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起居注 第117节(3/5)
人性情中尚有些天真的一面。这样的天真,如今已经不多见了,真希望日后也不会渐渐消失才好。
作者有话要说: 已抓虫~
第253章 择婿答卷
却说张家兄弟与王家兄弟来到慈寿宫后, 便垂着首向诸位长辈与贵人行礼。此时的慈寿宫正殿内已然乌泱泱地坐了一群人, 王太后、张清皎、重庆大长公主、嘉善大长公主自不必说, 仁和长公主等几位皇妹也在场,此外还有吴娘娘、柏太妃等。
见两位少年郎来了,不少人均是心思各异地打量着他们。周真和王筠悄悄抬眼,看着看着便不由得脸有些红了。她们都是娇养长大的姑娘, 无论性情如何,其实见到外男的机会都极少。如今瞧见正在议亲的对象, 自然难免羞涩难当, 怎么都有些不自在。
因着亲事未定, 王太后也并未明说, 只让他们俩过来说说最近的学业进境如何云云。张鹤龄与王链依言走得近了些, 不着痕迹地抬眼扫了扫在场的小姑娘们。坐在重庆大长公主身侧的,无疑便是她的女儿周氏了;而坐在嘉善大长公主身侧的,应当便是她的独女王氏。其余小姑娘皆是公主, 他们绝不可唐突,于是立即收回了视线。
听着两个少年郎说着学业以及文华殿里发生的趣事,周真与王筠听得很是认真。其实这种光明正大的相看反倒是有些拘谨,但这对于皇宫大内的女子们来说,已经是最为“出格”的举动了。连公主都多有盲婚哑嫁的,能在议亲的时候让双方见面已经是极为破例了。
尽管知晓如今的世情, 张清皎却依旧觉得应该支持两个小姑娘的想法。不过,在众目睽睽之下,让周真向王链提问显然是不合规矩的。重庆大长公主便是再开明, 也不可能答应。因此,她便稍作变通,浅笑道:“鹤哥儿和钧哥儿看着都有些坐不住了,你们二人便带着弟弟去外头转一转罢。”
“是。”王链与张鹤龄行礼告退,将一脸懵懂的王钧与张鹤龄牵走了。两个小的正懵着呢:他们不是好端端地站着么?正在试图悄悄打量自家未来的嫂子呢,哪里就“坐不住”了?等等,他们还没仔细瞧啊,怎么这便将他们带出去了?
等到他们暂时退下后,张清皎笑着道:“如今才是第一回 见面,彼此之间都不甚熟悉。想来,重庆姑母与嘉善姑母应当有许多问题想问清楚才是。”说到此处,她顿了顿,瞥了瞥周真和王筠:“这选婿好比朝廷择士,仅仅只是见上几面,其实除了品貌风度之外,根本无法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
“如魏晋那般以品貌风度取士,定然是不妥的。仅仅以品貌风度来择婿,同样也是不妥的。若是不仔细考察一番,如何能得知他们究竟在想些甚么,究竟是否与自家的女儿合适?故而,我觉得两位姑母应当细细想想,将希望他们回答的问题都列下来。之后便让他们二人在庑房里仔细作答,到时候咱们再仔细地看一看他们的答卷,如何?”
闻言,嘉善大长公主噗嗤一声笑了。自从驸马病逝之后,她难得笑得如此轻快:“皇后,科举答卷是为了取士,你这般却是为了择婿,可真是妙极了。不错,既然科举取士用的是出题答卷的方式,那便说明这种方式才能选拔出人才。既然取士用得,择婿又如何用不得呢?”
“原本当面一问一答方能瞧出更多细节来。”张清皎道。如果可能的话,她当然更喜欢“面试”而非“笔试”。毕竟,后世相亲也以见面相处为重。可在这种未婚男女无法见面的时代,必定须得以“笔试”或者说“笔谈”为主。
“但若是如此,他们两个年纪尚轻,面对咱们这么多人,难免会觉得有些紧张。倒不如让他们以平日熟悉的作策论的方式来回答,反倒是松快些。而且,他们的答卷,咱们这些阅卷官也能一起品评。”
“只能由我们二人来问么?”重庆大长公主深知自家女儿的性情,从方才张清皎提议开始,周真便不断地悄悄扯她的衣袖,她实在是有些无奈。“皇嫂与皇后是他们的长辈,应该对他们更为了解些。你们所提的问题,指不定才更加合适呢。”
王太后笑了:“既然如此,那便咱们大家都给他们提问,如何?即使是大姐儿她们,想必也有不少好奇之处。让她们这些小姑娘也仔细问问,说不得能问得更全面些。”她当然也猜到了张清皎的用意,也乐得让小辈们互相了解一些。之所以提起仁和长公主等皇妹,自是替周真与王筠稍加掩饰。
于是,慈寿宫的宫女们都取来了笔墨纸砚,每人跟前都放着雪白的宣纸。张清皎简单地写了两个关于未来打算的问题便收了笔。王太后的问题也很简短,重庆大长公主与嘉善大长公主的问题可就多了。仁和长公主等几位皇妹都深知避讳的道理,宣纸上甚么都没有写,唯有皇幼女在上头涂鸦画了一幅图。
周真细细思考后,依旧决定将她最关切的问题写上了。说她幼稚也好,说她不切实际也好,她只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也希望王链如实回答。王筠想了想,提笔写了她最关心的问题:日后她是否能在打理好府中事务的同时,时不时地回公主府探望母亲?母亲只剩下她一个女儿了,她实在是无法放心让她一个人孤零零地生活在偌大的府邸之中。
作者有话要说: 已抓虫~
第253章 择婿答卷
却说张家兄弟与王家兄弟来到慈寿宫后, 便垂着首向诸位长辈与贵人行礼。此时的慈寿宫正殿内已然乌泱泱地坐了一群人, 王太后、张清皎、重庆大长公主、嘉善大长公主自不必说, 仁和长公主等几位皇妹也在场,此外还有吴娘娘、柏太妃等。
见两位少年郎来了,不少人均是心思各异地打量着他们。周真和王筠悄悄抬眼,看着看着便不由得脸有些红了。她们都是娇养长大的姑娘, 无论性情如何,其实见到外男的机会都极少。如今瞧见正在议亲的对象, 自然难免羞涩难当, 怎么都有些不自在。
因着亲事未定, 王太后也并未明说, 只让他们俩过来说说最近的学业进境如何云云。张鹤龄与王链依言走得近了些, 不着痕迹地抬眼扫了扫在场的小姑娘们。坐在重庆大长公主身侧的,无疑便是她的女儿周氏了;而坐在嘉善大长公主身侧的,应当便是她的独女王氏。其余小姑娘皆是公主, 他们绝不可唐突,于是立即收回了视线。
听着两个少年郎说着学业以及文华殿里发生的趣事,周真与王筠听得很是认真。其实这种光明正大的相看反倒是有些拘谨,但这对于皇宫大内的女子们来说,已经是最为“出格”的举动了。连公主都多有盲婚哑嫁的,能在议亲的时候让双方见面已经是极为破例了。
尽管知晓如今的世情, 张清皎却依旧觉得应该支持两个小姑娘的想法。不过,在众目睽睽之下,让周真向王链提问显然是不合规矩的。重庆大长公主便是再开明, 也不可能答应。因此,她便稍作变通,浅笑道:“鹤哥儿和钧哥儿看着都有些坐不住了,你们二人便带着弟弟去外头转一转罢。”
“是。”王链与张鹤龄行礼告退,将一脸懵懂的王钧与张鹤龄牵走了。两个小的正懵着呢:他们不是好端端地站着么?正在试图悄悄打量自家未来的嫂子呢,哪里就“坐不住”了?等等,他们还没仔细瞧啊,怎么这便将他们带出去了?
等到他们暂时退下后,张清皎笑着道:“如今才是第一回 见面,彼此之间都不甚熟悉。想来,重庆姑母与嘉善姑母应当有许多问题想问清楚才是。”说到此处,她顿了顿,瞥了瞥周真和王筠:“这选婿好比朝廷择士,仅仅只是见上几面,其实除了品貌风度之外,根本无法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
“如魏晋那般以品貌风度取士,定然是不妥的。仅仅以品貌风度来择婿,同样也是不妥的。若是不仔细考察一番,如何能得知他们究竟在想些甚么,究竟是否与自家的女儿合适?故而,我觉得两位姑母应当细细想想,将希望他们回答的问题都列下来。之后便让他们二人在庑房里仔细作答,到时候咱们再仔细地看一看他们的答卷,如何?”
闻言,嘉善大长公主噗嗤一声笑了。自从驸马病逝之后,她难得笑得如此轻快:“皇后,科举答卷是为了取士,你这般却是为了择婿,可真是妙极了。不错,既然科举取士用的是出题答卷的方式,那便说明这种方式才能选拔出人才。既然取士用得,择婿又如何用不得呢?”
“原本当面一问一答方能瞧出更多细节来。”张清皎道。如果可能的话,她当然更喜欢“面试”而非“笔试”。毕竟,后世相亲也以见面相处为重。可在这种未婚男女无法见面的时代,必定须得以“笔试”或者说“笔谈”为主。
“但若是如此,他们两个年纪尚轻,面对咱们这么多人,难免会觉得有些紧张。倒不如让他们以平日熟悉的作策论的方式来回答,反倒是松快些。而且,他们的答卷,咱们这些阅卷官也能一起品评。”
“只能由我们二人来问么?”重庆大长公主深知自家女儿的性情,从方才张清皎提议开始,周真便不断地悄悄扯她的衣袖,她实在是有些无奈。“皇嫂与皇后是他们的长辈,应该对他们更为了解些。你们所提的问题,指不定才更加合适呢。”
王太后笑了:“既然如此,那便咱们大家都给他们提问,如何?即使是大姐儿她们,想必也有不少好奇之处。让她们这些小姑娘也仔细问问,说不得能问得更全面些。”她当然也猜到了张清皎的用意,也乐得让小辈们互相了解一些。之所以提起仁和长公主等皇妹,自是替周真与王筠稍加掩饰。
于是,慈寿宫的宫女们都取来了笔墨纸砚,每人跟前都放着雪白的宣纸。张清皎简单地写了两个关于未来打算的问题便收了笔。王太后的问题也很简短,重庆大长公主与嘉善大长公主的问题可就多了。仁和长公主等几位皇妹都深知避讳的道理,宣纸上甚么都没有写,唯有皇幼女在上头涂鸦画了一幅图。
周真细细思考后,依旧决定将她最关切的问题写上了。说她幼稚也好,说她不切实际也好,她只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也希望王链如实回答。王筠想了想,提笔写了她最关心的问题:日后她是否能在打理好府中事务的同时,时不时地回公主府探望母亲?母亲只剩下她一个女儿了,她实在是无法放心让她一个人孤零零地生活在偌大的府邸之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