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节(2/5)
过,王源拜相那次也没去敲打,因为那次其实很草率,也没有举行什么仪式。
玄宗正在一间暖阁之中听着几名宫女唱小曲儿,唱的是在长安时玄宗自己谱的旧曲。这段时间天气寒冷,玄宗缩在暖阁之中不出门,尚有闲心检视了以前在长安的那些爱好,整理了自己的一本诗集和一本曲谱。这几日正找了几名通晓音律的宫女窝在房里回味这些旧曲。
咚咚咚的鼓声冲散花楼传到了暖阁之中,让本陶醉在自己才情曲调之中的玄宗一下子回到了现实之中。他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刚要遣人去问,一名内侍匆忙而来,禀报了王源率数十名朝臣请求陛下临朝议事的消息。
玄宗吓了一跳,心中颇有些打鼓,觉得似乎有什么不好的事情要发生。天气这么冷,全城臣民都呆在屋子里烤火龟缩,据说王源自己都偷懒了好多天,连政事堂都不去,成天猫在他的宅子里不出门。怎地突然带了这些朝臣来觐见,难不成出了什么重大的变故不成?
玄宗忙让内侍宫女们伺候自己穿上了厚厚的裘衣,沿着积雪之间的长廊赶到了散花楼大厅之中。坐上冰冷的宝座上,接受了众人的见礼之后,玄宗便迫不及待地问道:“怎么了?出了什么事了?怎地敲起殿鼓来了?”
王源拱手道:“启奏陛下,臣等今日有要事要奏议陛下,政事堂和各部官员碰了个头,都觉的此事甚是重要,需要在年前决断。故而臣等便一起来觐见陛下了。”
玄宗呵呵笑道:“哦?看样子倒是件大事了。不过朝中政务朕不是委托给了政事堂和各位了么?你们自己决断不就好了么?”
王源道:“这件事臣等无法做主,须得奏明陛下,请陛下定夺。”
玄宗一愣,心中似乎明白了些什么,眉头微微的皱了起来。
“那便说给朕听听。”玄宗道。
王源朝颜真卿点点头,颜真卿上前一步拱手道:“启奏陛下,臣等需要陛下定夺之事便是我大唐国本之议。我等都认为,国本之事不能再拖了,关乎大唐存续的大事,当早做定议,以安万民之心。”
玄宗的心沉了下来,数日前便听到有人议论此事,还有的朝臣私下觐见自己,告知自己王源韦见素和颜真卿等人正在私底下征询群臣的意见,提出关于太子之位的奏议。没想到短短几日,这事儿便已经摆在自己的面前了。
不过玄宗因为早就得到了消息,关于这件事玄宗也私下里想过对策,倒也并不太慌张。
“原来是这件事,倒确实是件大事。朕其实也一直想找时间议一议此事,既然众卿提及此事,咱们便议一议。关于太子的人选,你们是怎么想的?王源,你心中属意的人选是谁?”玄宗微笑道。
王源的回答当然不出玄宗的意料之外:“陛下,臣觉得丰王李珙可堪大任。丰王爷跟随臣出征数月,一路上的表现很是果敢冷静,没给陛下丢脸。与敌对垒,肉搏厮杀,面不改色,胆色过人。遇事处理,每处一言必在要害之处,见事甚明。一路上,丰王爷安顿民心,带去陛下的问候和朝廷的慰问,深得百姓们的爱戴。而且丰王爷懂的时局大体,譬如前几日安顿难民之事,丰王爷便主动腾出侵占宅院,积极配合安顿,每日忙前忙后,甚得民心。”
“相国说的是,丰王爷不计较身份尊贵,那几日跟着臣忙前忙后,为了安置难民之事费劲心力。这一点臣可以证明。”颜真卿插口道。
王源续道:“所以,臣认为,丰王爷是太子的最佳人选,故而提出奏议,请陛下定夺。”
玄宗微微点头,转头问韦见素道:“韦见素,你的意见呢?”
韦见素忙拱手道:“臣附相国之议,臣认为丰王爷确实是合适的人选之一。”
滑头的韦见素还是给自己留了一条后路,他说的是丰王李珙是合适的人选之一,意思便是说,也还有其他的人也是合适的。
“颜真卿,你也是附议咯?”玄宗道。
“启奏陛下,臣附议。”颜真卿道。
“你们呢?你们的意见如何?”玄宗看向群臣。
“臣等附议。”群臣纷纷道。
玄宗早知是这样的回答,他知道这都是王源早已做好了准备,但他还是希望能听到不同的声音,但是他失望了。显然,这些臣子们已经完全屈服于王源的权势了。
第920章 破局(三)
“诸位卿家,立太子之事须得慎之又慎,朕当年已经犯下了个错误,故而朕现在对这件事可谓是斟酌再三。不瞒诸位说,朕心中对朕的几个皇子也做了考量,但朕对他们其实都不满意。然而我大唐国本之事干系到天下军民之心的安定,却也只能在朕的几名皇子之中择优而立。况且相国说李珙经过历练之后成长颇多,朕自然是相信相国的判断。”玄宗缓缓开口道。
王源倒是颇为意外,他本以为在立太子之事上,玄宗恐怕要和自己产生极大的分歧,甚至有可能发生不快。但没想到玄宗居然是这种顺从的口气和态度。难道说玄宗隐忍至此,决意不在跟自己产生任何的冲突,选择事事顺从自己的心意不成?但王源很快便否定了这个判断。这可是立太子,干系大唐未来江山社稷的继承的大事,玄宗怎会如此轻易的让步?他属意
玄宗正在一间暖阁之中听着几名宫女唱小曲儿,唱的是在长安时玄宗自己谱的旧曲。这段时间天气寒冷,玄宗缩在暖阁之中不出门,尚有闲心检视了以前在长安的那些爱好,整理了自己的一本诗集和一本曲谱。这几日正找了几名通晓音律的宫女窝在房里回味这些旧曲。
咚咚咚的鼓声冲散花楼传到了暖阁之中,让本陶醉在自己才情曲调之中的玄宗一下子回到了现实之中。他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刚要遣人去问,一名内侍匆忙而来,禀报了王源率数十名朝臣请求陛下临朝议事的消息。
玄宗吓了一跳,心中颇有些打鼓,觉得似乎有什么不好的事情要发生。天气这么冷,全城臣民都呆在屋子里烤火龟缩,据说王源自己都偷懒了好多天,连政事堂都不去,成天猫在他的宅子里不出门。怎地突然带了这些朝臣来觐见,难不成出了什么重大的变故不成?
玄宗忙让内侍宫女们伺候自己穿上了厚厚的裘衣,沿着积雪之间的长廊赶到了散花楼大厅之中。坐上冰冷的宝座上,接受了众人的见礼之后,玄宗便迫不及待地问道:“怎么了?出了什么事了?怎地敲起殿鼓来了?”
王源拱手道:“启奏陛下,臣等今日有要事要奏议陛下,政事堂和各部官员碰了个头,都觉的此事甚是重要,需要在年前决断。故而臣等便一起来觐见陛下了。”
玄宗呵呵笑道:“哦?看样子倒是件大事了。不过朝中政务朕不是委托给了政事堂和各位了么?你们自己决断不就好了么?”
王源道:“这件事臣等无法做主,须得奏明陛下,请陛下定夺。”
玄宗一愣,心中似乎明白了些什么,眉头微微的皱了起来。
“那便说给朕听听。”玄宗道。
王源朝颜真卿点点头,颜真卿上前一步拱手道:“启奏陛下,臣等需要陛下定夺之事便是我大唐国本之议。我等都认为,国本之事不能再拖了,关乎大唐存续的大事,当早做定议,以安万民之心。”
玄宗的心沉了下来,数日前便听到有人议论此事,还有的朝臣私下觐见自己,告知自己王源韦见素和颜真卿等人正在私底下征询群臣的意见,提出关于太子之位的奏议。没想到短短几日,这事儿便已经摆在自己的面前了。
不过玄宗因为早就得到了消息,关于这件事玄宗也私下里想过对策,倒也并不太慌张。
“原来是这件事,倒确实是件大事。朕其实也一直想找时间议一议此事,既然众卿提及此事,咱们便议一议。关于太子的人选,你们是怎么想的?王源,你心中属意的人选是谁?”玄宗微笑道。
王源的回答当然不出玄宗的意料之外:“陛下,臣觉得丰王李珙可堪大任。丰王爷跟随臣出征数月,一路上的表现很是果敢冷静,没给陛下丢脸。与敌对垒,肉搏厮杀,面不改色,胆色过人。遇事处理,每处一言必在要害之处,见事甚明。一路上,丰王爷安顿民心,带去陛下的问候和朝廷的慰问,深得百姓们的爱戴。而且丰王爷懂的时局大体,譬如前几日安顿难民之事,丰王爷便主动腾出侵占宅院,积极配合安顿,每日忙前忙后,甚得民心。”
“相国说的是,丰王爷不计较身份尊贵,那几日跟着臣忙前忙后,为了安置难民之事费劲心力。这一点臣可以证明。”颜真卿插口道。
王源续道:“所以,臣认为,丰王爷是太子的最佳人选,故而提出奏议,请陛下定夺。”
玄宗微微点头,转头问韦见素道:“韦见素,你的意见呢?”
韦见素忙拱手道:“臣附相国之议,臣认为丰王爷确实是合适的人选之一。”
滑头的韦见素还是给自己留了一条后路,他说的是丰王李珙是合适的人选之一,意思便是说,也还有其他的人也是合适的。
“颜真卿,你也是附议咯?”玄宗道。
“启奏陛下,臣附议。”颜真卿道。
“你们呢?你们的意见如何?”玄宗看向群臣。
“臣等附议。”群臣纷纷道。
玄宗早知是这样的回答,他知道这都是王源早已做好了准备,但他还是希望能听到不同的声音,但是他失望了。显然,这些臣子们已经完全屈服于王源的权势了。
第920章 破局(三)
“诸位卿家,立太子之事须得慎之又慎,朕当年已经犯下了个错误,故而朕现在对这件事可谓是斟酌再三。不瞒诸位说,朕心中对朕的几个皇子也做了考量,但朕对他们其实都不满意。然而我大唐国本之事干系到天下军民之心的安定,却也只能在朕的几名皇子之中择优而立。况且相国说李珙经过历练之后成长颇多,朕自然是相信相国的判断。”玄宗缓缓开口道。
王源倒是颇为意外,他本以为在立太子之事上,玄宗恐怕要和自己产生极大的分歧,甚至有可能发生不快。但没想到玄宗居然是这种顺从的口气和态度。难道说玄宗隐忍至此,决意不在跟自己产生任何的冲突,选择事事顺从自己的心意不成?但王源很快便否定了这个判断。这可是立太子,干系大唐未来江山社稷的继承的大事,玄宗怎会如此轻易的让步?他属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