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节(1/5)
“对对对,一推干净便是,他们也抓不到把柄。我也是这个意思。”崔元平道。
崔道远叹息一声道:“你们啊,太想当然了。我来问你们,这王源为何要乔装身份来到扬州?这个问题你们考虑过么?他大可正大光明的以相国的身份前来,却为何要乔装一个小小校尉的身份?”
“这个……我们倒是没有想过,或者他只是一时兴起,想过过当普通校尉的瘾头,就像老爷子喜欢穿着普通老头的衣衫在杭州的街头闲逛一般,或许只是一种乐趣罢了。”崔元平道。
“胡说八道。你这个理由太牵强了。王源是什么人?他从一名普通坊丁一路到今天的位置,其间经历了多少风雨磨难,怎会如此的随意?你们也不想想,那王源先是和李适之交好,后依附于杨国忠。李林甫王珙杨慎矜他们谁不想置他于死地?但是最终如何?李适之死于非命,杨国忠死于非命,李林甫王珙杨慎矜他们谁有好下场?只有这个王源在几大势力之间游刃有余,而且一飞冲天。你若是小瞧这个王源,那便是瞎了眼。这个人绝不是我们能够掉以轻心的对待的。”崔道远斥道。
崔元平被训斥的面上无光,但还是忍不住回嘴道:“老爷子把这个王源吹上天了,那您说他乔装的目的何在?儿子也跟着长长见识。”
崔道远冷哼一声道:“据我推测,王源此举必是对我崔家怀有戒心了。新皇下旨拉拢我崔家,要我们为他募集兵马北上的消息或许王源早已知晓。王源既和新皇之间有过节,而我崔家现在帮着新皇办事,在他看来,我崔家便是他的敌人了。所以他一定早就抱着戒备之心,故而隐藏自己的身份,便是为了防止我崔家对他下手。”
崔元博等人微微点头,崔道远这个假设是完全说得通的,虽然新皇给崔家送来的两道密旨无人知晓,但崔道远突然被任命为江南道主官的事情是无法保密的。这件事在东南各州府其实也引起了不少的猜测,几家大族也派人来探问了好几回。
“可是老爷子,难道便因为他有所防备,我们便白白错过这个机会么?这件事若是成了,岂非替陛下除却了最大的威胁,那可是通天大功一件啊。”崔元平不死心的道。
崔道远沉声道:“你们给我听好了,有些道理你们至今还没想明白,今日借此机会,我便给你们三个好好的说一说。将来我死了,崔家的门户要靠着你们撑起来的,到那时你们可别像是没头苍蝇一般的乱撞。你们自己闯了祸,死了也就罢了。若是连累全族上下数百口人,直系旁系的崔家老小都跟们倒霉,那你们便是千古的罪人。九泉之下也无颜来见我和崔家历代祖先。”
“父亲大人,您怎么突然说起这些了。什么死不死,祸不祸的。”崔元博忙咂嘴道。
“好好听着。今日我之言,你们都给我牢牢记住。”崔道远斥道。
“是是是,您莫发怒,我们都听着呢。”崔元博兄弟三人忙俯首帖耳,生恐老爷子发威。老爷子发起火来,别看他们兄弟三人已经都四十多岁了,照样会被老爷子用拐杖劈头盖脸的像是小时候那般的暴打,可一点也不会给面子。
崔道远这才面色稍霁,缓缓开口道:“你们兄弟三个恐怕都以为这次李瑁突然对我崔家示好是一件大好事吧。我来告诉你们,你们可莫要想的太简单了。这当中的内情你们又知道多少?李瑁是如何登基为帝的?为何事前朝廷没有任何的旨意?按照正常程序,李瑁该被先立为太子,然后才能登基。然而事实如何?李瑁直接跑到了灵州,然后便突然宣布登基了。而在成都的陛下却在其登基之后宣布退位,这当中发生了什么?”
“父亲大人是说,新皇的登基名不正言不顺么?可是如果是这样的话,为何太上皇会宣布退位,不是应该下旨斥责,并讨伐他这种叛父自立的行为么?”崔元博皱眉道。
崔道远摆手道:“我不想费脑筋去想这当中的猫腻,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李瑁这个皇位来的有些不明不白。虽然对我崔家和江南几大家族而言,不管李家谁登基,只要对我们的利益没有太大的妨害,我们也不会去干涉他们李家的事。但你们要明白,李瑁的皇位如果来的不明不白,我几大家族若是不分青红皂白便支持李瑁,恐怕会召来无妄之灾。”
顿了顿,崔道远续道:“现在的局面是,诸位皇子都保持沉默。李瑁虽登基为帝,但长安城中却只有他一人。包括太上皇和诸位皇子却都呆在成都,局势平静的有些奇怪。越是这般平静,便越是让我有一种不祥的预感。我大唐还从未有过新皇登基的如此仓促,却又如此平静的事情。所以还是那句话,我们现在可不能轻易的表态支持谁反对谁,否则我崔家便处于不利的位置,要审时度势,见机行事。”
“可是……新皇的两道密旨,老爷子不是都接受了么?您不也赴任了江南道巡察使和杭州刺史之职了么?您不也积极的开始募集兵马,按照圣旨行事了么?还有,您不也打算找个机会跟若瑂丫头说一说新皇有意和我崔家联姻的事了么?”崔元平低声问道。
“不错,我确实接了旨,也赴任了李瑁授命的官职。但那又如何?这并不表示我便要完全按照李瑁的圣旨去做。难道你们要我拒绝圣旨的任命抗旨不
崔道远叹息一声道:“你们啊,太想当然了。我来问你们,这王源为何要乔装身份来到扬州?这个问题你们考虑过么?他大可正大光明的以相国的身份前来,却为何要乔装一个小小校尉的身份?”
“这个……我们倒是没有想过,或者他只是一时兴起,想过过当普通校尉的瘾头,就像老爷子喜欢穿着普通老头的衣衫在杭州的街头闲逛一般,或许只是一种乐趣罢了。”崔元平道。
“胡说八道。你这个理由太牵强了。王源是什么人?他从一名普通坊丁一路到今天的位置,其间经历了多少风雨磨难,怎会如此的随意?你们也不想想,那王源先是和李适之交好,后依附于杨国忠。李林甫王珙杨慎矜他们谁不想置他于死地?但是最终如何?李适之死于非命,杨国忠死于非命,李林甫王珙杨慎矜他们谁有好下场?只有这个王源在几大势力之间游刃有余,而且一飞冲天。你若是小瞧这个王源,那便是瞎了眼。这个人绝不是我们能够掉以轻心的对待的。”崔道远斥道。
崔元平被训斥的面上无光,但还是忍不住回嘴道:“老爷子把这个王源吹上天了,那您说他乔装的目的何在?儿子也跟着长长见识。”
崔道远冷哼一声道:“据我推测,王源此举必是对我崔家怀有戒心了。新皇下旨拉拢我崔家,要我们为他募集兵马北上的消息或许王源早已知晓。王源既和新皇之间有过节,而我崔家现在帮着新皇办事,在他看来,我崔家便是他的敌人了。所以他一定早就抱着戒备之心,故而隐藏自己的身份,便是为了防止我崔家对他下手。”
崔元博等人微微点头,崔道远这个假设是完全说得通的,虽然新皇给崔家送来的两道密旨无人知晓,但崔道远突然被任命为江南道主官的事情是无法保密的。这件事在东南各州府其实也引起了不少的猜测,几家大族也派人来探问了好几回。
“可是老爷子,难道便因为他有所防备,我们便白白错过这个机会么?这件事若是成了,岂非替陛下除却了最大的威胁,那可是通天大功一件啊。”崔元平不死心的道。
崔道远沉声道:“你们给我听好了,有些道理你们至今还没想明白,今日借此机会,我便给你们三个好好的说一说。将来我死了,崔家的门户要靠着你们撑起来的,到那时你们可别像是没头苍蝇一般的乱撞。你们自己闯了祸,死了也就罢了。若是连累全族上下数百口人,直系旁系的崔家老小都跟们倒霉,那你们便是千古的罪人。九泉之下也无颜来见我和崔家历代祖先。”
“父亲大人,您怎么突然说起这些了。什么死不死,祸不祸的。”崔元博忙咂嘴道。
“好好听着。今日我之言,你们都给我牢牢记住。”崔道远斥道。
“是是是,您莫发怒,我们都听着呢。”崔元博兄弟三人忙俯首帖耳,生恐老爷子发威。老爷子发起火来,别看他们兄弟三人已经都四十多岁了,照样会被老爷子用拐杖劈头盖脸的像是小时候那般的暴打,可一点也不会给面子。
崔道远这才面色稍霁,缓缓开口道:“你们兄弟三个恐怕都以为这次李瑁突然对我崔家示好是一件大好事吧。我来告诉你们,你们可莫要想的太简单了。这当中的内情你们又知道多少?李瑁是如何登基为帝的?为何事前朝廷没有任何的旨意?按照正常程序,李瑁该被先立为太子,然后才能登基。然而事实如何?李瑁直接跑到了灵州,然后便突然宣布登基了。而在成都的陛下却在其登基之后宣布退位,这当中发生了什么?”
“父亲大人是说,新皇的登基名不正言不顺么?可是如果是这样的话,为何太上皇会宣布退位,不是应该下旨斥责,并讨伐他这种叛父自立的行为么?”崔元博皱眉道。
崔道远摆手道:“我不想费脑筋去想这当中的猫腻,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李瑁这个皇位来的有些不明不白。虽然对我崔家和江南几大家族而言,不管李家谁登基,只要对我们的利益没有太大的妨害,我们也不会去干涉他们李家的事。但你们要明白,李瑁的皇位如果来的不明不白,我几大家族若是不分青红皂白便支持李瑁,恐怕会召来无妄之灾。”
顿了顿,崔道远续道:“现在的局面是,诸位皇子都保持沉默。李瑁虽登基为帝,但长安城中却只有他一人。包括太上皇和诸位皇子却都呆在成都,局势平静的有些奇怪。越是这般平静,便越是让我有一种不祥的预感。我大唐还从未有过新皇登基的如此仓促,却又如此平静的事情。所以还是那句话,我们现在可不能轻易的表态支持谁反对谁,否则我崔家便处于不利的位置,要审时度势,见机行事。”
“可是……新皇的两道密旨,老爷子不是都接受了么?您不也赴任了江南道巡察使和杭州刺史之职了么?您不也积极的开始募集兵马,按照圣旨行事了么?还有,您不也打算找个机会跟若瑂丫头说一说新皇有意和我崔家联姻的事了么?”崔元平低声问道。
“不错,我确实接了旨,也赴任了李瑁授命的官职。但那又如何?这并不表示我便要完全按照李瑁的圣旨去做。难道你们要我拒绝圣旨的任命抗旨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