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谋(出书版) 第137节(2/3)
立,目光远望星空:“我可以不是皇后,但你却只能是皇上。国强民安,各族融合,天下大治,是你的责任。”
康熙目光中闪过一丝失望:“是,朕知道,这责任朕不会忘。朕已经去密函给安亲王,让他与杰书分兵两路,由安亲王在湖南战场与吴三桂主力佯装周旋待朕大军相援,杰书则独领三万精兵奇袭入粤,以朕的恩旨招抚平南王,同时西上云贵抄吴军后路,而费扬古,也去了西北,拿下陕甘,吴军想要北上,便再无可能。”
东珠点头:“好些日子没见曹寅和南怀仁了,想必他们已奉了皇上的旨意南下福建与澳门,一为招抚耿精忠,二为安抚澳门,警示郑经,切断吴军与东南部靖南王这一藩的勾连。”
康熙明显一愣,随即眼露惊喜,难掩赞赏之色:“朕的心思,你都料得真真的,没错,朕就是这样部署的。”
东珠面色淡然:“皇上部署妥帖,如此一来,吴三桂孤军在外,败局已现。皇上与吴军的关键一役当在洞庭,只是我军不善水战,吴军却占据地利与先机,演习多时,又是以逸待劳,皇上对此,可有胜算?”
康熙深深吸了口气:“朕不瞒你,此番除了在战略上朕稍稍有些底气,但于此役却并无把握。”
东珠眉头微蹙,看向康熙:“那你去干什么?送死吗?”
康熙先是一怔,随即笑了,颇有些无奈:“全天下人,只有你才敢这样跟朕说话,这才是朕的东珠。”
东珠挑了挑眉,颇不以为然。
康熙收敛了调侃之意,一脸正色:“没听过那句话吗?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场三藩之乱本就是帝王与逆臣之争,就算没有必胜的把握,朕若不征战沙场,将士们又何以血拼到底?所以,朕必须去。只是你,可会替朕牵肠挂肚?”
东珠苦涩一笑:“皇上是不会打无准备之仗的,吴军虽勇猛又占尽地利,但若用火炮相攻,结果也未可知。京西大营军械库中现存火炮还有百十来门,听说近日都修得差不多了。你万事俱备,又何须我挂怀?”
康熙惊愕,立时顿在当场。
“你”
想了想,康熙还是缄默了。
东珠又说:“别说什么后宫不得干政的鬼话,我并没有干政。只是这次你去湖南,带走的都是我两黄旗的主力,作为出身镶黄旗的皇后,我不得不关心我旗子弟的生死。所以,我才关注一二。再者,我自小跟阿玛和义父在军宫中游历,不用别人跟我通风报信,我便能知道一切。只是皇上不要大意,火炮之术,你可以用,吴军也可以用。若是他的炮改良了射程和弹药,胜算更甚。”
康熙此时满腹泄气,实在像个做错题的孩子,东珠又一次超出了他的想象。
“皇上既然要用火器,便应当知道,火器之利,何以御之?”东珠目光定定地注视着康熙,没有嘲笑,没有看轻,有的只是一份真诚:“若两军交战,我军必于此处和敌军水战,届时双方定是火炮对轰。然火器虽利,却并非攻无不克之物,若我军将士持藤牌潜入江中,则火不能近身,若遇枪矛,只要持藤牌而舞,便辟易万夫了。”
康熙完全听入了神,认真地点着头。
东珠继续:“还有一种飞船,行驶速度极快,可在极短的时间内穿过敌军阵线,最妙的是船身长船面窄,两头尖锐,中分三层,共设七十二个炮位……”
在东珠的叙述中,康熙仿佛看到了自己带领的清军在洞庭湖上大败吴军的场面。他心头暖暖的,抑制不住想要拥抱东珠的冲动。这些,对于一个女人来说,其实不是女人,就算一个能征善战的将军来说,都是极为珍贵和不易的,她是怎么做到的?
康熙面露疑惑。
东珠一眼看穿:“这些不过从我阿玛口中听来的一桩逸闻。我阿玛昔日常年驻于军中,偏他又是个好食之人,偶然吃到伙夫做的一锅鱼杂,觉得味道极为鲜美,便召人前来问询,不料此人正是郑经的副将林兴珠。皇上当知大清入关时,凭一千人力牵制大清一万铁骑长达一年之久的林兴珠。”
康熙点了点头:“朕知道此人有大才,先前也寻了好久,却不知如此将帅之才为何甘当一名伙夫。”
东珠无奈地笑了笑:“这才是他通透与高明之处,虽为将帅之才,若非保家守国必要关头,何苦要在仕途中搅混水呢?做伙夫,与人共享美食,才是他的乐趣。这一点,深得我阿玛的赞赏,两人知交莫逆,皇上可放心,明日,他会在我镶黄旗的队伍中随圣驾出征。”
一声长叹,来自于康熙。之后,便是半晌的无言。面对世人,他觉得自己已然足够好,可唯独面对东珠,总是觉得汗颜。
特别是此时,他竟不知道再说些什么了。
东珠眉头微皱:“是不是觉得我僭越了?”
见东珠会错了意,康熙赶紧摇头:“没有,朕从来不会做此想,朕不会跟自己心爱的女人计较。对你的才气,朕向来只有两个字服气。”
东珠先是一愣,随即忍不住笑了起来,畅快而微微得意。
翌日一早,奉先殿内。
康熙身穿全副铠甲英武帅气,郑重跪拜清朝开国各位先祖画像。
“列祖列宗在上,爱新觉
康熙目光中闪过一丝失望:“是,朕知道,这责任朕不会忘。朕已经去密函给安亲王,让他与杰书分兵两路,由安亲王在湖南战场与吴三桂主力佯装周旋待朕大军相援,杰书则独领三万精兵奇袭入粤,以朕的恩旨招抚平南王,同时西上云贵抄吴军后路,而费扬古,也去了西北,拿下陕甘,吴军想要北上,便再无可能。”
东珠点头:“好些日子没见曹寅和南怀仁了,想必他们已奉了皇上的旨意南下福建与澳门,一为招抚耿精忠,二为安抚澳门,警示郑经,切断吴军与东南部靖南王这一藩的勾连。”
康熙明显一愣,随即眼露惊喜,难掩赞赏之色:“朕的心思,你都料得真真的,没错,朕就是这样部署的。”
东珠面色淡然:“皇上部署妥帖,如此一来,吴三桂孤军在外,败局已现。皇上与吴军的关键一役当在洞庭,只是我军不善水战,吴军却占据地利与先机,演习多时,又是以逸待劳,皇上对此,可有胜算?”
康熙深深吸了口气:“朕不瞒你,此番除了在战略上朕稍稍有些底气,但于此役却并无把握。”
东珠眉头微蹙,看向康熙:“那你去干什么?送死吗?”
康熙先是一怔,随即笑了,颇有些无奈:“全天下人,只有你才敢这样跟朕说话,这才是朕的东珠。”
东珠挑了挑眉,颇不以为然。
康熙收敛了调侃之意,一脸正色:“没听过那句话吗?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场三藩之乱本就是帝王与逆臣之争,就算没有必胜的把握,朕若不征战沙场,将士们又何以血拼到底?所以,朕必须去。只是你,可会替朕牵肠挂肚?”
东珠苦涩一笑:“皇上是不会打无准备之仗的,吴军虽勇猛又占尽地利,但若用火炮相攻,结果也未可知。京西大营军械库中现存火炮还有百十来门,听说近日都修得差不多了。你万事俱备,又何须我挂怀?”
康熙惊愕,立时顿在当场。
“你”
想了想,康熙还是缄默了。
东珠又说:“别说什么后宫不得干政的鬼话,我并没有干政。只是这次你去湖南,带走的都是我两黄旗的主力,作为出身镶黄旗的皇后,我不得不关心我旗子弟的生死。所以,我才关注一二。再者,我自小跟阿玛和义父在军宫中游历,不用别人跟我通风报信,我便能知道一切。只是皇上不要大意,火炮之术,你可以用,吴军也可以用。若是他的炮改良了射程和弹药,胜算更甚。”
康熙此时满腹泄气,实在像个做错题的孩子,东珠又一次超出了他的想象。
“皇上既然要用火器,便应当知道,火器之利,何以御之?”东珠目光定定地注视着康熙,没有嘲笑,没有看轻,有的只是一份真诚:“若两军交战,我军必于此处和敌军水战,届时双方定是火炮对轰。然火器虽利,却并非攻无不克之物,若我军将士持藤牌潜入江中,则火不能近身,若遇枪矛,只要持藤牌而舞,便辟易万夫了。”
康熙完全听入了神,认真地点着头。
东珠继续:“还有一种飞船,行驶速度极快,可在极短的时间内穿过敌军阵线,最妙的是船身长船面窄,两头尖锐,中分三层,共设七十二个炮位……”
在东珠的叙述中,康熙仿佛看到了自己带领的清军在洞庭湖上大败吴军的场面。他心头暖暖的,抑制不住想要拥抱东珠的冲动。这些,对于一个女人来说,其实不是女人,就算一个能征善战的将军来说,都是极为珍贵和不易的,她是怎么做到的?
康熙面露疑惑。
东珠一眼看穿:“这些不过从我阿玛口中听来的一桩逸闻。我阿玛昔日常年驻于军中,偏他又是个好食之人,偶然吃到伙夫做的一锅鱼杂,觉得味道极为鲜美,便召人前来问询,不料此人正是郑经的副将林兴珠。皇上当知大清入关时,凭一千人力牵制大清一万铁骑长达一年之久的林兴珠。”
康熙点了点头:“朕知道此人有大才,先前也寻了好久,却不知如此将帅之才为何甘当一名伙夫。”
东珠无奈地笑了笑:“这才是他通透与高明之处,虽为将帅之才,若非保家守国必要关头,何苦要在仕途中搅混水呢?做伙夫,与人共享美食,才是他的乐趣。这一点,深得我阿玛的赞赏,两人知交莫逆,皇上可放心,明日,他会在我镶黄旗的队伍中随圣驾出征。”
一声长叹,来自于康熙。之后,便是半晌的无言。面对世人,他觉得自己已然足够好,可唯独面对东珠,总是觉得汗颜。
特别是此时,他竟不知道再说些什么了。
东珠眉头微皱:“是不是觉得我僭越了?”
见东珠会错了意,康熙赶紧摇头:“没有,朕从来不会做此想,朕不会跟自己心爱的女人计较。对你的才气,朕向来只有两个字服气。”
东珠先是一愣,随即忍不住笑了起来,畅快而微微得意。
翌日一早,奉先殿内。
康熙身穿全副铠甲英武帅气,郑重跪拜清朝开国各位先祖画像。
“列祖列宗在上,爱新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