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节(2/4)
人之学,下则修身养性。可有一回我同楼姑姑说起来,楼姑姑说了一 句话——只要天子还用六经选官,经义、圣人之学就永远也不会断绝,我开个书院也不过是锦上添花,最多日后许多朝官都出自我的门下罢了。那时我就想,其实朝 廷永远都能选拔出得用的朝官来,我开这么个书院不多,不开也不少。”
雁卿就停顿了片刻,“那么,我开书院这个究竟是为了什么。”
月娘便听住了——就如雁卿了解她,她也同样了解雁卿。
雁 卿便说,“我开书院,其实是想做些有用的事。就像那时楼姑姑一样。”她就顿了一顿,“阿爹曾说过,因为她家改了铸铁法,穷人也能买得起又便宜又好用的铁 犁。开深井的法子也是她们家从蜀地买出来的,这些年京畿小旱却未成饥,就仰赖于此……后来她又用雕版印书,皇历才能颁发下来。这些俱都是泽被万民的大善 举。你大概不知道,在民间,百姓都说楼姑姑是菩萨下凡。”她脸上便红了一红,“我不是想让人说我好,只是记得幼时读《诗》,读到《伐檀》、《硕鼠》两 篇……”
月娘一愣,喃喃道,“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雁卿便也接道,“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姊妹两人各读了一节,俱都有片刻的沉默。
雁 卿便道,“那个时候我就想,这说的岂不就是我吗?不稼不穑,不狩不猎,可生来便锦衣玉食,坐享其成。而身旁的丫鬟不知有多少曾因为家贫被用三张面饼卖掉 了,那些庄稼人更是一年到头辛劳,却可能连饭都吃不饱。他们奉养了我十几年,我却无动于衷,不曾对他们有半分德惠。我岂不就是他们所说的硕鼠般的‘君 子’?我可不想当一只硕鼠啊。”
月娘只觉得全身气血都涌上来,“我们是国公之女,今日的富贵都是祖辈血战挣来。咱们阿爹也是朝乾夕惕的一代贤臣,辅佐陛下治理国家,开创盛世,并非尸位素餐的无能无德之辈。天子奖掖有功之臣,荫庇于后辈,我们才有这样的日子。也都是光明正大得来,何谓硕鼠?”
雁卿只默不作声的看着她,月娘的底气便越来越低。后来便满脸红的不说话了——是啊,就算她们父祖有功,她们又有什么功劳?不过就是运气好,投胎到富贵人家罢了。
雁 卿便道,“我就是觉着,自己享受了这样的富贵和清闲,就应该做些事。不然日子过得不心安。”随即她便又道,“后来墨竹告诉我,她家曾经和人打官司,因为不 识字吃了状师的亏,所以他阿爹发誓饿死也要养出个读书人来,她家中弟弟才得以读书。我才终于想到,书院也是可以这么开的。”
“你 大概觉着读书应该更高贵些,非要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浩然正气不可,再不济也该如五柳先生那般,诗以言志。用来写状子、算账、看皇历就俗气了,可这 很有用。似杜十三那样的读书人,永远也不愁找不到人教,也不愁生计出路。最迫切的需要教书先生的,反而正是这些不会写状子、算账、算皇历的。他们可能因为 不识字吃大亏,甚至错过耕种的时令。”她便又动之以情,“我记着当初读前朝贾太守的《齐民要术》,读时便想贾公为民兴利之心何其谆谆,自稼穑以至酿造无不 细细道来,可偏偏能看懂的人大都如我们这般,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真正需要读的人压根就不识字。贾公何尝不是在为生民立命?可惜生民不识字,多令人叹惋 啊。”她觉着说得差不多了,就看向月娘,“你觉着呢?”
月娘反驳不了,她其实已是被雁卿说服了。过了一会儿终于认可了,又略有些破灭的道,“所以以后我们开的书院,就是专门教这些人怎么写信、算账,看黄历吗?”
雁卿道,“当然不全是,可肯定有这么专门的一个班。”
月娘觉着这同她想象的带着小少年在阳春暖风中,朗朗诵读《诗经》的情形相差太远了。但她觉着就算自己不喜欢,也是应该为此出一份力的,便略沮丧道,“哦。那我们还收束修吗?”
雁卿道,“恐怕不能——不但不能,只怕为了教他们习字,还要亲自到乡间追着教呢?”
“为什么啊!”月娘真心受了惊吓——不收束修就罢了,反过来追着学生教也太没尊严了!
“因 为他们很忙。”雁卿认认真真的解释,“春耕、夏收时且不必说,到了农闲时候还要去做劳役修城墙一类。京畿一代赋税低,还能吃得饱饭。有些更穷苦的地方还要 额外去打短工长工甚至讨饭,才能养活自己。因此就算我们分文不取,可一听要拿出时日来学,很多人就望而止步了——有些人家供不起子弟读书,不单是为了束 修,也因家里少了劳力会挨饿。”
见月娘委屈的快要哭出来了,雁卿不由噗的就笑出声来,“不会真让你追着学生教啦!到时候我们在乡间开课,愿意学的自然来学,不愿意学难不成我们还求着他们学?”
月娘这才勉强点了点头,片刻后又道,“真的不能教《诗经》了?”
“当 然要啊!”雁卿便笑着安慰她,“我们可以把书院分成三个部分,其中之一就如
雁卿就停顿了片刻,“那么,我开书院这个究竟是为了什么。”
月娘便听住了——就如雁卿了解她,她也同样了解雁卿。
雁 卿便说,“我开书院,其实是想做些有用的事。就像那时楼姑姑一样。”她就顿了一顿,“阿爹曾说过,因为她家改了铸铁法,穷人也能买得起又便宜又好用的铁 犁。开深井的法子也是她们家从蜀地买出来的,这些年京畿小旱却未成饥,就仰赖于此……后来她又用雕版印书,皇历才能颁发下来。这些俱都是泽被万民的大善 举。你大概不知道,在民间,百姓都说楼姑姑是菩萨下凡。”她脸上便红了一红,“我不是想让人说我好,只是记得幼时读《诗》,读到《伐檀》、《硕鼠》两 篇……”
月娘一愣,喃喃道,“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雁卿便也接道,“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姊妹两人各读了一节,俱都有片刻的沉默。
雁 卿便道,“那个时候我就想,这说的岂不就是我吗?不稼不穑,不狩不猎,可生来便锦衣玉食,坐享其成。而身旁的丫鬟不知有多少曾因为家贫被用三张面饼卖掉 了,那些庄稼人更是一年到头辛劳,却可能连饭都吃不饱。他们奉养了我十几年,我却无动于衷,不曾对他们有半分德惠。我岂不就是他们所说的硕鼠般的‘君 子’?我可不想当一只硕鼠啊。”
月娘只觉得全身气血都涌上来,“我们是国公之女,今日的富贵都是祖辈血战挣来。咱们阿爹也是朝乾夕惕的一代贤臣,辅佐陛下治理国家,开创盛世,并非尸位素餐的无能无德之辈。天子奖掖有功之臣,荫庇于后辈,我们才有这样的日子。也都是光明正大得来,何谓硕鼠?”
雁卿只默不作声的看着她,月娘的底气便越来越低。后来便满脸红的不说话了——是啊,就算她们父祖有功,她们又有什么功劳?不过就是运气好,投胎到富贵人家罢了。
雁 卿便道,“我就是觉着,自己享受了这样的富贵和清闲,就应该做些事。不然日子过得不心安。”随即她便又道,“后来墨竹告诉我,她家曾经和人打官司,因为不 识字吃了状师的亏,所以他阿爹发誓饿死也要养出个读书人来,她家中弟弟才得以读书。我才终于想到,书院也是可以这么开的。”
“你 大概觉着读书应该更高贵些,非要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浩然正气不可,再不济也该如五柳先生那般,诗以言志。用来写状子、算账、看皇历就俗气了,可这 很有用。似杜十三那样的读书人,永远也不愁找不到人教,也不愁生计出路。最迫切的需要教书先生的,反而正是这些不会写状子、算账、算皇历的。他们可能因为 不识字吃大亏,甚至错过耕种的时令。”她便又动之以情,“我记着当初读前朝贾太守的《齐民要术》,读时便想贾公为民兴利之心何其谆谆,自稼穑以至酿造无不 细细道来,可偏偏能看懂的人大都如我们这般,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真正需要读的人压根就不识字。贾公何尝不是在为生民立命?可惜生民不识字,多令人叹惋 啊。”她觉着说得差不多了,就看向月娘,“你觉着呢?”
月娘反驳不了,她其实已是被雁卿说服了。过了一会儿终于认可了,又略有些破灭的道,“所以以后我们开的书院,就是专门教这些人怎么写信、算账,看黄历吗?”
雁卿道,“当然不全是,可肯定有这么专门的一个班。”
月娘觉着这同她想象的带着小少年在阳春暖风中,朗朗诵读《诗经》的情形相差太远了。但她觉着就算自己不喜欢,也是应该为此出一份力的,便略沮丧道,“哦。那我们还收束修吗?”
雁卿道,“恐怕不能——不但不能,只怕为了教他们习字,还要亲自到乡间追着教呢?”
“为什么啊!”月娘真心受了惊吓——不收束修就罢了,反过来追着学生教也太没尊严了!
“因 为他们很忙。”雁卿认认真真的解释,“春耕、夏收时且不必说,到了农闲时候还要去做劳役修城墙一类。京畿一代赋税低,还能吃得饱饭。有些更穷苦的地方还要 额外去打短工长工甚至讨饭,才能养活自己。因此就算我们分文不取,可一听要拿出时日来学,很多人就望而止步了——有些人家供不起子弟读书,不单是为了束 修,也因家里少了劳力会挨饿。”
见月娘委屈的快要哭出来了,雁卿不由噗的就笑出声来,“不会真让你追着学生教啦!到时候我们在乡间开课,愿意学的自然来学,不愿意学难不成我们还求着他们学?”
月娘这才勉强点了点头,片刻后又道,“真的不能教《诗经》了?”
“当 然要啊!”雁卿便笑着安慰她,“我们可以把书院分成三个部分,其中之一就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