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起居注 第151节(3/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亲。可他却并没有李东阳那般的从容隐忍、谋算出众。这与年纪无关,而是性情所致。王守仁则志存高远,言语间颇有几分理学之风,日后绝不会是寻常的文官,亦不可能像他的父亲王华那般循规蹈矩。出身状元之家却对保家卫国兴趣浓厚,与出身军户之家却成为了文坛魁首的李东阳相映成趣。
    当然,身为皇帝,朱祐樘不知见过多少才华出众、风采惊人的臣子。因此,他虽然欣赏这两个年轻人,却也并未到求贤若渴、希望他们能尽快通过春闱进入官场的程度。在他看来,科举亦是一种历练。若是王守仁与李兆先无法通过这场历练,那便说明他们多少有些不足,依然需要继续精进。
    此次召见持续了半个时辰,王守仁与李兆先离开之前,朱祐樘赐了两人笔墨纸砚。二人随着小太监离开乾清宫,朱厚照跟在他们身后,好奇地望着他们远去的方向。王守仁回首望了一眼趴在乾清宫门槛上的小太子,若有所思起来。
    “伯安兄?”李兆先低声提醒他注意礼仪。
    他回过神来,微微颔首算是谢过了他,眼底越发清湛起来。
    两人回到家中不久后,老父亲们便也下了衙,赶紧召他们问询。且不提李东阳如何和颜悦色地与李兆先谈论当今陛下温和的性情,王华却被长子的言论震惊得睁大了眼。
    王守仁如此说道:“陛下是胸怀宽广的明君,对兵事也并不反感。父亲,我觉得自己的报国之志必定会实现。即使陛下受制于群臣,无法投入太多的心力,也还有太子殿下呢。日后,指不定我能辅佐君王收复失地,恢复我朝自高祖太宗以来的赫赫声名。”
    “……你这个逆子,竟然还没撂下那些胡思乱想!”
    “我的志愿有二,一为做圣人,二为守护边疆收复失地。这两者并不冲突,也与进入官场为国为民不冲突。”
    “你……你该不会在陛下面前也是这么说的罢!”王华忽然觉得有些后悔:他不该带着侥幸的心理,让这个逆子去面圣的。谁知道他会在皇帝陛下面前说些什么?谁又知道皇帝陛下此时此刻是如何看待他们父子俩的?
    另一头,朱祐樘也与张清皎提起了这两个年轻人。“西涯先生之子,名为兆先,生得白净瘦弱,擅长诗文。实庵先生之子,名为守仁,看起来清癯,但据说擅长骑射,对兵事的见解极为独到。不仅如此,他对理学也颇感兴趣,绝非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寻常文人。”
    张清皎饮了一口茶:“李兆先?……守仁?”她听他提李东阳与谢迁多些,对王华尚且没有甚么印象,因此也想不起来“实庵先生”姓甚名谁。
    “王守仁。”朱祐樘补充道。
    旁边的皇后娘娘手微微一抖,险些将茶盏扔在了地上:王守仁?!是她所想的那个王守仁么?要知道,就算她对明史再不熟悉,也不可能不知道心学集大成者——以阳明心学被尊为圣人的王阳明啊!她不慎选修哲学史的时候,可没少背过心学的理论。想不到创造出那些理论的人物,竟然近在眼前……
    作者有话要说:  皇后娘娘:_(:3∠)_,问我明朝能记得几个人?朱元璋、马皇后、建文帝、朱棣、郑和,然后就是宪宗和他的万贵妃,炼丹的嘉靖,还有什么魏忠贤、崇祯之类的。出名的臣子就知道一个张居正,但他教的哪个皇帝不知道。大家就记得王阳明、李贽、王夫之什么的,小说家有施耐庵、罗贯中、吴承恩什么的……
    皇帝陛下抱着太子殿下:我知道自己很透明,但没想到这么透明。
    太子殿下:爹,你比我透明多了,真的。
    皇帝陛下:你的名声我不想要,真的。
    ————————————————————————————————————————————
    皇后娘娘就是学过一般般的历史,所以对明史没有特别的了解╮(╯▽╰)╭,对她来说,明朝皇帝很多小透明。是的,就是没看过明朝那些事儿的普通群众们的水平。
    但是,王阳明是知道哒!阳明心学也是知道哒!
    ————————————————————————————————————————————
    抓虫完毕,么么哒~
    第338章 鹤龄考试
    自从来到这个时代后,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 张清皎都并不认为自己活在历史之中。因为她的所见所闻所感告诉她, 这是一个活生生的世界,而非遥远的、充满了神秘感的数百年之前。她所接触的是众生百态,是鲜活的人们,是千姿百态的讨生活的平民百姓, 而非凝固在某个瞬间的久远过去,亦不是鲜衣怒马留下浓墨重彩的王公贵族。
    作为一位非历史爱好者, 所有朝代对她而言皆是模糊不清的形象, 是历史书上寥寥数语的事件, 是一张张无法揣测出真实相貌性情的沉默剪影, 亦是野史传闻里似真似假、刻意夸张的故事, 甚至是历史剧中演员的形象。秦汉魏晋如此、隋唐如此,宋元明清同样如此。
    那时候的她亦从未想过,自己能成为改变或者推动历史的人物, 直到——她成为太子妃,见到了宪宗与万贵妃。这是她首度近距离地接触“历史人物”,传说故事里的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