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节(2/4)
,给她这个插考生一个零号!忒不吉利!千万别再考个零蛋!
打开封面后,另外十页才是答题的地方,每页十四竖行,每行十八个红格,一个格写一个字。此外还有几页草稿纸。
等到考生全部进场,都坐好后,才开始考试。
此次的主考是府尹李大人,听说娶了杜相的表妹。算是杜家的人。
虽然不能明着难为萧郑氏,但有些事,他还是要朝杜家表明态度的。考题的难易程度就是堂堂正正的阳谋。
他稍作沉吟,见衙役将所有考舍都锁门后,便在一张空白的横轴上,挥毫写下此次院试的题目——作一篇时文和一首试贴诗。
就见纸上写着‘乃是人而可以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一首试贴诗的题目‘阴阴夏木啭黄鹂’的五言八韵诗……按说本朝只重时文,标准都是考两篇八股文的,但李大人为了增加考试难度,将时文改为一首试贴诗。
当两个差役手持卷轴在考舍前走过,保证每个人都看清题目后,原本鸦雀无声的考场中,却此起彼伏的发出一阵无法抑制的倒抽冷气声。李大人在外巡查,便看到许多学生面色煞白、如丧考妣,显然是被自己出的题目骇到了,不由微微的得意一笑……也算对杜家有个交代了!不论结果如何,杜相怪不到他身上!
院试因由考官命题,且自主性很大,所以郑青鸾一直都觉得这样的考试很不靠谱……有的考官很懒,随便从经书上找句话应付,有时甚至与考生平时背诵的程文完全相同。因为法律并没规定不许‘剿袭’,所以正好背过那篇的考生,只需将其默写下来既可,而且哪个考官也不敢不取——要知道不是谁作一篇都可以称为‘程文程墨’的,那都是时文大家、历代翰林所作,你敢说不好吗?
遇到这样的考题,考生占了便宜,可对出题人来说,就真是把人丢到姥姥家了!……国家为选取人才,花了那么大人力物力举行考试,你就出了这么个程文满天飞的题目,能考出什么东西来?
但实际上这样的情况却是难以避免的,因为要考核的内容无非是四书五经,统共也就那么几万字。全国一级级那么多考试,都要从其中出题,除了那些犯讳的话之外,哪一句没有用过?
现在,只要去书店就买全套程文回来,翻一翻目录,就能做到不重样。郑青鸾一直研究的也就是这样的范文!
为了防止出现重题的现象,各位考官也是智计百出。怎么说活人也不能让尿憋死啊?于是有位被逼急了的老大人,他将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句子中各提取一半,组成一个没人见过的新句子出题,美其名曰‘截搭题’。要知道排列组合是无穷尽的,所以立刻开创了一片新天地。
从前朝起,朝廷干脆承认了这种搞法,颁布法令曰:‘正考必出大题,预考可出小题。’乡试以上称为正考,以下则是预考。所谓大题便是形式与文意完整的句子,小题就是截搭题。
即使没做过八股文的也能看出来,小题因为割裂经文,牛头鹿身,在士子看来,往往题意难明,题情难得,在破题时但有毫发之差,写出来的文章便去了千里之外,所以时人皆认为‘小题难于大题’。
现在李大人不知道抽的什么风,所出的就是一道截搭题,而且是变态的‘书’、‘经’混搭,无怪乎大部分考生哀叹不已,就连郑青鸾一看题也想直接打了包裹回家算了。奶奶个熊!太难为人了!
她觉得沮丧极了!但通过栅栏门,看见对面的几个号舍,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一身葛衣,却气度沉稳,就见他微微沉吟片刻后,便面露微笑,开始提笔在稿纸上疾书,显然已经成功破题。再看另一个,十七八岁的年纪,一身华服,虽然紧皱眉头,但经过一番苦思冥想,也已经开始面色凝重的提笔书写。
其他人离得较远,看不清楚表情,但只看动作也知道他们陆续解题完毕,开始构思文章。
郑青鸾咬咬牙,心道,拼了!反正大家都觉得难!她也不一定考的太难看!
郑青鸾再细细的琢磨了一下那截搭题,心中首先定位各自的出处……前一句‘乃是人而可以不如鸟乎?’出自《大学》,原句是‘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这句话的意思是指人要知道居止,也即是明白自己所处的位置。
后一半‘诗云:穆穆文王’则是《诗经》里的诗句,原文是‘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意思是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他娘的,这看起来完全是十三不靠。怎样将两个毫无关联的句子,连缀起来,还要连缀的合情合理,天衣无缝,真是考验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郑青鸾在心里一遍一遍问候这位主考的祖宗十八代!然后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进入状态。
人一旦冷静下来,倒是很快的进入应考状态,心无旁骛起来。沉思良久,在纸上写下‘夫人不如鸟,则真可耻矣;耻之,耻之,莫若师文王。’
只有真正答题,才明白这种截搭题看似无理,其实真的很考验考生的真实水平。它不仅要将书经吃透,才能看明白两截分别的意思。最重要的是还得让人开动脑筋,巧妙将前言不搭后语的话连接起来,最
打开封面后,另外十页才是答题的地方,每页十四竖行,每行十八个红格,一个格写一个字。此外还有几页草稿纸。
等到考生全部进场,都坐好后,才开始考试。
此次的主考是府尹李大人,听说娶了杜相的表妹。算是杜家的人。
虽然不能明着难为萧郑氏,但有些事,他还是要朝杜家表明态度的。考题的难易程度就是堂堂正正的阳谋。
他稍作沉吟,见衙役将所有考舍都锁门后,便在一张空白的横轴上,挥毫写下此次院试的题目——作一篇时文和一首试贴诗。
就见纸上写着‘乃是人而可以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一首试贴诗的题目‘阴阴夏木啭黄鹂’的五言八韵诗……按说本朝只重时文,标准都是考两篇八股文的,但李大人为了增加考试难度,将时文改为一首试贴诗。
当两个差役手持卷轴在考舍前走过,保证每个人都看清题目后,原本鸦雀无声的考场中,却此起彼伏的发出一阵无法抑制的倒抽冷气声。李大人在外巡查,便看到许多学生面色煞白、如丧考妣,显然是被自己出的题目骇到了,不由微微的得意一笑……也算对杜家有个交代了!不论结果如何,杜相怪不到他身上!
院试因由考官命题,且自主性很大,所以郑青鸾一直都觉得这样的考试很不靠谱……有的考官很懒,随便从经书上找句话应付,有时甚至与考生平时背诵的程文完全相同。因为法律并没规定不许‘剿袭’,所以正好背过那篇的考生,只需将其默写下来既可,而且哪个考官也不敢不取——要知道不是谁作一篇都可以称为‘程文程墨’的,那都是时文大家、历代翰林所作,你敢说不好吗?
遇到这样的考题,考生占了便宜,可对出题人来说,就真是把人丢到姥姥家了!……国家为选取人才,花了那么大人力物力举行考试,你就出了这么个程文满天飞的题目,能考出什么东西来?
但实际上这样的情况却是难以避免的,因为要考核的内容无非是四书五经,统共也就那么几万字。全国一级级那么多考试,都要从其中出题,除了那些犯讳的话之外,哪一句没有用过?
现在,只要去书店就买全套程文回来,翻一翻目录,就能做到不重样。郑青鸾一直研究的也就是这样的范文!
为了防止出现重题的现象,各位考官也是智计百出。怎么说活人也不能让尿憋死啊?于是有位被逼急了的老大人,他将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句子中各提取一半,组成一个没人见过的新句子出题,美其名曰‘截搭题’。要知道排列组合是无穷尽的,所以立刻开创了一片新天地。
从前朝起,朝廷干脆承认了这种搞法,颁布法令曰:‘正考必出大题,预考可出小题。’乡试以上称为正考,以下则是预考。所谓大题便是形式与文意完整的句子,小题就是截搭题。
即使没做过八股文的也能看出来,小题因为割裂经文,牛头鹿身,在士子看来,往往题意难明,题情难得,在破题时但有毫发之差,写出来的文章便去了千里之外,所以时人皆认为‘小题难于大题’。
现在李大人不知道抽的什么风,所出的就是一道截搭题,而且是变态的‘书’、‘经’混搭,无怪乎大部分考生哀叹不已,就连郑青鸾一看题也想直接打了包裹回家算了。奶奶个熊!太难为人了!
她觉得沮丧极了!但通过栅栏门,看见对面的几个号舍,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一身葛衣,却气度沉稳,就见他微微沉吟片刻后,便面露微笑,开始提笔在稿纸上疾书,显然已经成功破题。再看另一个,十七八岁的年纪,一身华服,虽然紧皱眉头,但经过一番苦思冥想,也已经开始面色凝重的提笔书写。
其他人离得较远,看不清楚表情,但只看动作也知道他们陆续解题完毕,开始构思文章。
郑青鸾咬咬牙,心道,拼了!反正大家都觉得难!她也不一定考的太难看!
郑青鸾再细细的琢磨了一下那截搭题,心中首先定位各自的出处……前一句‘乃是人而可以不如鸟乎?’出自《大学》,原句是‘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这句话的意思是指人要知道居止,也即是明白自己所处的位置。
后一半‘诗云:穆穆文王’则是《诗经》里的诗句,原文是‘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意思是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他娘的,这看起来完全是十三不靠。怎样将两个毫无关联的句子,连缀起来,还要连缀的合情合理,天衣无缝,真是考验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郑青鸾在心里一遍一遍问候这位主考的祖宗十八代!然后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进入状态。
人一旦冷静下来,倒是很快的进入应考状态,心无旁骛起来。沉思良久,在纸上写下‘夫人不如鸟,则真可耻矣;耻之,耻之,莫若师文王。’
只有真正答题,才明白这种截搭题看似无理,其实真的很考验考生的真实水平。它不仅要将书经吃透,才能看明白两截分别的意思。最重要的是还得让人开动脑筋,巧妙将前言不搭后语的话连接起来,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