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1章| 争函谷秦公谋魏 占草花庞涓出山(4/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呈交改造方案后,魏惠王大失所望,震几拍案地将他责备一通:“你这宫城连卫公的都不如,哪里能叫王宫?你叫列国公侯如何看待寡人?你朱威安的什么心?是成心要寡人难堪吗??”
    “回禀我王,”待惠王责毕,朱威拱手应道,“不是臣不往奢华处建,是库中没有多少钱了。”
    “没有多少钱?”惠王眉头微皱,“没有多少是多少?”
    “河西库存皆被秦人掠走,其余库存所剩无几,又多用于抚伤恤死,全耗尽了。就臣所盘,眼下只余足金一百来镒,是近两年的税赋所得,臣得留作不时之需。”
    百镒仅为两千两,这在惠王来说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以前白圭在时,库中积金不下数万,银、铜不可胜数。白圭走后仅两年多,国库竟就空成这样,惠王真正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想到战后之时,自己确曾动用宫库发放抚恤,惠王不好再说什么,眨巴一下眼睛:“看来宫殿你是修不好的,还是抓金子去吧。陈爱卿!”
    陈轸跨前一步:“臣在!”
    “修筑宫殿的事,由上卿府督办。”
    陈轸应道:“臣领旨!”
    陈轸未能如愿当上相国,正自失落,意外得到这项肥差,也算是秃头长了副络腮胡,亏中有补了。十日之后,陈轸呈奏了新的修筑方案,就是比照洛阳周宫规制,在大梁新建一座大魏王宫,将现有离宫改建为东宫,由太子居住。
    惠王看过方案,甚是满意,夸奖几句后,抬头问道:“陈爱卿,按照大周规制建造宫城,约需多少花费?”
    “臣初步估算,若是全部完工,约需足金三万两!”
    “三万两?”惠王目瞪口呆,“这么多金子,哪里搞去?”
    “回禀王上,”陈轸微微一笑,“臣已考虑过了。大周宫殿不是一朝一夕建起来的,是数代天子积劳而成。臣以为,我王可先筑一个正殿、两个偏殿及必要的后宫,在规模上不亚于安邑王宫,暂先安置下来。其他设施,待日后有了积聚,再根据需要慢慢构筑。”
    “嗯,甚好。”惠王点头赞道,“依爱卿所说,先建这些又得多少金子?”
    “足金五千两。”
    “五千两?据朱司徒盘查,库中可用之金只有两千两!”
    “不是还有散钱布币吗?折合下来,少说也抵千两!”
    “还差两千两呢!”
    “臣有一策,或可筹足此数。”
    “爱卿请讲!”
    “眼下赋税为十抽一,这是先君文侯时所定税制,早就与列国现行税制不合了。”
    “哦?”惠王心中一动,“爱卿这就说说列国的现行税制。”
    “赵国是十抽一点八,韩国是十抽一点六,楚国是十抽一点五,齐国是十抽一点四,秦国是十抽一点三。”
    “依爱卿之见,寡人当抽多少为宜?”
    “眼下为非常时期,臣以为,可按十二税制,即十抽二。王上若是改行此制,一年可增收赋税三千两。”
    惠王陷入沉思。
    “王上,”陈轸缓缓说道,“可暂抽三年,待缓过气来,再颁旨缩减!”
    “好吧,”惠王抬头应道,“就依爱卿所言。”
    魏惠王没有廷议,直接颁诏将十一税制提升到十二税制,朝野大哗。这且不说,为修宫室,陈轸又奉旨向各地征调各类工匠近万人,苍头逾十万众,工程尚未动工,已闹得民怨沸腾。
    朱威急了,当即赶往相府求见惠施。惠施听完朱威提到税制的事,缓缓说道:“就我所知,这十一税制的确低了点儿。”
    “相国有所不知,”朱威急道,“魏国行的虽是十一税制,但另有兵革税、茶税、丝麻税等近十个税种,累加起来,早已超过十抽二这个极限。这还只是王上征的明税,也叫国税,实际征收时,各地吏员均有附加,据下官所知,附加额至少也在十一上下,再加上向土地领主所缴的地租,种田的隶农原本已经所得无几,今又明码加税,叫他们哪里还有活路?再说,眼下秋收在即,我王却在此时征民,岂不是雪上加霜吗?”
    惠施闻听此言,方知事态严重,长叹道:“唉,在下本想从长计议,这才提议迁都,不想??却成了害民之举!”
    “相国大人,这样下去,魏国真就完了,我们得赶快想个对策才是。”
    惠施闭目深思。
    “相国大人,事急矣,我们这就求见王上!”
    惠施左想右想,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就与朱威入宫觐见。然而,二人未及张口,惠王就将话口堵上:“两位爱卿可是为赋税一事来的?”
    朱威叩道:“王上——”
    “朱爱卿,”惠王摆手止住他,“你要说什么,寡人早已忖知。不过,你们来得正好。”指着一旁的两捆竹简,“这两捆竹简二位可以看看!”
    毗人走过去,将两捆竹简拿到朱威前面。
    朱威打眼一瞄,正是公孙衍《兴魏十策》中的前四策。
    “唉,”惠王轻叹一声,“公孙衍虽说为人所不齿,先是因色杀人,后又叛离寡人,但一事归一事,所写之书倒是可读。不瞒爱卿,寡人昨夜又读一遍,里面许多东西涉及农、商,实乃兴国根本。你俩拿回去好好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