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1/4)
再后来,书生醒来,这时天还没亮,借着外面的月光,他看到自己所躺的地方是座石窟,在他旁边是一具女尸,其身肿胀,仿佛泡在水里。惨白的月光下,她有着怎样的面容?书生体如筛糠,一路攀缘,才从石窟下来。天亮时到达香山寺,书生向寺中僧人求水喝,对僧人讲述了自己的遭遇。僧人们均是半信半疑,有好心者将书生送回家。但几天后,书生无故身亡。
大唐幽暗,鬼来鬼往。
太原人王方平,以孝著称,其父病危,他侍奉床前,一个多月没睡个踏实觉。此日实在疲倦,就坐在父亲床边睡着了,忽梦二鬼。
鬼一:“可入其父腹中,夺其性命。”
鬼二:“如何进?
鬼一:“待他喂其父粥时,我们随粥而入。”
鬼二:“妙哉。”
王方平从梦中惊醒。聪明的他,对盛粥的碗做了手脚:将碗穿了一个洞,用手指堵着,将粥倒入后,又把一个小瓶子放在手指下。在给父亲喂粥时,悄悄将手指移去,于是粥流入瓶中,随后迅速把瓶子盖上,投入锅中,以猛火将水反复煮沸,而后打开瓶子,见满瓶是肉。
太原王方平,性至孝。其父有疾危笃,方平侍奉药饵,不解带者逾月。其后侍疾疲极,偶于父床边坐睡,梦二鬼相语,欲入其父腹中。一鬼曰:“若何为入?”一鬼曰:“待食浆水粥,可随粥而入。”既约,方平惊觉,作穿碗,以指承之,置小瓶于其下,候父啜,乃去承指,粥入瓶中,以物盖上,于釜中煮之百沸而视,乃满瓶是肉。父因疾愈,议者以为纯孝所致也。(《广异记》)
鬼肉是什么味道?王方平开瓶后可曾闻到肉香或是恶臭?这些我们都无法知道。
这个故事出自中唐戴孚的《广异记》。戴孚是安徽亳州人,生活在唐代宗时代,曾任校书郎,官至饶州录事参军。该笔记由著名诗人顾况作序,内容涉猎很广,被大型类书《太平广记》摘录甚多,从数量的角度看仅次于《酉阳杂俎》。
在这个故事中,假如王方平胆子再大些,倒可以把难得一见的煮熟的鬼肉吃掉。只是不知道,吃完后,身体会发生什么变化。
同在太原,还有一个类似的故事发生,但这个故事中的主人公就没那么幸运了。当时,宰相裴度的部将赵某得了热病。一日黄昏,其子在室中为父亲煮药。床榻上的赵某忽见一黄衣人穿门而来,侧身于药鼎边,取出一囊,往药鼎里倾倒白色药屑,随后悄然而去。
其子似乎没发现。赵某深感恐惧,将此事告诉孩子,叫他把煮的药倒掉,再煮新的。新药煮了没多长时间,赵某见黄衣人又进来了,再次将白色药屑倒在鼎里。赵某叫其子再次把药倒掉重煮,如此反复多次。第二天,孩子继续为父亲煮药,其间赵某睡着了。其子将赵某唤醒,此时他似乎忘了昨日的鬼影,不曾查看,便将汤药一饮而尽。没过几天,赵某就毒发身亡了。在这个故事中,鬼得逞了。
上面讲述的是鬼加害于人的故事,唐宣宗大中五年(公元851年),则有一起反例。当时,有官员李重,平生好酒,因事被免职,退居河东蒲州(灵异事件频发之地)。
李重每每自饮,渐渐地,便是小病不断,终有一日,他病倒了,且病入膏肓。这天傍晚,他感觉自己要不行了,就叫仆人把庭院大门关上。李重是想把死亡气息关在这暮色浓重的院子里吗?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等待死亡的到来。
突然,庭院中有声响,李重越窗而视,见一人身着红衣,出现在院子里,来人正是他的朋友侍御史、河西令蔡行己。蔡身后跟着一人,着白衣,令人害怕的是,那人的白衣是一层一层的,如白幡。李重愕然,但因老友蔡行己在前,所以还是在床上挣扎着喊道:“有请蔡侍御!”
蔡行己与白衣人已进来了,前者拱手道:“李大人。”
李重叫人为其设座,但异象马上就出现了:“蔡行己”顷刻间身体暴长,手脚及嘴鼻也随着身体而长。在室内昏暗的光线中,李重再看那红衣人,发现他似乎已不是蔡行己。迷惑中,李重感到身体轻盈了一些,不再像先前那样沉重,于是靠着墙壁慢慢坐起来,问:“我病了有些日子了,是不是活不了多久了?”
“恰恰相反,您的病快好了。”红衣人指着白衣人说,“这是我弟弟,最善卜算,请他为你算算。”
白衣人从怀中取出一只小木猿放在榻上,木猿竟可前后蹦跳,蹦到第四下时,停住了。白衣人说:“卦已成。不要担心您的病,您能活到六十二岁,但这当中还会有灾难。”
李重大喜,似乎忘记异象带来的惊恐,问红衣人:“您喝酒吗?”
红衣人:“您有盛情,我哪敢不饮。”
李重叫人把酒杯放到红衣人和白衣人面前,二人道:“我们有自己的酒杯。”说着,他们分别从怀里掏出一只银白色的酒杯,倒上酒后那杯摇晃不定。
李重细看,竟是纸杯。
红衣人与白衣人各喝了两杯酒,将纸杯收入怀中,起身告辞。白衣人对李重说:“您病好后不要轻易饮酒,否则祸将上身。”说罢,他们在李重的注视下向大门直直走去,身影越来越淡,最后完全消失了。
大唐幽暗,鬼来鬼往。
太原人王方平,以孝著称,其父病危,他侍奉床前,一个多月没睡个踏实觉。此日实在疲倦,就坐在父亲床边睡着了,忽梦二鬼。
鬼一:“可入其父腹中,夺其性命。”
鬼二:“如何进?
鬼一:“待他喂其父粥时,我们随粥而入。”
鬼二:“妙哉。”
王方平从梦中惊醒。聪明的他,对盛粥的碗做了手脚:将碗穿了一个洞,用手指堵着,将粥倒入后,又把一个小瓶子放在手指下。在给父亲喂粥时,悄悄将手指移去,于是粥流入瓶中,随后迅速把瓶子盖上,投入锅中,以猛火将水反复煮沸,而后打开瓶子,见满瓶是肉。
太原王方平,性至孝。其父有疾危笃,方平侍奉药饵,不解带者逾月。其后侍疾疲极,偶于父床边坐睡,梦二鬼相语,欲入其父腹中。一鬼曰:“若何为入?”一鬼曰:“待食浆水粥,可随粥而入。”既约,方平惊觉,作穿碗,以指承之,置小瓶于其下,候父啜,乃去承指,粥入瓶中,以物盖上,于釜中煮之百沸而视,乃满瓶是肉。父因疾愈,议者以为纯孝所致也。(《广异记》)
鬼肉是什么味道?王方平开瓶后可曾闻到肉香或是恶臭?这些我们都无法知道。
这个故事出自中唐戴孚的《广异记》。戴孚是安徽亳州人,生活在唐代宗时代,曾任校书郎,官至饶州录事参军。该笔记由著名诗人顾况作序,内容涉猎很广,被大型类书《太平广记》摘录甚多,从数量的角度看仅次于《酉阳杂俎》。
在这个故事中,假如王方平胆子再大些,倒可以把难得一见的煮熟的鬼肉吃掉。只是不知道,吃完后,身体会发生什么变化。
同在太原,还有一个类似的故事发生,但这个故事中的主人公就没那么幸运了。当时,宰相裴度的部将赵某得了热病。一日黄昏,其子在室中为父亲煮药。床榻上的赵某忽见一黄衣人穿门而来,侧身于药鼎边,取出一囊,往药鼎里倾倒白色药屑,随后悄然而去。
其子似乎没发现。赵某深感恐惧,将此事告诉孩子,叫他把煮的药倒掉,再煮新的。新药煮了没多长时间,赵某见黄衣人又进来了,再次将白色药屑倒在鼎里。赵某叫其子再次把药倒掉重煮,如此反复多次。第二天,孩子继续为父亲煮药,其间赵某睡着了。其子将赵某唤醒,此时他似乎忘了昨日的鬼影,不曾查看,便将汤药一饮而尽。没过几天,赵某就毒发身亡了。在这个故事中,鬼得逞了。
上面讲述的是鬼加害于人的故事,唐宣宗大中五年(公元851年),则有一起反例。当时,有官员李重,平生好酒,因事被免职,退居河东蒲州(灵异事件频发之地)。
李重每每自饮,渐渐地,便是小病不断,终有一日,他病倒了,且病入膏肓。这天傍晚,他感觉自己要不行了,就叫仆人把庭院大门关上。李重是想把死亡气息关在这暮色浓重的院子里吗?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等待死亡的到来。
突然,庭院中有声响,李重越窗而视,见一人身着红衣,出现在院子里,来人正是他的朋友侍御史、河西令蔡行己。蔡身后跟着一人,着白衣,令人害怕的是,那人的白衣是一层一层的,如白幡。李重愕然,但因老友蔡行己在前,所以还是在床上挣扎着喊道:“有请蔡侍御!”
蔡行己与白衣人已进来了,前者拱手道:“李大人。”
李重叫人为其设座,但异象马上就出现了:“蔡行己”顷刻间身体暴长,手脚及嘴鼻也随着身体而长。在室内昏暗的光线中,李重再看那红衣人,发现他似乎已不是蔡行己。迷惑中,李重感到身体轻盈了一些,不再像先前那样沉重,于是靠着墙壁慢慢坐起来,问:“我病了有些日子了,是不是活不了多久了?”
“恰恰相反,您的病快好了。”红衣人指着白衣人说,“这是我弟弟,最善卜算,请他为你算算。”
白衣人从怀中取出一只小木猿放在榻上,木猿竟可前后蹦跳,蹦到第四下时,停住了。白衣人说:“卦已成。不要担心您的病,您能活到六十二岁,但这当中还会有灾难。”
李重大喜,似乎忘记异象带来的惊恐,问红衣人:“您喝酒吗?”
红衣人:“您有盛情,我哪敢不饮。”
李重叫人把酒杯放到红衣人和白衣人面前,二人道:“我们有自己的酒杯。”说着,他们分别从怀里掏出一只银白色的酒杯,倒上酒后那杯摇晃不定。
李重细看,竟是纸杯。
红衣人与白衣人各喝了两杯酒,将纸杯收入怀中,起身告辞。白衣人对李重说:“您病好后不要轻易饮酒,否则祸将上身。”说罢,他们在李重的注视下向大门直直走去,身影越来越淡,最后完全消失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