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4章 大白舰队出使朝鲜!(2/5)
方法,将他拉住,然后想办法从他这里得到实质性的援助。要是他不答应朝鲜人联盟对抗鞑子的要求,除非是动用武力,否则,是无法脱身的。不过,共同对抗鞑子,不正是张准也需要的吗?
“你别急!你要进入朝鲜的问题,我看还是要综合考虑。朝鲜内部的情况,还是比较复杂的。朝鲜的问题,也不是单纯依靠武力就能解决的。即使你和朝鲜人建立联盟,还有很多的问题要解决。”高弘图谨慎的说道。
“我明白,慢慢来嘛。”张准点头说道。
“这些日子,我也从昔日同僚那里,了解到一些朝鲜的情况。你要是有时间,我就给你说说吧。”高弘图看到张准坚决要去朝鲜,就没有继续劝阻,换了话题说道。
“好!”张准爽快的点点头。
高弘图就慢慢的解说起来。
朝鲜的局势,比较复杂,也比较脆弱。
一直以来,朝鲜都是明国的忠诚附属国。这是从明国开国之初就形成的。当初,朝鲜还叫高丽。高丽政权由于长期受蒙古人统治,其国王已经完全蒙古化,惟蒙古人的命是从。但其国人和爱国大臣还是向往中国的先进文明。蒙古被中国人赶走后,高丽王还是追随蒙古人,这激起广大高丽人民和爱国大臣的愤怒。
刚好高丽王派遣大将军李成桂率军出征明国,李成桂在人民和爱国大臣的拥护下,发动兵变,推翻了高丽政权,建立了新政权,向明国皇帝(皇帝只能是中国人,也就是当时的洪武皇帝朱元璋)请命,并请求新国的国名。朱元璋赐其国名为“朝鲜”。从此,朝鲜是中国的“不征之国”。
万历年间,日本基本统一,丰臣秀吉向外扩张,入侵朝鲜。朝鲜抵抗不住,向中国求援。中国派遣军队,赶走了日本侵略者,取得了“抗日援朝”的伟大胜利。朝鲜国王室对中国感恩戴德,朝鲜人民和中国人民,也结下了深厚的战斗友谊。
两国的文化、贸易往来,是非常频繁的。朝鲜高层基本都懂得汉语,使用汉字,和朝鲜贵族、高官交往,基本上不需要翻译。还有大量的朝鲜人定居在北京、南京等地。朝鲜国内建筑的样式,还有各种政治制度,都完全是照搬明朝的。
朝鲜光海君朝末年,鞑子兴起,连续打败了明军。朝鲜作为明国的附属国,也感受到了鞑子的强大压力。光海君不得不采取一种圆滑的外交政策,在臣服明朝的同时也向鞑子示好。这种态度为朝鲜的正统派两班阶级所不容。再加上光海君在治国方面的一些失误,以及宫廷内部不同势力之间的争斗,最终引发了朝鲜的内部政变。
天启三年(1623)三月十二日,朝鲜发生宫廷政变。西人党的李贵、李适、金自点等人在仁穆王后和新崛起的南人党势力的协助下,召集军队在绫阳君的别墅内会合,打入庆云宫,发动宫廷政变。三月十三日晨,绫阳君李倧即位于庆云宫之别堂。是为李朝仁祖。仁祖即位后,光海君的亲信--大北派的李尔瞻、郑仁弘等被赐死,光海君和家人被流放到乔桐岛。
仁祖在两班阶级、尤其是儒家学者支持下,采取亲明排金的政策。当时明金对峙,鞑子要想西进伐明,就要考虑东面朝鲜的行动。对于如何处置朝鲜,鞑子朝廷内部有两种意见。《李朝实录》记载,“第三子洪太时(皇太极)常劝其父进犯我国;其长子贵永介(代善)则每以四面受敌,仇怨甚多,则大非自保之理,极力主和,务要安全,非爱我也,实自爱也”。
努尔哈赤为避免两面作战,对朝鲜采取拉拢的政策,多次派遣使臣赴朝鲜投书,希望朝鲜与明朝脱离关系,与鞑子结盟。但是朝鲜不为所动,仍然支持明朝,反对鞑子。朝鲜还将获得的很多有关鞑子的情报,都送给了明朝。
此时,明朝辽东巡抚王化贞标下练兵游击毛文龙,率领兵丁二百余人,在朝鲜皮岛建立了牵制鞑子、联络辽民的海外基地,势力不断壮大。朝鲜允许毛文龙在本国北部开荒屯田,生产粮食,并且免收赋税。还允许毛文龙低价购买朝鲜国内的粮食。这一点,对毛文龙的帮助非常大。否则,以东江镇的几个海岛,以及明国日益晦暗的政局,日渐干枯的钱粮,根本无法满足东江镇军民的需要。
努尔哈赤要求朝鲜断绝与毛文龙的往来,遭到朝鲜严词拒绝。在毛文龙生前,朝鲜和毛文龙的关系,一直非常密切。皇太极即位后,曾说“父王不听我计,临终方悔……我气不过就是东江(皮岛),只为山险谷深,前埋后伏,且他奸细甚巧,我的动静言语霎时可知,可恨!可恨!”。
为了打破明、蒙、鲜三面包围圈,皇太极公开遣使与辽东巡抚袁崇焕讲和,暗地里则把进攻的矛头从西边转移到了东边,积极准备攻打朝鲜和消灭毛文龙,消灭后顾之忧。同时朝鲜方面因为鞑子的威胁与日剧增,也在加紧进行战争准备。
仁祖二年,李倧命令守御使李曙修筑南汉山城。碧岩大师被任命为修筑工程的总指挥,动员八道守军轮流服劳役。两年以后即仁祖四年,全长9公里、有四将台、四大门、十六暗门的南汉山城便竣工了。
大明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丁卯年,朝鲜仁祖五年,鞑子天聪元年)正月初八,皇太极以朝鲜“助南朝兵马侵伐
“你别急!你要进入朝鲜的问题,我看还是要综合考虑。朝鲜内部的情况,还是比较复杂的。朝鲜的问题,也不是单纯依靠武力就能解决的。即使你和朝鲜人建立联盟,还有很多的问题要解决。”高弘图谨慎的说道。
“我明白,慢慢来嘛。”张准点头说道。
“这些日子,我也从昔日同僚那里,了解到一些朝鲜的情况。你要是有时间,我就给你说说吧。”高弘图看到张准坚决要去朝鲜,就没有继续劝阻,换了话题说道。
“好!”张准爽快的点点头。
高弘图就慢慢的解说起来。
朝鲜的局势,比较复杂,也比较脆弱。
一直以来,朝鲜都是明国的忠诚附属国。这是从明国开国之初就形成的。当初,朝鲜还叫高丽。高丽政权由于长期受蒙古人统治,其国王已经完全蒙古化,惟蒙古人的命是从。但其国人和爱国大臣还是向往中国的先进文明。蒙古被中国人赶走后,高丽王还是追随蒙古人,这激起广大高丽人民和爱国大臣的愤怒。
刚好高丽王派遣大将军李成桂率军出征明国,李成桂在人民和爱国大臣的拥护下,发动兵变,推翻了高丽政权,建立了新政权,向明国皇帝(皇帝只能是中国人,也就是当时的洪武皇帝朱元璋)请命,并请求新国的国名。朱元璋赐其国名为“朝鲜”。从此,朝鲜是中国的“不征之国”。
万历年间,日本基本统一,丰臣秀吉向外扩张,入侵朝鲜。朝鲜抵抗不住,向中国求援。中国派遣军队,赶走了日本侵略者,取得了“抗日援朝”的伟大胜利。朝鲜国王室对中国感恩戴德,朝鲜人民和中国人民,也结下了深厚的战斗友谊。
两国的文化、贸易往来,是非常频繁的。朝鲜高层基本都懂得汉语,使用汉字,和朝鲜贵族、高官交往,基本上不需要翻译。还有大量的朝鲜人定居在北京、南京等地。朝鲜国内建筑的样式,还有各种政治制度,都完全是照搬明朝的。
朝鲜光海君朝末年,鞑子兴起,连续打败了明军。朝鲜作为明国的附属国,也感受到了鞑子的强大压力。光海君不得不采取一种圆滑的外交政策,在臣服明朝的同时也向鞑子示好。这种态度为朝鲜的正统派两班阶级所不容。再加上光海君在治国方面的一些失误,以及宫廷内部不同势力之间的争斗,最终引发了朝鲜的内部政变。
天启三年(1623)三月十二日,朝鲜发生宫廷政变。西人党的李贵、李适、金自点等人在仁穆王后和新崛起的南人党势力的协助下,召集军队在绫阳君的别墅内会合,打入庆云宫,发动宫廷政变。三月十三日晨,绫阳君李倧即位于庆云宫之别堂。是为李朝仁祖。仁祖即位后,光海君的亲信--大北派的李尔瞻、郑仁弘等被赐死,光海君和家人被流放到乔桐岛。
仁祖在两班阶级、尤其是儒家学者支持下,采取亲明排金的政策。当时明金对峙,鞑子要想西进伐明,就要考虑东面朝鲜的行动。对于如何处置朝鲜,鞑子朝廷内部有两种意见。《李朝实录》记载,“第三子洪太时(皇太极)常劝其父进犯我国;其长子贵永介(代善)则每以四面受敌,仇怨甚多,则大非自保之理,极力主和,务要安全,非爱我也,实自爱也”。
努尔哈赤为避免两面作战,对朝鲜采取拉拢的政策,多次派遣使臣赴朝鲜投书,希望朝鲜与明朝脱离关系,与鞑子结盟。但是朝鲜不为所动,仍然支持明朝,反对鞑子。朝鲜还将获得的很多有关鞑子的情报,都送给了明朝。
此时,明朝辽东巡抚王化贞标下练兵游击毛文龙,率领兵丁二百余人,在朝鲜皮岛建立了牵制鞑子、联络辽民的海外基地,势力不断壮大。朝鲜允许毛文龙在本国北部开荒屯田,生产粮食,并且免收赋税。还允许毛文龙低价购买朝鲜国内的粮食。这一点,对毛文龙的帮助非常大。否则,以东江镇的几个海岛,以及明国日益晦暗的政局,日渐干枯的钱粮,根本无法满足东江镇军民的需要。
努尔哈赤要求朝鲜断绝与毛文龙的往来,遭到朝鲜严词拒绝。在毛文龙生前,朝鲜和毛文龙的关系,一直非常密切。皇太极即位后,曾说“父王不听我计,临终方悔……我气不过就是东江(皮岛),只为山险谷深,前埋后伏,且他奸细甚巧,我的动静言语霎时可知,可恨!可恨!”。
为了打破明、蒙、鲜三面包围圈,皇太极公开遣使与辽东巡抚袁崇焕讲和,暗地里则把进攻的矛头从西边转移到了东边,积极准备攻打朝鲜和消灭毛文龙,消灭后顾之忧。同时朝鲜方面因为鞑子的威胁与日剧增,也在加紧进行战争准备。
仁祖二年,李倧命令守御使李曙修筑南汉山城。碧岩大师被任命为修筑工程的总指挥,动员八道守军轮流服劳役。两年以后即仁祖四年,全长9公里、有四将台、四大门、十六暗门的南汉山城便竣工了。
大明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丁卯年,朝鲜仁祖五年,鞑子天聪元年)正月初八,皇太极以朝鲜“助南朝兵马侵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