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1章| 争函谷秦公谋魏 占草花庞涓出山(3/13)
打自己人吧!”
公孙衍由衷叹道:“秦国有君上,真是秦人之幸!”
惠文公笑道:“寡人有爱卿,也是寡人之幸!还有,公孙爱卿,寡人此来,是另有一件大事请教爱卿。”
“臣恭听。”
“你见过惠施吗?”
公孙衍摇头道:“臣听说过此人,只是未得机缘相见。”
“爱卿都听说他什么了?”
“此人能言善辩,在稷下时向公孙龙叫板,二人激辩两日,听众盈门。后来听说他在安邑当街摊出《观物十事》,臣正欲求教,他却被太子殿下请入贵门了。”
“今日看来,此人还不只是能言善辩,而是一个大才哟!”
“什么大才?”公子疾扑哧笑道,“他的《观物十事》,臣也听说了,净是胡扯。这是一个怪人,魏王用他治国,只怕越治越乱了。”
惠文公眉头微皱,白他一眼,缓缓说道:“看事不能只看表面。惠施为相,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迁都,此举大不寻常!”
公子疾辩道:“魏王迁都,分明是害怕我们打过河去。”
惠文公走到地图前,指图说道:“你们看,魏国国土分为两块,一块在中原,以大梁为核心,另一块在河东,以安邑为核心,中间被韩国拦腰切断。中原千里沃野,人口密布,农商发达,而河东多为山地,并无回旋余地。魏都东迁,一可壮大国力,二可避我锋芒,三可与山东列国角逐中原。古人有言,得中原者得天下,魏避实就虚,中原逐鹿,从长远来看,不失为一步好棋。”
公孙衍不无叹服道:“君上看得深远,臣拜服。”
“不过,”惠文公话锋一转,“魏都如果东移,河西这边就鞭长莫及了,在寡人则是机遇。二位爱卿,你们说说,寡人又当如何把握这一机遇呢?”
公子疾接道:“臣认为,我可趁机收复阴晋。”
“收复阴晋?”惠文公点头道,“嗯,阴晋是要收回,只是??怎么收回,你们二位可有高见?”
“臣认为,”公孙衍应道,“阴晋并不紧要,紧要的是东出之路。”手指地图,“君上请看,秦偏居关中,东出之路只有两条,一是出临晋关,二是出函谷关。出临晋关要强渡河水,虽可在此架桥,桥梁却是易毁之物。再说,大军渡大河,历来为兵家所忌,一则容易半渡受击,二则是过河之后,不得不背水而战。函谷之路却无须渡河,我若直接控制函谷关、崤关,就可直达洛阳,制约周室,同时卡断韩国的武遂之道,进可直逼中原,退可卫护关中。”
“不瞒爱卿,”惠文公接道,“寡人所思也是函谷。若得函谷,南有武关,东有函谷关和河水两道天险,秦即成为四塞之国,寡人可以高枕无忧矣。只是,”略顿一下,“函谷关、阴晋均由魏将张猛镇守。从河西之战看出,此人是个将才,不好对付。阴晋、函谷均是险地,易守难攻不说,又能互相策应,若要取之,的确棘手。公孙爱卿可有良策?”
“臣有一计,函谷、阴晋唾手可得。”
“爱卿请讲。”
公孙衍侃侃说道:“继续利用魏侯称王之事。魏侯称王,最不舒服的是韩、赵两国。两国原来害怕魏国,但河西一战,大魏武卒威风不再,名分之争就显示出来了。臣以为,君上可派使臣奏请周天子,以周天子的名义诏令魏王放弃王号。魏王必定不肯,此时,君上就以讨逆为名,结约赵、韩二国,征伐魏国。若是三国同时起兵,魏王就将应接不暇,无力照顾函谷。至于这个张猛,臣自有办法应对。”
“爱卿所言甚是。”惠文公点头,“这件事儿可以定下,由公孙爱卿筹划方案,疾弟安排朝见周室,出使赵、韩等一应事宜,共约伐魏。可对韩、赵承诺,伐魏之时,韩人所占土地,归韩,赵人所占土地,归赵!”
数日之后,惠文公连颁数诏,一是奖励流民赴秦垦荒,二是安抚河西的原有贵族,归还其原家产的一半。公孙衍特别捎书给吴青,向他指明出路。吴青看到活路,也就放下武器,接受招抚。为示诚意,吴青使属下将自己绑了,亲至咸阳向惠文公请罪。
惠文公大喜,迎出殿外,亲手为他解下绳索,携其手上殿,当殿赦免他无罪,诏令将其部众选出精干的改编为秦卒,晋封他为官大夫兼千夫长,摄少梁守尉。
与此同时,三路使臣浩浩荡荡,分别奔向洛阳、邯郸和新郑。
就在秦国万象更新,紧锣密鼓地准备伐魏,谋取函谷关、阴晋之时,魏惠王却在为一件大事发愁。
这件大事就是钱。近年来,魏国大事连连,先是孟津之会,后是大兴土木扩建王宫,再后是伐卫,再后就是河西之战,既动干戈,又兴土木,哪一样都要花钱。尤其是河西大战,不仅使老相白圭捐助的七千金打了水漂,更将魏惠王积蓄多年的家底耗了个八九不离十。这要举国迁都,魏惠王明显感到捉襟见肘。
魏惠王将建造新王宫的重任交给了司徒朱威,因他既管役使,也管钱粮,是建宫造园的不二人选。大梁本为魏侯别宫,已建有宫室、宗庙等,只是规格较小而已。经过筹备,朱威提出一个省钱方案,就是将原来的别宫修缮和扩建,改造成王宫。
然而,当朱威
公孙衍由衷叹道:“秦国有君上,真是秦人之幸!”
惠文公笑道:“寡人有爱卿,也是寡人之幸!还有,公孙爱卿,寡人此来,是另有一件大事请教爱卿。”
“臣恭听。”
“你见过惠施吗?”
公孙衍摇头道:“臣听说过此人,只是未得机缘相见。”
“爱卿都听说他什么了?”
“此人能言善辩,在稷下时向公孙龙叫板,二人激辩两日,听众盈门。后来听说他在安邑当街摊出《观物十事》,臣正欲求教,他却被太子殿下请入贵门了。”
“今日看来,此人还不只是能言善辩,而是一个大才哟!”
“什么大才?”公子疾扑哧笑道,“他的《观物十事》,臣也听说了,净是胡扯。这是一个怪人,魏王用他治国,只怕越治越乱了。”
惠文公眉头微皱,白他一眼,缓缓说道:“看事不能只看表面。惠施为相,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迁都,此举大不寻常!”
公子疾辩道:“魏王迁都,分明是害怕我们打过河去。”
惠文公走到地图前,指图说道:“你们看,魏国国土分为两块,一块在中原,以大梁为核心,另一块在河东,以安邑为核心,中间被韩国拦腰切断。中原千里沃野,人口密布,农商发达,而河东多为山地,并无回旋余地。魏都东迁,一可壮大国力,二可避我锋芒,三可与山东列国角逐中原。古人有言,得中原者得天下,魏避实就虚,中原逐鹿,从长远来看,不失为一步好棋。”
公孙衍不无叹服道:“君上看得深远,臣拜服。”
“不过,”惠文公话锋一转,“魏都如果东移,河西这边就鞭长莫及了,在寡人则是机遇。二位爱卿,你们说说,寡人又当如何把握这一机遇呢?”
公子疾接道:“臣认为,我可趁机收复阴晋。”
“收复阴晋?”惠文公点头道,“嗯,阴晋是要收回,只是??怎么收回,你们二位可有高见?”
“臣认为,”公孙衍应道,“阴晋并不紧要,紧要的是东出之路。”手指地图,“君上请看,秦偏居关中,东出之路只有两条,一是出临晋关,二是出函谷关。出临晋关要强渡河水,虽可在此架桥,桥梁却是易毁之物。再说,大军渡大河,历来为兵家所忌,一则容易半渡受击,二则是过河之后,不得不背水而战。函谷之路却无须渡河,我若直接控制函谷关、崤关,就可直达洛阳,制约周室,同时卡断韩国的武遂之道,进可直逼中原,退可卫护关中。”
“不瞒爱卿,”惠文公接道,“寡人所思也是函谷。若得函谷,南有武关,东有函谷关和河水两道天险,秦即成为四塞之国,寡人可以高枕无忧矣。只是,”略顿一下,“函谷关、阴晋均由魏将张猛镇守。从河西之战看出,此人是个将才,不好对付。阴晋、函谷均是险地,易守难攻不说,又能互相策应,若要取之,的确棘手。公孙爱卿可有良策?”
“臣有一计,函谷、阴晋唾手可得。”
“爱卿请讲。”
公孙衍侃侃说道:“继续利用魏侯称王之事。魏侯称王,最不舒服的是韩、赵两国。两国原来害怕魏国,但河西一战,大魏武卒威风不再,名分之争就显示出来了。臣以为,君上可派使臣奏请周天子,以周天子的名义诏令魏王放弃王号。魏王必定不肯,此时,君上就以讨逆为名,结约赵、韩二国,征伐魏国。若是三国同时起兵,魏王就将应接不暇,无力照顾函谷。至于这个张猛,臣自有办法应对。”
“爱卿所言甚是。”惠文公点头,“这件事儿可以定下,由公孙爱卿筹划方案,疾弟安排朝见周室,出使赵、韩等一应事宜,共约伐魏。可对韩、赵承诺,伐魏之时,韩人所占土地,归韩,赵人所占土地,归赵!”
数日之后,惠文公连颁数诏,一是奖励流民赴秦垦荒,二是安抚河西的原有贵族,归还其原家产的一半。公孙衍特别捎书给吴青,向他指明出路。吴青看到活路,也就放下武器,接受招抚。为示诚意,吴青使属下将自己绑了,亲至咸阳向惠文公请罪。
惠文公大喜,迎出殿外,亲手为他解下绳索,携其手上殿,当殿赦免他无罪,诏令将其部众选出精干的改编为秦卒,晋封他为官大夫兼千夫长,摄少梁守尉。
与此同时,三路使臣浩浩荡荡,分别奔向洛阳、邯郸和新郑。
就在秦国万象更新,紧锣密鼓地准备伐魏,谋取函谷关、阴晋之时,魏惠王却在为一件大事发愁。
这件大事就是钱。近年来,魏国大事连连,先是孟津之会,后是大兴土木扩建王宫,再后是伐卫,再后就是河西之战,既动干戈,又兴土木,哪一样都要花钱。尤其是河西大战,不仅使老相白圭捐助的七千金打了水漂,更将魏惠王积蓄多年的家底耗了个八九不离十。这要举国迁都,魏惠王明显感到捉襟见肘。
魏惠王将建造新王宫的重任交给了司徒朱威,因他既管役使,也管钱粮,是建宫造园的不二人选。大梁本为魏侯别宫,已建有宫室、宗庙等,只是规格较小而已。经过筹备,朱威提出一个省钱方案,就是将原来的别宫修缮和扩建,改造成王宫。
然而,当朱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