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节(3/4)
印在最下方。再加上原本的墨色,当真是色彩缤纷,瑰丽夺目,让人心生欢喜。
“未曾想成品如此精美,尔等都尽心了。”就算看过几次模版,成品在手,还是让赵顼由衷赞叹。鉴赏完一张,他又拿起另一张债券,继续观瞧。
这次国债一出了三种样式。质田的分十五贯和一百五十贯的两种,除了文字不同外,绘制的图案也略有不同。十五贯的小些,一百五十贯的则大些,皆是秦凤路风貌图。也就是这质田的方位所在。而十贯的版本,因不质田,画上了惯常的人物和房舍图样,一看就知是在三司衙门前兑换的情景。比之那些山川画,别有一番风味。
将作监的监事听到天子夸赞,喜不自胜,赶忙道:“官家可以把债券对光举起,就能瞧见其中水印。”
赵顼闻言才想起此事,立刻把债券举了起来。果真,在那精细图样旁边,还有隐隐的“大宋”二字。对光看,犹若暗纹印花,放平了,却又不见踪影。
“这般巧思,旁人定然是仿不出的!”赵顼不由连连点头。
为了印这债券,他可是花了不少钱的,现在却觉得十分值得。再说了,如今《京报》刊行,大部分都用来卖,也多了一份进项。用来印个债券,也没甚关紧。
想到这里,他不由又十分欣慰的看向一旁立着的小道:“此次国债刊印,凌霄子也费心了。”
这一个多月,凌霄子可是没少在将作监忙碌。连绘制图样的米芾,都是他举荐的。如此尽心竭力,当真让赵顼感动。
甄琼哪能错过显摆的机会,立刻道:“官家过奖了,为朝廷分忧,才是我辈之责嘛。再说小道这次也要买些国库券,支持官家呢!”
比起那些只会上本弹劾,写报批判的官员,这小道可是太贴心了!赵顼连连颔首:“凌霄子想买国债,也不必到衙门里守着了。发售那日,直接让下人去买即可。”
甄琼眼睛一亮:“多谢官家!”
谢什么啊,这点小事,还不是举手之劳?只是这国债,终于要发行了,也不知到底会有多少人来买?赵顼这段时间,也是听弹劾听得多了,心底难免有些忐忑。只盼十日内,能把所有债券销售一空吧。
第114章
“国债就要售卖了, 想来也不会有多少人买。”程府中, 程颐看着新出的《京报》告示, 不由微微一笑。
这些时日,《明德报》在士林中可谓风生水起。针对国债一事的批判,着实引来了不少支持者。只因国债之事, 太过荒诞。若是当真施行,国库恐怕少不了欠债的时日了。这还是其次,更重要的是, 一旦天子尝了甜头, 以后缺钱了就发行国债,朝廷岂非永无宁日?只要有识之士, 谁敢放开这个口子?既然无法令天子回心转意,就只能造出声势, 让朝臣们心生忌惮,不敢随意买入国债。
只要京中官吏不动, 依附于高官的豪富们也就不会擅动。二十万贯,只靠小民要卖到何时?熬个十天半月,眼见国债卖不动, 官家自会死心。届时立功的, 可不就是他们这些直言的谏臣了?
“只是宗室、勋戚不受言道挟制,不得不防。”程颢比弟弟想的更深点,抚须道。这些人可不怕言官们说什么,万一想要帮天子摇旗纳威,吃下二十万贯的国债, 似乎也不算难。
程颐闻言便笑了:“阿兄多虑了。这些人哪个不要放贷?都是利欲熏心之辈,天子只给五六厘的息钱,早已触动了其利益,怕是比旁人更恨这国债。就算有出面的,也不会买的太多。难不成还要让天子知晓,自己有钱吗?”
能动用千贯买国债的,手头的闲钱肯定更多。那些宗室恨不能天天上门哭穷,哪个敢在此时露富?
“如此一来,事情就稳妥了。”程颢心底稍一盘算,也松了口气。有钱之人,全都被束住了手脚。这国债,怕真要滞销了。只盼经此一役,天子能幡然醒悟吧。身为天子,却整日言利,连小民钱财都想取用。若不加以约束,怕是要酿成大祸,最终害民残民。他们这一番辛劳,也算是没有白费了。
非止二程,整个东京城里,不知多少人,等着看国债的笑话。直到开售当日。
一大早,王大郎打着哈欠,慢吞吞朝衙门行去。他是三司衙署的差役,今日正当轮值。若是以往,晚些去也无妨。他小舅子乃是署中吏员,上官也不会为难。但是今天不成,为了那国债,三司上下都一片忙乱,生怕办砸了官家看重的差事。因此王大郎也只能天不亮就赶往衙署,只盼能早到些,免得触了上官霉头。
只是买个国债,值得如此兴师动众吗?他都问过同僚了,上官们根本没几个看好这国债。当官的都不买,他们还买来作甚?
绕过最后一个巷口,就该是府衙了,也不知自己来晚了没有……王大郎掩着嘴,想遮住另一个哈欠,谁料一抬眼,就愣在了当场。
这,这是三司衙门口?怎么如此多人候在门外?!
连手都不及放下,王大郎傻愣愣看着眼前的人龙,惊得魂儿都快飞了。这一顿足,后面就赶来了几人,见他一身打扮,赶紧问道:“这位差爷,前面可是卖国库券的地方?”
王大郎僵硬的放下了手,看向来人。只见三
“未曾想成品如此精美,尔等都尽心了。”就算看过几次模版,成品在手,还是让赵顼由衷赞叹。鉴赏完一张,他又拿起另一张债券,继续观瞧。
这次国债一出了三种样式。质田的分十五贯和一百五十贯的两种,除了文字不同外,绘制的图案也略有不同。十五贯的小些,一百五十贯的则大些,皆是秦凤路风貌图。也就是这质田的方位所在。而十贯的版本,因不质田,画上了惯常的人物和房舍图样,一看就知是在三司衙门前兑换的情景。比之那些山川画,别有一番风味。
将作监的监事听到天子夸赞,喜不自胜,赶忙道:“官家可以把债券对光举起,就能瞧见其中水印。”
赵顼闻言才想起此事,立刻把债券举了起来。果真,在那精细图样旁边,还有隐隐的“大宋”二字。对光看,犹若暗纹印花,放平了,却又不见踪影。
“这般巧思,旁人定然是仿不出的!”赵顼不由连连点头。
为了印这债券,他可是花了不少钱的,现在却觉得十分值得。再说了,如今《京报》刊行,大部分都用来卖,也多了一份进项。用来印个债券,也没甚关紧。
想到这里,他不由又十分欣慰的看向一旁立着的小道:“此次国债刊印,凌霄子也费心了。”
这一个多月,凌霄子可是没少在将作监忙碌。连绘制图样的米芾,都是他举荐的。如此尽心竭力,当真让赵顼感动。
甄琼哪能错过显摆的机会,立刻道:“官家过奖了,为朝廷分忧,才是我辈之责嘛。再说小道这次也要买些国库券,支持官家呢!”
比起那些只会上本弹劾,写报批判的官员,这小道可是太贴心了!赵顼连连颔首:“凌霄子想买国债,也不必到衙门里守着了。发售那日,直接让下人去买即可。”
甄琼眼睛一亮:“多谢官家!”
谢什么啊,这点小事,还不是举手之劳?只是这国债,终于要发行了,也不知到底会有多少人来买?赵顼这段时间,也是听弹劾听得多了,心底难免有些忐忑。只盼十日内,能把所有债券销售一空吧。
第114章
“国债就要售卖了, 想来也不会有多少人买。”程府中, 程颐看着新出的《京报》告示, 不由微微一笑。
这些时日,《明德报》在士林中可谓风生水起。针对国债一事的批判,着实引来了不少支持者。只因国债之事, 太过荒诞。若是当真施行,国库恐怕少不了欠债的时日了。这还是其次,更重要的是, 一旦天子尝了甜头, 以后缺钱了就发行国债,朝廷岂非永无宁日?只要有识之士, 谁敢放开这个口子?既然无法令天子回心转意,就只能造出声势, 让朝臣们心生忌惮,不敢随意买入国债。
只要京中官吏不动, 依附于高官的豪富们也就不会擅动。二十万贯,只靠小民要卖到何时?熬个十天半月,眼见国债卖不动, 官家自会死心。届时立功的, 可不就是他们这些直言的谏臣了?
“只是宗室、勋戚不受言道挟制,不得不防。”程颢比弟弟想的更深点,抚须道。这些人可不怕言官们说什么,万一想要帮天子摇旗纳威,吃下二十万贯的国债, 似乎也不算难。
程颐闻言便笑了:“阿兄多虑了。这些人哪个不要放贷?都是利欲熏心之辈,天子只给五六厘的息钱,早已触动了其利益,怕是比旁人更恨这国债。就算有出面的,也不会买的太多。难不成还要让天子知晓,自己有钱吗?”
能动用千贯买国债的,手头的闲钱肯定更多。那些宗室恨不能天天上门哭穷,哪个敢在此时露富?
“如此一来,事情就稳妥了。”程颢心底稍一盘算,也松了口气。有钱之人,全都被束住了手脚。这国债,怕真要滞销了。只盼经此一役,天子能幡然醒悟吧。身为天子,却整日言利,连小民钱财都想取用。若不加以约束,怕是要酿成大祸,最终害民残民。他们这一番辛劳,也算是没有白费了。
非止二程,整个东京城里,不知多少人,等着看国债的笑话。直到开售当日。
一大早,王大郎打着哈欠,慢吞吞朝衙门行去。他是三司衙署的差役,今日正当轮值。若是以往,晚些去也无妨。他小舅子乃是署中吏员,上官也不会为难。但是今天不成,为了那国债,三司上下都一片忙乱,生怕办砸了官家看重的差事。因此王大郎也只能天不亮就赶往衙署,只盼能早到些,免得触了上官霉头。
只是买个国债,值得如此兴师动众吗?他都问过同僚了,上官们根本没几个看好这国债。当官的都不买,他们还买来作甚?
绕过最后一个巷口,就该是府衙了,也不知自己来晚了没有……王大郎掩着嘴,想遮住另一个哈欠,谁料一抬眼,就愣在了当场。
这,这是三司衙门口?怎么如此多人候在门外?!
连手都不及放下,王大郎傻愣愣看着眼前的人龙,惊得魂儿都快飞了。这一顿足,后面就赶来了几人,见他一身打扮,赶紧问道:“这位差爷,前面可是卖国库券的地方?”
王大郎僵硬的放下了手,看向来人。只见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