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起居注 第169节(4/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知道姐姐的喜怒哀乐一样,姐姐也同样希望了解他们,了解寿宁伯府发生的大事小事。因为在她看来,即使贵为皇后,她也依旧是张家的女儿,依旧是张家人。既然是一家人,在不需要分高下的时候,又何须那般生分呢?
    ************
    几日后,为着开拓商道一事已经筹备了整整四个月的李广终是辞别了帝后,领着他精挑细选的数名御马监内官以及一队锦衣卫,离开了京城。因着御马监本便身负采买之职,便是他带着一船货物顺着运河而下,亦没有任何官员瞧出他真正的目标为何,只以为是再寻常不过的一次出宫采买而已。
    他的打算便是,用船中的西北东北风物,前去苏杭换得绸缎与茶叶,再去广州府暂时落脚。等到没有甚么人关注他之后,一行人便乔装打扮,找寻当地向导前去安南。有一段时间,安南曾是国朝的疆域。不过是后来无力经营边防,又屡屡派了不适合的官僚前去治理,这才教他们复国成为藩国罢了。了解安南的向导不少,懂得国朝官话的安南人亦不少,开拓商道之事由安南开始,无疑更容易一些。
    他带着雄心壮志离京的时候,了解此事底细的寥寥数人都颇为关注。朱祐樘也吩咐各地外派的锦衣卫注意他的动向,若他有需要,亦可给他一些方便或者辅助他行事。朱厚照得知他走了,还特地翻出自家娘绘制的世界舆图看了看,问李广要去何处。张清皎给他指出了安南,他仔细地看了半晌,嘟囔道:“迟早我也会去的。”
    再几日,便到了益王朱祐槟迎亲的大喜之日。诸兄弟姊妹再度齐聚益王府邸,热热闹闹地给他庆贺。因这回去庆贺的各色人等太多,便是朱厚照想凑热闹,朱祐樘和张清皎也并未让他出宫。小家伙有些闷闷不乐,直到第二日在坤宁宫见着前来给爹娘问安的四叔与四叔母,情绪才好转了不少。
    朱祐槟自是先携着王妃去拜见了周太皇太后、王太后与张太妃,这才来到坤宁宫见皇兄皇嫂。他的王妃彭氏出身书香世家,温雅端方,说话时不疾不徐,令人见之便觉得如沐春风。张清皎知道她平日里喜欢读书写字,偶尔也会作画,便邀她时常来坤宁宫里坐一坐。
    “只是我这儿大多数时候议论的不是琴棋书画,而是经济庶务。毕竟,每日的宫务总是免不了要处置的。若是四弟妹不甚感兴趣,只等我们商讨经济庶务的时候,你便去书房看书就是了。我的藏书可是连九弟都羡慕得紧的。”
    彭氏忙道:“皇嫂太高看我了,我如今缺的便是有人指点我该如何处理经济庶务。虽说在南宫时,也有女官尽心尽力地教导我们,可毕竟不过是纸上谈兵而已。且我喜欢读书写字,难免在经济庶务一道上有些欠缺。来坤宁宫的路上,殿下便说了,日后府中的经济庶务便由我来打理,我正有些发愁呢。”
    张清皎微微一笑:“当初二弟妹便曾在坤宁宫里学过几个月,如今见她来信说,打理得也算是不错。教出了二弟妹这个徒弟,我也算是积攒了些经验,定然不会耽误四弟妹。”
    在旁边低声与朱祐槟谈话的朱祐樘见自家皇后与益王妃相处得似乎不错,脸上的笑容更浓了几分:“祐槟,你既已成家立业,有些打算我便不会再瞒着你,也需要你时不时地帮些忙。不过,你毕竟刚新婚,等过些时日,我再与你细说。”
    朱祐槟一怔,忙道:“皇兄不必顾虑甚么新婚不新婚的,若有我能替皇兄分忧解难之处,尽管吩咐我就是了。”
    “放心,此事也不必急于一时。且我并未想得十分周全妥当,能给你的差使亦有限。”朱祐樘笑道,“你且安心陪着王妃在府中歇息一两个月,等到各地宗亲入京之时,便该是你开始忙碌的时候了。”
    作者有话要说:  已抓虫
    第384章 改革庄田
    便是对朝政不甚关注, 朱祐槟也知道, 褒奖品行出众的藩王宗室乃是年底的大事。这是皇兄针对以律法严加约束诸宗藩行为举止所提出的平衡之策, 关乎着宗藩治理之大局。惩恶固然是应有之举,却难免令诸宗藩产生动荡,对皇兄的想法妄加揣测。如果被有心人鼓动,难免不想到削藩一事上去。
    皇兄提出让品行出众的藩王宗室进京赐宴, 便是立下了以奖善为主、惩恶为辅的宗室规矩。优容善者,严惩恶者, 这般公正无私的举动, 还有谁能颠倒是非黑白, 混淆他真正的意图?长此以往, 宗室之风必定可正。
    如此重要之事, 皇兄却暗示须得由他从旁辅助,不禁令朱祐槟有些受宠若惊。要知道,自从太宗文皇帝之后, 诸藩王便从未领过任何实职了。藩王能做的,无非便是待在藩国里安安生生地过一辈子而已,绝不可插手朝政或者边防军务。皇兄想给他一些差使,自然是出于信任,他也绝不会辜负皇兄的信赖。
    于是,朱祐槟踌躇满志地回了府, 在享受新婚生活的同时,主动地向王府长官以及文华殿诸先生请教了许多宗室典章礼仪之事。因他问的并不算出奇,所有人都不吝啬倾囊相授。他又去乾清宫找朱祐樘要了今次受到褒奖的宗室名单, 找人打听了他们的性情喜好等等。
    就在他悉心准备的时候,朱祐樘褒奖宗藩的旨意也已经传到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