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起居注 第193节(3/5)
满脸凝重地想了想:“那先生能教我兵书么?”
“……恐怕不能。”为甚么话题会突然转到教授兵书上来?
“为甚么呀?”
“殿下应当知道,谁都不可能公然给殿下教授兵书。我是殿下的侍读官,也唯有在文华殿才能见到殿下,更不可能与殿下讨论兵事。”太子殿下要读的书都是由李东阳和谢迁两位定的,谁都不可能轻易更改,他这位小小的侍读官更不可能公然违背他们的意思。
“那我们就改在你休沐的时候见面呀,不让别人知道!或者,让我爹悄悄地召你去乾清宫东暖阁,咱们在里面悄悄地学!先生,我爹那里有很多详细的舆图,外头都没有呢。我爹那儿的消息也是最灵通的,边疆出了甚么事,最先报给的就是内阁、司礼监和我爹啦!”
“……”糟了,竟然有些心动了。
“那就这么说定啦!”
作者有话要说: 照照:我娘说……我娘说……我娘说……
阳明:……
——————————————————————
历史上的阳明先生不太喜欢武宗的脾气,因为他太熊。毕竟因着反对刘瑾干政,阳明先生被一路追杀差点丢了性命,一路被贬斥到贵州龙场
不过现在不一样啦,照照辣么可爱╮(╯▽╰)╭,谁不喜欢他啊
第441章 获准学习
在皇庄里溜达了一圈, 亲眼目睹老农们如何熟稔地种下玉米之后, 朱厚照与王守仁才心满意足地回到京城。此时已经将要入夜, 朱厚照并未在外流连,而是紧赶慢赶地回到了皇宫,正好赶上了坤宁宫的晚膳。
用过晚膳,一家五口便相携前往宫后苑散步。朱厚照不似从前那般领着弟弟妹妹在前头撒欢, 反倒落后几步紧紧跟在爹娘身边。朱祐樘和张清皎知道他许是有甚么话想说,便叮嘱朱秀荣牵着朱厚炜慢慢走, 注意着脚下。
“怎么?去了一趟皇庄, 增长了不少见识?”张清皎勾起唇角。作为母亲, 她从来都认为自家的孩子须得见识更宽广的世界。若非条件所限, 她更希望能亲自带领孩子去认识未知的世界, 而不是只能间接培养他们认识世界的能力。
或许在许多人眼中,不过六七岁的朱厚照自行离开京城是非常危险的。但她相信,他已经有了充足的自我保护意识。在十几名锦衣卫的保护下, 只在治安良好的京城周边活动,孩子必定是安全的。再者,朱厚照并不知晓,每回跟着他出行的其实并不仅仅是十几名锦衣卫。明里只有十几个人,暗中却有数十位经验更丰富的锦衣卫,足够护得他安稳。
能保证安全的时候, 便应该让孩子自由探索这个世界。见得更多,听得更多,孩子的思考便会更深刻, 不会再是长于深宫妇人之手的无知幼童,亦不是高高在上不知民间疾苦的纨绔子弟。唯有这样,他才能成为一位睿智的统治者,真正懂得如何营造出一个理想的、实实在在的盛世。
现如今,这孩子只能在京城转悠,去京城周边瞧一瞧。随着他渐渐成长,拥有了自保的能力,她希望他能走得更远,去那些他们从来不曾去过的地方,去感受他们从来不曾真正感受的世间百态。所以,让他练习骑射不仅仅是为了他的健康,也是为了他能够自保。至于其他,便只能看他的潜力如何了。
“娘,那些老农种玉米确实有些独到的经验,咱们这回种夏玉米也可以试试看。不过,种玉米倒是其次,我看皇庄中的农户过得都不错,比路过其他村庄时瞧见的农户宽裕多了,甚至不亚于京城里一些住大杂院的人家。”在与王守仁聊天时,他默默地记下了路边那些村庄的模样,以及农田里衣衫褴褛的农人。爹娘从未告诉他何谓“贫苦”,但他通过观察,便知道“贫苦”就是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上无遮身片瓦、下无立足之地。
“你可知道,一年花用多少两银,便足够过上温饱的生活?京城中的贫户能挣得多少银钱?那些贫苦的农户又能挣得多少银钱?而那些去酒楼戏园子里豪掷银两的富家子弟,一次能花掉多少银钱?这些银钱若折算成粮食,又能养活多少人?”朱祐樘淡淡地接道。
张清皎继续问:“此外,宫里每日又须得耗费多少银钱?多一千宫人少一千宫人能省下多少银两?让这些宫人去宫外铺子里做活,既能养活他们自己,还能养活多少人?”
“……”朱厚照默默地记下这些问题,赶紧道:“针对这些问题,下回我再调查看看。我今儿想说的其实不是这个,而是……而是我路上偶遇了小王先生……”于是,他便一字不漏地将与王守仁的对话重复了一遍。
“原本我还想问问爹,若是缺少将军,为甚么不能通过武举选拔骑射出众、懂得兵法的人才。不过这事儿稍晚再讨论也不迟,眼下最要紧的就是——爹娘觉得我的提议怎么样?如果我跟着小王先生学兵法韬略,证明我有当大将军的天赋,是不是就能说服内阁那群老先生放我去边疆征战?”
朱祐樘挑起眉:“说服他们不过是其次,你首先须得说服我们。”张清皎闻言,只微微一笑,并未言语。
听了自家爹的话,朱厚照睁圆了眼睛,仿佛有些失望:“你们不相信
“……恐怕不能。”为甚么话题会突然转到教授兵书上来?
“为甚么呀?”
“殿下应当知道,谁都不可能公然给殿下教授兵书。我是殿下的侍读官,也唯有在文华殿才能见到殿下,更不可能与殿下讨论兵事。”太子殿下要读的书都是由李东阳和谢迁两位定的,谁都不可能轻易更改,他这位小小的侍读官更不可能公然违背他们的意思。
“那我们就改在你休沐的时候见面呀,不让别人知道!或者,让我爹悄悄地召你去乾清宫东暖阁,咱们在里面悄悄地学!先生,我爹那里有很多详细的舆图,外头都没有呢。我爹那儿的消息也是最灵通的,边疆出了甚么事,最先报给的就是内阁、司礼监和我爹啦!”
“……”糟了,竟然有些心动了。
“那就这么说定啦!”
作者有话要说: 照照:我娘说……我娘说……我娘说……
阳明:……
——————————————————————
历史上的阳明先生不太喜欢武宗的脾气,因为他太熊。毕竟因着反对刘瑾干政,阳明先生被一路追杀差点丢了性命,一路被贬斥到贵州龙场
不过现在不一样啦,照照辣么可爱╮(╯▽╰)╭,谁不喜欢他啊
第441章 获准学习
在皇庄里溜达了一圈, 亲眼目睹老农们如何熟稔地种下玉米之后, 朱厚照与王守仁才心满意足地回到京城。此时已经将要入夜, 朱厚照并未在外流连,而是紧赶慢赶地回到了皇宫,正好赶上了坤宁宫的晚膳。
用过晚膳,一家五口便相携前往宫后苑散步。朱厚照不似从前那般领着弟弟妹妹在前头撒欢, 反倒落后几步紧紧跟在爹娘身边。朱祐樘和张清皎知道他许是有甚么话想说,便叮嘱朱秀荣牵着朱厚炜慢慢走, 注意着脚下。
“怎么?去了一趟皇庄, 增长了不少见识?”张清皎勾起唇角。作为母亲, 她从来都认为自家的孩子须得见识更宽广的世界。若非条件所限, 她更希望能亲自带领孩子去认识未知的世界, 而不是只能间接培养他们认识世界的能力。
或许在许多人眼中,不过六七岁的朱厚照自行离开京城是非常危险的。但她相信,他已经有了充足的自我保护意识。在十几名锦衣卫的保护下, 只在治安良好的京城周边活动,孩子必定是安全的。再者,朱厚照并不知晓,每回跟着他出行的其实并不仅仅是十几名锦衣卫。明里只有十几个人,暗中却有数十位经验更丰富的锦衣卫,足够护得他安稳。
能保证安全的时候, 便应该让孩子自由探索这个世界。见得更多,听得更多,孩子的思考便会更深刻, 不会再是长于深宫妇人之手的无知幼童,亦不是高高在上不知民间疾苦的纨绔子弟。唯有这样,他才能成为一位睿智的统治者,真正懂得如何营造出一个理想的、实实在在的盛世。
现如今,这孩子只能在京城转悠,去京城周边瞧一瞧。随着他渐渐成长,拥有了自保的能力,她希望他能走得更远,去那些他们从来不曾去过的地方,去感受他们从来不曾真正感受的世间百态。所以,让他练习骑射不仅仅是为了他的健康,也是为了他能够自保。至于其他,便只能看他的潜力如何了。
“娘,那些老农种玉米确实有些独到的经验,咱们这回种夏玉米也可以试试看。不过,种玉米倒是其次,我看皇庄中的农户过得都不错,比路过其他村庄时瞧见的农户宽裕多了,甚至不亚于京城里一些住大杂院的人家。”在与王守仁聊天时,他默默地记下了路边那些村庄的模样,以及农田里衣衫褴褛的农人。爹娘从未告诉他何谓“贫苦”,但他通过观察,便知道“贫苦”就是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上无遮身片瓦、下无立足之地。
“你可知道,一年花用多少两银,便足够过上温饱的生活?京城中的贫户能挣得多少银钱?那些贫苦的农户又能挣得多少银钱?而那些去酒楼戏园子里豪掷银两的富家子弟,一次能花掉多少银钱?这些银钱若折算成粮食,又能养活多少人?”朱祐樘淡淡地接道。
张清皎继续问:“此外,宫里每日又须得耗费多少银钱?多一千宫人少一千宫人能省下多少银两?让这些宫人去宫外铺子里做活,既能养活他们自己,还能养活多少人?”
“……”朱厚照默默地记下这些问题,赶紧道:“针对这些问题,下回我再调查看看。我今儿想说的其实不是这个,而是……而是我路上偶遇了小王先生……”于是,他便一字不漏地将与王守仁的对话重复了一遍。
“原本我还想问问爹,若是缺少将军,为甚么不能通过武举选拔骑射出众、懂得兵法的人才。不过这事儿稍晚再讨论也不迟,眼下最要紧的就是——爹娘觉得我的提议怎么样?如果我跟着小王先生学兵法韬略,证明我有当大将军的天赋,是不是就能说服内阁那群老先生放我去边疆征战?”
朱祐樘挑起眉:“说服他们不过是其次,你首先须得说服我们。”张清皎闻言,只微微一笑,并未言语。
听了自家爹的话,朱厚照睁圆了眼睛,仿佛有些失望:“你们不相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