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节(3/4)
在被于孝天所控,建奴想要冲过天津卫,便唯有先将于家军击破,两方接下来将无可避免的会在天津卫一带,展开一场激战,这对于他们两方来说,都是只能胜不能败,谁吃了败仗,那么就可能招致灭顶之灾。
建奴被于家军击败,那么他们便无法退回关外,者十余万大军,便会被堵在关内,迟早都会被消耗掉。
建奴的实力谁都清楚,虽然经过野猪皮和皇太极两代人的经营,现在已经实力很强,但是他们实力再强,实际兵力也不会非常多,这次他们入关,一下子带入关内满蒙八旗加上投敌的汉军,总兵力超出了十万人,差不多算是倾巢而出了。
一旦这十多万建奴大军,被堵在关内的话,那么建奴估计就彻底悲催了,他们绝对无法在十年中,恢复到眼下这样的实力,甚至于可能从此一蹶不振,永不翻身。
所以建奴一定不能败,也一定不敢败,但是于家军就败得起吗?他同样也败不起!
于家军此次北上,于孝天一举带来了三四万大军,还不包括他的水师,这三四万大军,都是陆师,所有人都认为,这应该是于孝天倾巢而出了,就算是他还留了一些兵力在福建,但是肯定也不会太多,一旦他败的话,恐怕连逃回福建的机会都没有,这一下就等于把他打回了原形。
所以于家军也不能败,否则的话后果很严重。
这一下所有人又都看不懂了,于孝天完全有机会不和建奴大军硬碰硬来这么一仗,可是为什么他却还是选择,要打这一仗呢?
就在这个时候,于孝天放走了几个天津卫的官兵,持了他的一封亲笔信,令这几个官兵赶到京师,把这封信呈给当今圣上。
这封信很快便被转到了崇祯手中,于孝天在信中对崇祯陈明,他之所以要拿下天津卫,是因为他必须要用天津卫,在这里挡住建奴出关,并且誓要将建奴大军击败在天津卫一带,而这里原来的守军,完全无法配合他的行动,所以他只能出此下策,使用武力将天津卫拿下,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在天津卫挡住建奴大军出关。
而且于孝天给崇祯了一份相当详细的情报,陈述了此次建奴入关大掠的财货数量和人口数量,虽然不能说非常精确,但是却大致上也差不多。
于孝天通过他的途径,搜集到的信息之中,总结出此次建奴入关,一共劫掠白银超过一百五十万两,黄金也超过数万两,各种大牲畜比如骡马牛等,就三万多头,猪羊更是多达数万只之多。
除此之外还有各种绢帛细软珠宝古玩不计其数,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此次建奴从河北、山东等地掳走人口超出了六十万人之多。
于孝天在信中力陈,如果这么多财物还有人口被建奴掳出关的话,建奴肯定会实力大增,从此大明将再无机会剿灭建奴,所以这一次他在抵达北上途中,得到这个消息,探知建奴将会走天津卫出关。
故此他才会贸然率兵,走海路日夜兼程,直接赶到天津卫,并且贸然将天津卫夺占,作为御守建奴之用。
他在信中自陈有罪,也知道这么做乃是大罪,肯定会招致圣上不安,但是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他这才甘冒天下之大不韪,悍然领兵直入天津,只为了能一战击败建奴,一劳永逸的解决建奴这个大明的心腹之患。
于孝天还在信中提出要求,要崇祯调集官军,堵住其它几处建奴有可能逃出关外的去路,不能让建奴趁机溜走。
另外他仓促动身,随行携带粮食军饷不足,希望朝廷能从通州拨发部分兵粮和部分饷金用船走运河运往他的军中,否则的话他的兵粮仅够半个月的使用。
崇祯看了于孝天的信之后,满腹狐疑的同时,也对于孝天的这套说辞嗤之以鼻,他想不通于孝天为何不远万里从福建一路杀到天津,夺占了天津卫之后,要在这里跟建奴决一死战,这一点好像于孝天确实是在为大明着想,算是大明的大大的忠臣。
可是说于孝天这次北上,全是为了和建奴决一死战,崇祯打死都不会相信,他到现在依旧笃信,于孝天此次北上绝对是有不轨之心,这次他在天津卫布防,要阻止建奴出关,根本就是一个幌子。
(感谢1627666105的打赏!继续求月票!)
第十三章 人心所向
另外至于于孝天信中所陈,什么粮饷不济,更是屁话,于孝天能短时间突然间带数万大军出现在天津卫,绝对不是一时半会的临时起意,绝对是提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就算是他真真是一个忠君爱国之人,作为大将,也绝对不会把自己辛苦打造出来的这么多精兵,在粮秣不足的情况下投入到死地之中。
所以崇祯根本不相信于孝天的话,也没有几个大臣会相信于孝天的话,当然不可能从通州,给于孝天拨发任何粮饷了,反倒是崇祯立即召集重臣开始密议,到底该如何处置这个于孝天。
这时候杨嗣昌终于提出了一个恶毒到了极点的计划,立即得到了不少大臣的支持,那就是杨嗣昌在这个时候,提出来趁着于孝天要在天津卫死战建奴之际,大明官军从侧后两方,夹击于孝天所部,趁此机会,将于孝天彻底覆灭在天津卫。
杨嗣昌的这个提议不可谓不恶毒,而且
建奴被于家军击败,那么他们便无法退回关外,者十余万大军,便会被堵在关内,迟早都会被消耗掉。
建奴的实力谁都清楚,虽然经过野猪皮和皇太极两代人的经营,现在已经实力很强,但是他们实力再强,实际兵力也不会非常多,这次他们入关,一下子带入关内满蒙八旗加上投敌的汉军,总兵力超出了十万人,差不多算是倾巢而出了。
一旦这十多万建奴大军,被堵在关内的话,那么建奴估计就彻底悲催了,他们绝对无法在十年中,恢复到眼下这样的实力,甚至于可能从此一蹶不振,永不翻身。
所以建奴一定不能败,也一定不敢败,但是于家军就败得起吗?他同样也败不起!
于家军此次北上,于孝天一举带来了三四万大军,还不包括他的水师,这三四万大军,都是陆师,所有人都认为,这应该是于孝天倾巢而出了,就算是他还留了一些兵力在福建,但是肯定也不会太多,一旦他败的话,恐怕连逃回福建的机会都没有,这一下就等于把他打回了原形。
所以于家军也不能败,否则的话后果很严重。
这一下所有人又都看不懂了,于孝天完全有机会不和建奴大军硬碰硬来这么一仗,可是为什么他却还是选择,要打这一仗呢?
就在这个时候,于孝天放走了几个天津卫的官兵,持了他的一封亲笔信,令这几个官兵赶到京师,把这封信呈给当今圣上。
这封信很快便被转到了崇祯手中,于孝天在信中对崇祯陈明,他之所以要拿下天津卫,是因为他必须要用天津卫,在这里挡住建奴出关,并且誓要将建奴大军击败在天津卫一带,而这里原来的守军,完全无法配合他的行动,所以他只能出此下策,使用武力将天津卫拿下,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在天津卫挡住建奴大军出关。
而且于孝天给崇祯了一份相当详细的情报,陈述了此次建奴入关大掠的财货数量和人口数量,虽然不能说非常精确,但是却大致上也差不多。
于孝天通过他的途径,搜集到的信息之中,总结出此次建奴入关,一共劫掠白银超过一百五十万两,黄金也超过数万两,各种大牲畜比如骡马牛等,就三万多头,猪羊更是多达数万只之多。
除此之外还有各种绢帛细软珠宝古玩不计其数,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此次建奴从河北、山东等地掳走人口超出了六十万人之多。
于孝天在信中力陈,如果这么多财物还有人口被建奴掳出关的话,建奴肯定会实力大增,从此大明将再无机会剿灭建奴,所以这一次他在抵达北上途中,得到这个消息,探知建奴将会走天津卫出关。
故此他才会贸然率兵,走海路日夜兼程,直接赶到天津卫,并且贸然将天津卫夺占,作为御守建奴之用。
他在信中自陈有罪,也知道这么做乃是大罪,肯定会招致圣上不安,但是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他这才甘冒天下之大不韪,悍然领兵直入天津,只为了能一战击败建奴,一劳永逸的解决建奴这个大明的心腹之患。
于孝天还在信中提出要求,要崇祯调集官军,堵住其它几处建奴有可能逃出关外的去路,不能让建奴趁机溜走。
另外他仓促动身,随行携带粮食军饷不足,希望朝廷能从通州拨发部分兵粮和部分饷金用船走运河运往他的军中,否则的话他的兵粮仅够半个月的使用。
崇祯看了于孝天的信之后,满腹狐疑的同时,也对于孝天的这套说辞嗤之以鼻,他想不通于孝天为何不远万里从福建一路杀到天津,夺占了天津卫之后,要在这里跟建奴决一死战,这一点好像于孝天确实是在为大明着想,算是大明的大大的忠臣。
可是说于孝天这次北上,全是为了和建奴决一死战,崇祯打死都不会相信,他到现在依旧笃信,于孝天此次北上绝对是有不轨之心,这次他在天津卫布防,要阻止建奴出关,根本就是一个幌子。
(感谢1627666105的打赏!继续求月票!)
第十三章 人心所向
另外至于于孝天信中所陈,什么粮饷不济,更是屁话,于孝天能短时间突然间带数万大军出现在天津卫,绝对不是一时半会的临时起意,绝对是提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就算是他真真是一个忠君爱国之人,作为大将,也绝对不会把自己辛苦打造出来的这么多精兵,在粮秣不足的情况下投入到死地之中。
所以崇祯根本不相信于孝天的话,也没有几个大臣会相信于孝天的话,当然不可能从通州,给于孝天拨发任何粮饷了,反倒是崇祯立即召集重臣开始密议,到底该如何处置这个于孝天。
这时候杨嗣昌终于提出了一个恶毒到了极点的计划,立即得到了不少大臣的支持,那就是杨嗣昌在这个时候,提出来趁着于孝天要在天津卫死战建奴之际,大明官军从侧后两方,夹击于孝天所部,趁此机会,将于孝天彻底覆灭在天津卫。
杨嗣昌的这个提议不可谓不恶毒,而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