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厨 第412节(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邓绾上书:“奉陛下诏,查核各地举青苗法不力的官员。经过调查,判亳州富弼,批评蒙城官吏给百姓常平钱谷,加罪给县吏,重笞他们;又遣人持小札送去诸县,命令他们不得按照提举司的文牒施行;本州佥判、管勾官徐公衮,也作书告谕诸县,使勿奉行诏令。请求陛下穷治他们。”
    赵顼大怒,下诏让亳州推勘院调查此案,最后将调查结果,以及对相关官员的处罚上报中央。
    富弼上奏,表示这事情是自己一个人的责任,跟其它官员没有关系,要追究,请朝廷追究自己一个人的罪行。
    同时毫不客气的指出,青苗一事,天下人都知道是怎么回事。说得再好听,也不能洗刷其虐民聚敛的本质!
    紧跟着,另一件事情突然爆发,京郊东明等县百姓千馀人,突入王安石私第!
    上千老百姓冲击宰相私宅,这绝对是大事件!
    而这是不是旧党要报复其对自己党魁的迫害,苏油认为,大概率有些关系。
    第六百一十章 事件始末
    御史中丞杨绘经过调查,将事件始末报告给赵顼。
    先是东明县数百名老百姓到开封府告状,指出地方官在推行免役法过程中,无端抬高农民户等,很不合理。
    但开封府没有受理这一案件。
    愤怒的群众强行冲入王安石家中,王安石倒是镇静,接见了他们,说宰相府并不知道新法推行中,有抬高户等这样的事情。
    老百姓又到御史台告状,御史台表示这不是他们的职责,但是事后一定调查官员。
    东明县百姓的状词无人受理,最后离开了开封府城。
    王安石奏报赵顼,认为东明县知县贾蕃,是范仲淹女婿,是他不尽力推行免役法,让百姓不明白新法是对他们好,才造成了上访事件的发生。
    于是赵顼下令,追查东明县百姓告状事件。
    提点开封府刑狱赵子几,怨恨贾蕃纵容老百姓到京城告状,罗织了一些罪名,弹劾贾蕃。
    御史中丞杨绘则明确指出赵子几这么做,完全是为了迎合宰相王安石。
    问题的根本,不在于百姓上访,而是应当查明东明县到底有没有抬高户等的事实,抬高户等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免役法到底有没有弊端。
    经过调查,的确有。
    免役法的本意是均役,说到底就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然而免役法的基础,是地方政府要有钱,这个钱新法定得很清楚,百姓必须缴纳,除了免役钱,还有宽剩钱。
    免役钱要满足地方役务所需,宽剩钱是为可能的计划外役务做准备。
    推行到现在,却变成了出钱的再出一份钱,出力的也要出钱。
    基本上所有地方,四五等户家庭,一样要缴纳免役钱,这明明就是变相增税。
    于是赵顼亲自批示:赵子几所奏不合理,所以只治贾蕃不奉公守法,随意抬高农民户等之罪,其余罪行一概免予起诉,以示公正。
    但东明县民上诉事件,却引起了一场对免役法的大论战。
    杨绘紧跟着弹劾司农寺曾布,邓绾:“事件的根本原因,是司农寺不按照诸县已经定好的户等收取免役钱,而是先定出役钱数,令各地县令管认,别造簿籍,要求在农务兴起之前完成。”
    “定户这种事情,本来应该视百姓家产高下,乃得其实。”
    “司农寺先画数,令本县依数定簿,如果钱数过高,各地只能给人户抬等,才能完成定额征收。”
    “这就是事情的本质。判司农寺乃邓绾、曾布,一为知杂,一为都检正,非臣言之,谁敢言者!”
    新任监察御史里行刘挚上疏:“自青苗之议起,而天下始有聚敛之疑。青苗之议未已,而均输之法行;均输之法方扰,而边鄙之谋动;边鄙之祸未艾,而河北之役作;河北之害未平,而助役之事兴。”
    “其议财,则市井屠贩之人皆召至政事堂;其征利,则下至于历日而官自鬻之。”
    “推此而往,不可究言。轻用名器,混淆贤否。”
    “忠厚老成者,摈之为无能;侠小儇辩者,取之为可有;”
    “守道忧国者,斥之为流俗;败常害民者,称之为通变。”
    “凡政府谋议经画,独与一掾属决之,然后落笔,同列预闻,反在其后;”
    “故奔走乞丐之人,其门如市。”
    “今西夏之款未入,反侧之兵未安,三边疮痍,流溃未定,河北大旱,诸路大水,民劳财乏,县官减耗。”
    “圣上忧勤念治之时,而政事如此,皆大臣误陛下,而大臣所用者误大臣也!”
    这简直就是扔向新党的匕首投枪。
    王安石气得手脚冰凉,指示知谏院张璪,反驳他!给我狠狠地反驳他!
    张璪说对不起,我认为人家说得有道理,“璪辞不为。”
    判司农寺曾布请为之,既作《十难》,并且弹劾杨绘、刘挚欺诞怀向背。
    赵顼下诏,将其疏交给两人,你们好好给我看看,好好分析利害,学习完后都给我交一篇心得体会!“使各分析以闻。”
    刘挚开心坏了,就怕你不让我说话,奋然曰:“为人臣,岂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