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起居注 第226节(4/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不过,大家知道孝庙和文孝皇后的功绩吗?知道他们曾经为了这个国家做出了什么贡献吗?】
    朱祐樘定定地望着电视里那些人物肖像画,那是女婿给他们画的上百幅人物图。有单独的肖像,也有他们两人或坐或立或行的画,更有一家人的团圆画。卿卿说过,她希望这些画能够像照片一样记录他们的生活,流传数百年甚至上千年。
    她的希望实现了,可是他却阴差阳错来到了这里,失去了爱人和家人,只能通过这些画回忆过去,感怀他们共度的美好时光……
    【可以说,孝庙彻底革除了宪庙时期的各种弊端,朝廷内外为之一清。他给武庙选拔了史书上赫赫有名的人才,如内阁的刘健、李东阳、谢迁以及后继的杨一清、杨廷和等,如赫赫有名的圣人王阳明、才子画家唐寅、文学家杨慎等。更重要的是,他开启了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的新学堂制度,武学堂以及科学院等都是在他的支持下建立的。】
    【孝庙是中兴之主,承前启后,无论是经济、政治或是民生、军事等等方面,都为武庙时期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文孝皇后则更是眼光超前的贤后,或者准确地说,她应该是孝庙最倚重的谋臣。皇庄、皇铺、航海、女学堂、女医馆、女工坊,文孝皇后以皇室经济改革推动了整个国家的经济改革,以宫廷医学改革推动了国家医学制度的建立,以孤女的救助推动了女性教育与女性独立,以航海商路的拓展推动了海外探索。】
    【文孝皇后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改变了时代的方向。甚至有历史学家认为,如果没有文孝皇后的存在,明国的历史将会和以前的朝代没有任何区别。孝庙的中兴不过是延缓了朝代更迭的速度,如果没有经济与科技的繁荣带来的国富民强,也许明国依然只会剩下一百余年的寿命。】
    朱祐樘听着各路历史学家或平静或激动地说着他们的评价,微微地弯起了唇角。在他们生活的时代,很多人没能看到卿卿的付出和功劳,更有些目光短浅之辈心存偏见,不愿意承认卿卿的功绩。幸好数百年后的人们更客观、更公平,卿卿的功劳总算没有淹没在时光里。
    【曾经有争论说,文孝皇后的谥号是不是武庙定的,武庙给母亲上谥号是不是有过于溢美的嫌疑。但史料证明,文孝皇后的谥号,是孝庙生前就定下来的。仿效仁孝徐皇后,说明他对皇后的功绩给予了如同立国之功般的肯定。通过这么多年的研究,史学界已经普遍认可了文孝皇后的功劳,绝对不低于孝庙中兴,甚至可能超过了普通的治国以及开疆拓土之功。】
    纪录片的最后,出现了泰陵。【孝庙和文孝皇后最终合葬泰陵,而这里也是观光游客最喜欢踏足的皇陵之一。生同衾死同穴,这段美好的爱情故事在新历45年孝庙驾崩的时候暂时中断,然后在新历49年文孝皇后病逝的时候重新圆满。】
    生前朱祐樘从来没有去过泰陵,看着陌生的陵园,他心里莫名复杂。他来到这个世界仿佛只是死后一眨眼的瞬间,但和卿卿却分别了五百余年。想到他们已经分离了如此漫长的时光,他觉得眼眶微微有些酸涩,忍不住问:“怎么去泰陵?”他想去看看卿卿。
    ************
    “我现在过得还不错。虽然这个世界和前世的世界完全不同,但到处都是既视感,所以适应得很快。我还意外成了一群熊孩子的历史老师,不过你放心,我治熊孩子有充足的经验,一定能把他们掰过来。大不了辞职不干了,去读历史系的研究生、博士生,专门研究孝宗朝和武宗朝的历史。我觉得我一定会成为这个领域的大牛,你觉得呢?”
    “对了,我没想到,想来看看你还真不容易呢。昨天只是晚来了半个小时,就被拦在外面了。今天我早早地就在外面排队了,是第一个进来的。以后每周末我都来看你……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离你更近一点……”
    “也许,当历史大牛有可能获准研究那时候的文物,到时候说不定能破例去第二进甚至是第三进院落里?这么说,那我得赶紧辞职去考试了……”
    絮絮叨叨地说了很久,张清皎才停了下来。她抬起头,遥遥望着陵宫顶上的方城明楼。她知道明楼里立着圣号碑,上面是他的庙号和谥号“孝宗敬皇帝之陵”。可惜,就连这块碑,她现在都没有机会看到。
    一进的院子可供游览的地方太少,就算再虔诚的粉丝也不可能在里面待超过两个小时。张清皎足足待了一个上午,这才恋恋不舍地转身离开。如果不是因为下周还能接着过来,她一定会在里面待足一天。
    穿过陵区前门时,工作人员正好拦住了一个年轻男人:“宗室确实可以随时祭奠先祖,不受到访人数限制,可是您必须先提供身份证件。”
    年轻男人低着头在背包里翻,张清皎听说他是宗室,禁不住看了他一眼。目前明国的宗室已经达到了数百万之巨,按照宗正寺制定的继承法则,没有封号的宗室都不能领补贴。不过,绝大部分宗室都在皇庄皇铺有固定的股份,如果能从家族长辈那里继承那些股份,即使只是微量,也能够定期得到分红。所以,一般来说,宗室勉强算是不愁吃穿的,自己要是能有一份职业,自然过得比普通人稍微宽裕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