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节(2/4)
晚要出入不敷!”
他也是听家中账房读过《明德报》的。这国库跟人借了钱,不就欠债了?若是还不起,简直要天下大乱的。哪能不当回事?
那老者哼了一声:“国库空虚,是因地震大水。官家不增赋税,赈济灾民,才无钱可用。况且修城守边,是能拖的吗?你家房子坏了,不赶紧借钱修缮,难不成也等到来年再说?”
他说的话朴质,引得一众听客都连连点头。那员外顿时语塞,他只听过《明德报》的说法,又不会背,哪能辩得过对方?
又有人问道:“那质田的国债呢?还能买吗?”
报上说,国债分两种。一种没有质本,十贯一劵,钱息六厘,为期一年。另一种有质本,十五贯一券,钱息五厘,为期两年。前者到期只能取息钱,后者到期,可以用券换秦凤路的一顷荒地。那可是一顷地啊!谁不心动?
听到这话,刚刚气焰低了些的员外,赶忙开口:“那可是边地!周遭不是羌人就是贼匪,就算买了地,也未必能种啊!”
秦凤路北有西夏,南有吐蕃,周遭又有羌人群居,只想想就让人心惊。听到这话,茶馆里顿时一阵嗡嗡,有不少人都摇起了头。
那老者倒是不慌不慌,捋了捋须:“话虽如此,也可以不要地嘛。十五贯借给官家两年,就能得一贯半的息钱呢,还是颇划算的……”
那员外嗤笑一声:“寻个行人放贷,何止五厘息钱?”
谁料他话一出口,立时惹怒了众人。有人骂道:“你们这些放贷的,最是可恶!报上都说了,那些放高利贷的贼子,一年就要取几十倍的利息。这不是趁人病,要人命吗?到时候抢人田地,夺人妻女,简直该遭天谴!”
茶馆里喝茶的,就算身家不差,也罕少有能够放贷的人。往日不知也就算了,在报上看过几篇高利贷的案子后,听到这话,哪个还能忍住?
“就是!老子有钱也不拿去放贷!还不如借给官家修城。官家这是为国为民,还给咱们息钱,哪有不借的道理?!”
“说的在理!”
“不就是十贯十五贯吗?俺家里也有余钱哩!”
被人骂的抬不起头,那员外哪敢多留,掩面逃了。
老者见搅事的离去,才继续道:“若是家有秦凤路的亲戚,买质田的国债,应当也是划算的。只是百亩地,种起来终归有些费力,还当家中丁口多些才行。”
“若是有那田老汉用的大犁就好了……”有个人想起了当初报上故事,连连感慨。一百亩地啊,用个大犁几日就能耕完,想想就爽利。
“那田老汉家中应当也是个富庶的。”那老者倒是知晓其中弯弯绕绕,摇头道,“家中原本就有三头牛,地能少了吗?这起码也是个二等上户了,你个穷汉,也敢跟人家员外比吗?”
此话顿时引来一片哄笑。说话人尴尬的搔了搔头:“这不是地贱嘛。俺叔在河东的上田,一亩都要六贯呢!这一百亩地,还说都是连在一起的良田,恁不心动?”
这倒是真话。莫说河东了,就是近郊的田地,也要三四贯一亩了,还未必都能连在一起。这一顷地才卖十五贯,当真让人想都不敢想。
“这质田的国债,还是可以买买的。就算将来没法耕种,领个息钱也是能行的嘛。若是家中有人能去边地垦荒,那才是划算的买卖。”那老者断言道。
这种事,也不是没有。家里有几个钱,但是子孙也多的,田地家产要怎么分?还不如买个边郡的好田,让小儿出去闯荡。花个一百贯,就是五百亩地,剩下的钱还能盖屋雇人,就算是分家,也占了大便宜了。
只是这话,也不合细说。旁人能不能想明白,又干他何事?少两个人买,这国债说不定还好抢些呢。
有几家报纸煽风点火,民间起了念头的人可就多了。就算一些当官的对国债嗤之以鼻,这东京城里有闲钱的,还少了吗?不知多少商贾、地主都摩拳擦掌,打算买入带有质本的国债。而小民们,则更愿意买没有质本的。六百文的息钱虽然不多,却也是一笔意外之财啊。反正钱放在家里也是放着,还不如生些小钱呢。
不知多少人望眼欲穿,将作监里的国债印制,也终于有了成果。
看着放在面前,焕然一新的几叠债券,赵顼也不由发出一声惊叹:“这印的,当真不差啊!”
岂止是不差了。就见债券顶头,写了“大宋熙宁国库券”几字,下方是“兑十五贯”的字样,却没有跟寻常官交子一样,绘出银钱的数量,而是直接印出了一副山川地形图。只消一眼,赵顼就看出此图是自己近日常常观瞧的沙盘样貌。难得只取一隅,却似看到整幅山川画卷。而且这画法,跟寻常墨笔不同,印在版上,竟能纤毫毕现,让人惊叹!
图画下方的框子内,则注明了兑换的方式和时间。特别是可以换田,也能换息钱,说的十分清楚。还有到期半年内,须得兑付的字样,以免有些人过个十年八年再来兑钱。
除了那新鲜的地理图外,板上“兑十五贯”的字样,微微凹凸,为鲜亮红色。四周绘制的缠枝纹,则是绿色。那副山川图则用了橙色点缀,最后还有“伪造此券,皆合处死”的字样,专门用了醒目的蓝色,
他也是听家中账房读过《明德报》的。这国库跟人借了钱,不就欠债了?若是还不起,简直要天下大乱的。哪能不当回事?
那老者哼了一声:“国库空虚,是因地震大水。官家不增赋税,赈济灾民,才无钱可用。况且修城守边,是能拖的吗?你家房子坏了,不赶紧借钱修缮,难不成也等到来年再说?”
他说的话朴质,引得一众听客都连连点头。那员外顿时语塞,他只听过《明德报》的说法,又不会背,哪能辩得过对方?
又有人问道:“那质田的国债呢?还能买吗?”
报上说,国债分两种。一种没有质本,十贯一劵,钱息六厘,为期一年。另一种有质本,十五贯一券,钱息五厘,为期两年。前者到期只能取息钱,后者到期,可以用券换秦凤路的一顷荒地。那可是一顷地啊!谁不心动?
听到这话,刚刚气焰低了些的员外,赶忙开口:“那可是边地!周遭不是羌人就是贼匪,就算买了地,也未必能种啊!”
秦凤路北有西夏,南有吐蕃,周遭又有羌人群居,只想想就让人心惊。听到这话,茶馆里顿时一阵嗡嗡,有不少人都摇起了头。
那老者倒是不慌不慌,捋了捋须:“话虽如此,也可以不要地嘛。十五贯借给官家两年,就能得一贯半的息钱呢,还是颇划算的……”
那员外嗤笑一声:“寻个行人放贷,何止五厘息钱?”
谁料他话一出口,立时惹怒了众人。有人骂道:“你们这些放贷的,最是可恶!报上都说了,那些放高利贷的贼子,一年就要取几十倍的利息。这不是趁人病,要人命吗?到时候抢人田地,夺人妻女,简直该遭天谴!”
茶馆里喝茶的,就算身家不差,也罕少有能够放贷的人。往日不知也就算了,在报上看过几篇高利贷的案子后,听到这话,哪个还能忍住?
“就是!老子有钱也不拿去放贷!还不如借给官家修城。官家这是为国为民,还给咱们息钱,哪有不借的道理?!”
“说的在理!”
“不就是十贯十五贯吗?俺家里也有余钱哩!”
被人骂的抬不起头,那员外哪敢多留,掩面逃了。
老者见搅事的离去,才继续道:“若是家有秦凤路的亲戚,买质田的国债,应当也是划算的。只是百亩地,种起来终归有些费力,还当家中丁口多些才行。”
“若是有那田老汉用的大犁就好了……”有个人想起了当初报上故事,连连感慨。一百亩地啊,用个大犁几日就能耕完,想想就爽利。
“那田老汉家中应当也是个富庶的。”那老者倒是知晓其中弯弯绕绕,摇头道,“家中原本就有三头牛,地能少了吗?这起码也是个二等上户了,你个穷汉,也敢跟人家员外比吗?”
此话顿时引来一片哄笑。说话人尴尬的搔了搔头:“这不是地贱嘛。俺叔在河东的上田,一亩都要六贯呢!这一百亩地,还说都是连在一起的良田,恁不心动?”
这倒是真话。莫说河东了,就是近郊的田地,也要三四贯一亩了,还未必都能连在一起。这一顷地才卖十五贯,当真让人想都不敢想。
“这质田的国债,还是可以买买的。就算将来没法耕种,领个息钱也是能行的嘛。若是家中有人能去边地垦荒,那才是划算的买卖。”那老者断言道。
这种事,也不是没有。家里有几个钱,但是子孙也多的,田地家产要怎么分?还不如买个边郡的好田,让小儿出去闯荡。花个一百贯,就是五百亩地,剩下的钱还能盖屋雇人,就算是分家,也占了大便宜了。
只是这话,也不合细说。旁人能不能想明白,又干他何事?少两个人买,这国债说不定还好抢些呢。
有几家报纸煽风点火,民间起了念头的人可就多了。就算一些当官的对国债嗤之以鼻,这东京城里有闲钱的,还少了吗?不知多少商贾、地主都摩拳擦掌,打算买入带有质本的国债。而小民们,则更愿意买没有质本的。六百文的息钱虽然不多,却也是一笔意外之财啊。反正钱放在家里也是放着,还不如生些小钱呢。
不知多少人望眼欲穿,将作监里的国债印制,也终于有了成果。
看着放在面前,焕然一新的几叠债券,赵顼也不由发出一声惊叹:“这印的,当真不差啊!”
岂止是不差了。就见债券顶头,写了“大宋熙宁国库券”几字,下方是“兑十五贯”的字样,却没有跟寻常官交子一样,绘出银钱的数量,而是直接印出了一副山川地形图。只消一眼,赵顼就看出此图是自己近日常常观瞧的沙盘样貌。难得只取一隅,却似看到整幅山川画卷。而且这画法,跟寻常墨笔不同,印在版上,竟能纤毫毕现,让人惊叹!
图画下方的框子内,则注明了兑换的方式和时间。特别是可以换田,也能换息钱,说的十分清楚。还有到期半年内,须得兑付的字样,以免有些人过个十年八年再来兑钱。
除了那新鲜的地理图外,板上“兑十五贯”的字样,微微凹凸,为鲜亮红色。四周绘制的缠枝纹,则是绿色。那副山川图则用了橙色点缀,最后还有“伪造此券,皆合处死”的字样,专门用了醒目的蓝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