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节(1/4)
但是,这里可以!
李恪与李世民带领下的晋国,夹在北方侵掠成性的游牧民族、东边强燕、西边霸秦和南边死仇武周之间,中间还有一个世之虓虎公孙策,究竟能不能发展起来,并强盛起来?
而随李恪一起复活的嫡长子李仁,是被武则天赞叹为“李氏千里马”而改名为李千里的牛人,祖孙三人英明无比,前赴后继,大晋真的会被强国摧毁么?
ps:看《贞观长歌》,曾为李恪流泪。
第七十一章 公主
汾阳城外,晋军中军大帐,李恪高坐帅椅,身后站着两名金甲武将,各戴面具,只留两个眼孔,幽深难辨,仿佛迷雾,就像这两名突然出现的神将一样,除了李恪父子,无人知其来源。
“父王有命,令我等半月内击破秦军。你们都是军中宿将,说说有什么稳妥的法子!”李恪声音清朗,有威严。
他虽在帅帐中,腰间挎刀,头戴赤翎金盔,毫不松懈。头盔露出来的面容,宛若白玉凝脂,剑眉下一对黑亮眸子很是有神。
比之龙阳君卫劫和郭亮,论帅气,李恪多有不如。但论英武,十个郭亮绑在一起,也比不上李恪一半。至于龙阳君卫劫,比英武他直接完败。
“太子殿下,秦军聚集在平阳,北依汾水而建营,错落有致,布局精妙。以同等的兵力,非急切之间所能攻下!”
起身说话的是太原留守军团总管李世绩,总管相当于军团级别大将,此时的李靖也只是河西军团的总管而已。只是太原留守军团有太子李恪坐镇,李世绩只能屈居第二。
作为仅次于李恪的大将,他不说话,是不会有人发言的。
李世绩,原名徐士绩,字茂功。唐高祖李渊赐其姓李,后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改名为李绩。曹州离狐(今山东菏泽东明县东南)人,唐初名将,曾破东-突厥、高句丽,与李靖并称。后被封为英国公,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李世绩原为瓦岗军大将,少年从翟让起兵,翟让死后跟随李密。李密降唐后他成为独立势力,但仍坚持以李密部下的身份降唐以示不忘故主,被李渊称为“纯臣”。
遭窦建德进攻后,因父亲被窦擒为人质不得已投降。密谋暗杀窦重归唐朝,但未能成功,侥幸逃走。随李世民灭王世充、窦建德、刘黑达,又担任主将灭徐圆朗,随李孝恭灭辅公佑。
他拒绝李世民的拉拢,没有参加玄武门之变,却守口如瓶。贞观年间与李靖一起灭亡突厥,此后十六年负责唐朝北边防御,多次击败薛延陀势力,又随李世民进攻高丽。
李世民死后辅佐唐高宗,被委以军事,担任主将再次出征高丽,终于将高丽灭亡。灭高丽后次年病逝,唐高宗重画其形象于凌烟阁受后人景仰。
李世绩一生历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出将入相,深得朝廷信任和重任,被朝廷倚之为长城。
他是文武双全的将军,而不是单一的谋士型大才。
“李总管可有良策?”李恪询问,面对平阳的十万秦军,他深感无力。
眼前的战局双方都没有做好准备,但晋国知道秦国做好准备后,自己一方很难顶住,所以必须要先发制人。
如果不能先发制人,那还不如不发。毕竟防守起来,要比进攻要轻松。但就怕秦军分而破之,先破李靖河西军团,再破太原留守军团。
“要攻平阳,必先拔除洪洞县与广胜军镇。两日内拔除平阳城前的这两处秦军据点,到时大军开拔,与秦军战于平阳。”
“三日内,而侯君集率领的两万骑军必能从雁门郡赶赴平阳。有这两万骑军在手,平阳郡的秦军,不难击破!”
李世绩虽然说的十拿九稳,可神色之间还有顾虑。
两万骑军,加上他们本部骑军可以凑出三万余骑。三万骑军在平阳这块夹在中条山,太行山之间的平原上,足以纵横披靡,所向无人能挡。
“三万铁骑在手,足可压制秦军万骑!若是将秦军骑兵歼灭,平阳郡内的秦军,只能在铁骑封锁中不断被绞杀!可就怕,秦军箭阵!”李恪说出了所有人的顾虑,那就是秦军箭阵。
依靠强大的骑兵部队,他们就算不攻击秦军,也可以用骑兵封锁平阳郡,将平阳郡的秦军困死。
因为平原上,步兵和骑兵对砍,太吃亏。而秦军有弩兵箭阵,野战的时候给晋国骑军来了几轮,晋国的这些精锐可能还没碰触到敌人,自己就先死的差不多了。
“秦军箭阵,可以用大盾阵抵消。再说箭矢制造不易,秦军箭阵的威慑力大于实际作战效果。本将只是担心河东泾阳君,也会率军增援秦军。”李世绩摇头说道,听了他的话,整个大帐哗然。
“总管,那公孙策虽获得温侯传承,怎么会有总管所说的那么强?纵是温侯亲至,我们弟兄自信也能来个三英斗吕布!”说话的是程咬金。
他受到后世信仰加持,一身武艺超凡,性格也发生了改变,更加偏重后世的人们眼中的形象。就连名字都改回了程咬金,对程知节这个文雅的名字也弃之不用。就连武器,也由马槊改成了斧头。
坐在他身旁的尉迟恭拍着桌子大声叫好:“程斧头说得对,就算吕布亲来,我
李恪与李世民带领下的晋国,夹在北方侵掠成性的游牧民族、东边强燕、西边霸秦和南边死仇武周之间,中间还有一个世之虓虎公孙策,究竟能不能发展起来,并强盛起来?
而随李恪一起复活的嫡长子李仁,是被武则天赞叹为“李氏千里马”而改名为李千里的牛人,祖孙三人英明无比,前赴后继,大晋真的会被强国摧毁么?
ps:看《贞观长歌》,曾为李恪流泪。
第七十一章 公主
汾阳城外,晋军中军大帐,李恪高坐帅椅,身后站着两名金甲武将,各戴面具,只留两个眼孔,幽深难辨,仿佛迷雾,就像这两名突然出现的神将一样,除了李恪父子,无人知其来源。
“父王有命,令我等半月内击破秦军。你们都是军中宿将,说说有什么稳妥的法子!”李恪声音清朗,有威严。
他虽在帅帐中,腰间挎刀,头戴赤翎金盔,毫不松懈。头盔露出来的面容,宛若白玉凝脂,剑眉下一对黑亮眸子很是有神。
比之龙阳君卫劫和郭亮,论帅气,李恪多有不如。但论英武,十个郭亮绑在一起,也比不上李恪一半。至于龙阳君卫劫,比英武他直接完败。
“太子殿下,秦军聚集在平阳,北依汾水而建营,错落有致,布局精妙。以同等的兵力,非急切之间所能攻下!”
起身说话的是太原留守军团总管李世绩,总管相当于军团级别大将,此时的李靖也只是河西军团的总管而已。只是太原留守军团有太子李恪坐镇,李世绩只能屈居第二。
作为仅次于李恪的大将,他不说话,是不会有人发言的。
李世绩,原名徐士绩,字茂功。唐高祖李渊赐其姓李,后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改名为李绩。曹州离狐(今山东菏泽东明县东南)人,唐初名将,曾破东-突厥、高句丽,与李靖并称。后被封为英国公,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李世绩原为瓦岗军大将,少年从翟让起兵,翟让死后跟随李密。李密降唐后他成为独立势力,但仍坚持以李密部下的身份降唐以示不忘故主,被李渊称为“纯臣”。
遭窦建德进攻后,因父亲被窦擒为人质不得已投降。密谋暗杀窦重归唐朝,但未能成功,侥幸逃走。随李世民灭王世充、窦建德、刘黑达,又担任主将灭徐圆朗,随李孝恭灭辅公佑。
他拒绝李世民的拉拢,没有参加玄武门之变,却守口如瓶。贞观年间与李靖一起灭亡突厥,此后十六年负责唐朝北边防御,多次击败薛延陀势力,又随李世民进攻高丽。
李世民死后辅佐唐高宗,被委以军事,担任主将再次出征高丽,终于将高丽灭亡。灭高丽后次年病逝,唐高宗重画其形象于凌烟阁受后人景仰。
李世绩一生历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出将入相,深得朝廷信任和重任,被朝廷倚之为长城。
他是文武双全的将军,而不是单一的谋士型大才。
“李总管可有良策?”李恪询问,面对平阳的十万秦军,他深感无力。
眼前的战局双方都没有做好准备,但晋国知道秦国做好准备后,自己一方很难顶住,所以必须要先发制人。
如果不能先发制人,那还不如不发。毕竟防守起来,要比进攻要轻松。但就怕秦军分而破之,先破李靖河西军团,再破太原留守军团。
“要攻平阳,必先拔除洪洞县与广胜军镇。两日内拔除平阳城前的这两处秦军据点,到时大军开拔,与秦军战于平阳。”
“三日内,而侯君集率领的两万骑军必能从雁门郡赶赴平阳。有这两万骑军在手,平阳郡的秦军,不难击破!”
李世绩虽然说的十拿九稳,可神色之间还有顾虑。
两万骑军,加上他们本部骑军可以凑出三万余骑。三万骑军在平阳这块夹在中条山,太行山之间的平原上,足以纵横披靡,所向无人能挡。
“三万铁骑在手,足可压制秦军万骑!若是将秦军骑兵歼灭,平阳郡内的秦军,只能在铁骑封锁中不断被绞杀!可就怕,秦军箭阵!”李恪说出了所有人的顾虑,那就是秦军箭阵。
依靠强大的骑兵部队,他们就算不攻击秦军,也可以用骑兵封锁平阳郡,将平阳郡的秦军困死。
因为平原上,步兵和骑兵对砍,太吃亏。而秦军有弩兵箭阵,野战的时候给晋国骑军来了几轮,晋国的这些精锐可能还没碰触到敌人,自己就先死的差不多了。
“秦军箭阵,可以用大盾阵抵消。再说箭矢制造不易,秦军箭阵的威慑力大于实际作战效果。本将只是担心河东泾阳君,也会率军增援秦军。”李世绩摇头说道,听了他的话,整个大帐哗然。
“总管,那公孙策虽获得温侯传承,怎么会有总管所说的那么强?纵是温侯亲至,我们弟兄自信也能来个三英斗吕布!”说话的是程咬金。
他受到后世信仰加持,一身武艺超凡,性格也发生了改变,更加偏重后世的人们眼中的形象。就连名字都改回了程咬金,对程知节这个文雅的名字也弃之不用。就连武器,也由马槊改成了斧头。
坐在他身旁的尉迟恭拍着桌子大声叫好:“程斧头说得对,就算吕布亲来,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