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第174节(3/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一次,他的阶段目标是花掉1000万贯,而且为将来计,他还要尽可能多地积攒“蝴蝶值”,以便合理使用试验方提供的各种道具。
    这也意味着:重复他以前花掉100万贯的方法是不够的。
    他还需要找到更多、更快、更有意义的花钱方法。
    就这么一边观察、一边思考,明远随同苏轼等人一起到了杭州。
    “某终于到杭州啦!”
    苏轼骑在马背上,望着远处的山川湖泊发出感慨。
    “汴京人总是说余杭乃是百事繁庶,地上天宫。一见之下,果然不虚。”
    眼前的群山起伏之间豁然出现一片平湖,湖畔一座城市,向远方地势平坦的平原延伸开去。
    明远立即想起柳永那首著名的《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1……”
    杭州城座靠西湖,城市在西湖以东一片较为狭长的平陆地区发展。
    熙宁年间,此地人口虽远远比不上汴京,可也不太少。按照柳永的“参差十万人家”来算,常住人口大约在二三十万人的样子,已是东南第一大都会。
    而此处也汇集了粮食、绢匹一类的物产,汇聚于直通汴京的运河畔,等待纲船运至汴京,供养在都中生活的百万百姓。可谓是全国的“物产中心”。
    此刻听见苏轼激动,明远也觉得很兴奋。
    他身边,史尚却策马上前,问明远:“明郎君,这一路上小人都在想,您到杭州之后,第一件事自然是寻访令尊。小人这里,需要为您另外寻访住宅,并雇佣合适的人手吗?”
    原本一直跟在明远身边的向华,跟随种建中回了陕西。
    史尚早就唠叨着,至少要为明远雇佣两名伴当,然后再寻访几名好学的管事与账房为明远服务。
    而住所方面,史尚则不太确定。
    因为明远的“大人”就在杭州,明远过来是投奔他的。
    史尚甚至不知道自己这个“汴京百事通”,跟随明远来到杭州之后,是否还会像以前那样,得到明远的重用,因此心里正惴惴不安。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