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夜袭王稽(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由于廉颇不打算分散兵力,所以王稽的部队进入赵境后并没有遇到拦阻。
    这给王稽造成一个错觉,认为赵国已没有抵抗能力,心中非常高兴。
    怀着“捡了个大便宜”的心情,命令部队排列整齐以“正步走”的姿态一直开到邯郸城下。
    见吊桥拽起,城门紧闭,不让他顺利地举行“入城式”,心里很不高兴。
    就又让将士们排成横列面对城头挥舞旗帜,齐举刀枪,高声大喊:
    “邯郸军民听真!
    我家大王已发兵百万前来踏平尔等,如公开投降,可免一死,若必等城破时鸡犬不留!”
    “投降吧!保证优待俘虏,王将军心慈,不像白起那么狠毒!”
    “你们已经别无选择,只剩下这唯一的活路!”
    王稽不愧为范雎的朋友,也会拨动政治攻势打心理战。
    十万军士扯开陕西人那粗犷的嗓子果然喊声如雷。
    与刀枪林立,旗帜如海的外景相配合,确实能产生声势逼人的立体效果。
    对于一般人来说还真具有令人胆寒的威慑作用。
    可惜,久经战火锻炼的赵国人,见过的世面太多了。
    只站在城堞后,似在悠闲地欣赏一场闹剧,对表演的内容则无动于衷。
    直到看够了,廉颇才大喊一声:
    “回去吧,明儿见!”
    王稽折腾了半天,没产生任何效果,自己却又累又饿,只得自己给自己找个台阶下:
    “给他们留点儿时间去考虑吧。”
    下令停止表演,就地扎营,吃饭休息。
    范雎也知道王稽不谙战事,派郑安平辅佐,见他要就地扎营急忙劝阻:
    “离城太近,要防敌偷袭。”
    王稽却不以为然:
    “今天的喊话足以吓破赵之胆,个个都得回去换洗尿湿了的裤子,还敢来劫营?”
    郑安平咳了一声:
    “廉颇不是那么好吓唬的,我在魏时就听说他能攻善守,为三晋诸将之冠。
    真刀真枪的对阵都不在乎,能怕你喊话?”
    王稽撇撇嘴:
    “瞎咋呼吧!连赵人自己都说他老迈无能才让赵括顶下来了,有多大能耐?”
    郑安平仍然坚持:
    “不管他有能无能,薄敌而营乃兵家所忌。”
    好在行前范雎一再嘱咐,一定要尊重郑安平的意见。
    王稽知道人家是铁哥们,关系密切,不得不听,只得后撤十里,一边走还一边叨咕:
    “忙了一天,累死,饿透了,还不让早歇会儿!
    我就不信廉颇敢出来!”
    驻下后,王稽喝足酒,吃饱饭,睡觉去了。
    巡逻放哨、传发“口令”一切诸事一概不管,郑安平知道他不太明白,只得自己去办理。
    其实郑安平也不是职业军人。
    但谨慎仔细、性格豪爽,又能虚心向内行请教,总算把“关门”几件事一一布置完毕。
    已近半夜,还不放心,再亲自巡视一番,这才回去休息。
    按说郑安平的安排完全达到了步兵《全典》上的要求。
    但与廉颇对抗,他就未免“嫩”点儿了,就是安上铜墙铁壁,廉颇也总能进去。
    廉颇从一开始就密切地注视秦军的动态,以便及时采取对策。
    秦军对丧败之国先耀武扬威地搞一场心理攻势,从精神上给对方施加压力,倒也不失为一步正棋。
    但王稽并不能打到“点”上,就起不了什么作用;
    而且停止攻势后,又在城下磨磨蹭蹭。
    有的士兵开始埋桩钉橛,似乎要想安营,就知道王稽是个在军事上弱智的“棒槌”;
    虽然后来撤退了十里安的营,但在廉颇眼里仍有可乘之机。
    亲遣五千精兵由庞煖率领,人衔枝,马戴嚼,半夜里从南门悄悄地出去。
    一直绕到秦营西面埋伏下来,准备拂晓前发动袭击。
    禽滑继到邯郸后,召集本地和外地闻讯而至的墨家弟子,组成了一支敢死队。
    但不在赵军编制之内,可以独立行动,当然,主要还是与赵军相配合,他们也参加了这次偷袭。
    在大部队发起攻击前先摸入秦营。
    他们个个武艺高强、身怀绝技,轻飘飘跃入匆匆竖立的栅栏,无声无息地逼近岗哨。
    这正是最困乏的时候,连巡逻的哨兵都是一边走着一边瞌头儿,嘴里咕咕哝哝地也不知在发什么牢骚。
    所以,“特种部队”轻而易举地就把他们干掉,然后打开栅门,把大部队放入。
    赵军一入秦营,立刻四散到各处杀人放火、大喊大叫。
    秦军正在酣睡,做梦也没想到会有人从背后杀来。
    慌乱中找不到盔甲,寻不着刀剑,营帐已经起火。
    赤手空拳跑出来,碰上赵军,难免叹息,营中一片大乱。
    论说秦军的战斗力相当强,虽然将是新升,兵中还是老的居多,经验都很丰富。
    就是被突然劫营,在失去指挥的情况下,也能人自为战,抵挡一阵。
    何至于惊慌失措、乱跑乱窜?
    主要是因为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