无从判断。曾经不掩饰,是因为不屑也是因为不需要,于爵府的长孙女,二房的实际掌权者,根本不需要掩饰自己的情绪,可现在,站在她面前的于倩却是虚伪极了。
于静一直知道于倩有自己的骄傲,所以她临行前都已经为她搭好了阶梯,可谁知于倩竟然不肯就势下来。荒废了几年,现在这般摆出一副孤注一掷的样子又有什么意思!
于静与于倩虽不是百分百的心有灵犀,但于静对于倩的心思却也能揣摩八、九分,所以,暂不提谢昆和于珊的意思,只要有她在,就不会允许于倩再如四年前一样来一遭,不是怕丢人,是怕丢了性命。所以,不论是饭前、饭中还是饭后,于静都很自觉的时刻盯着于倩,便连如厕,都不肯放松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