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阀之上 第8节(1/4)
第17章 仁主
魏帝的问话虽然语气平和,却有如当头棒喝。
刘炳沉稳回话:“再过半月,是左昭仪的生日,又逢元宵,昭仪是前吴主之妹。这些礼物中,本有备贺昭仪生日之喜的,只是前吴主有言,身为降国,不敢以沾天恩而过于张扬,因此特地先与陛下过目,再行定夺。”
魏帝略微沉吟,但依旧没有理会侍者呈奉的那些礼品。他先看了元澈的书信,其中还有魏钰庭代拟的诏令书及部分陆氏亲党北迁事宜。“他们办事倒快。魏钰庭人也仔细,他在詹事府做主簿也有些年头了吧?”魏帝问。
陈灿虽侍奉御驾不久,但对职官迁移总是比旁人要留心,此时抢先一步,对皇帝恭谨道:“陛下好记性,他原是先帝道武十四年生人,二十八岁入詹事府,从通事舍人任起,三年便升到了主簿,如今任主簿一职也有四年了。”
魏帝点头,但仍追问道:“上次詹事府少詹升任,倒没见人提起他。”
“他资历尚浅。”陈灿笑道,忽然见皇帝抬目注视,知道方才所言不慎,于是赶忙补救道,“如今旁的不说,詹事府詹事杜少恭已是花甲之龄,杨安、庾珹两位少詹年近不惑,杨少詹又是卫尉杨宁的胞弟,是陛下亲自指派的。再往下,两位府丞又都是在詹事府干了十几年的老人了。哪个不是他的前辈?”
“朕还记得先帝在时常说乱世唯才是举。”皇帝道。
陈灿一时语塞,此时刘炳稳稳接过话头:“詹事府的差事原不比御前要紧,所属东宫,又是清水衙门,所以论资历的风气重一些。”
魏帝忽然笑出了声:“你指桑骂槐些什么,朕知道你比陈灿资历久些。朕也升你为正监不就得了。”
“那奴婢便叩谢天恩了。”刘炳趁着魏帝还没有收回成命,赶紧行了个大礼。旁边的陈灿尴尬的撇了撇嘴。
刘炳并不管他,依旧道:“原是奴婢糊涂,升迁本就是陛下一句话的事,早知道,奴婢就开口求了。”
魏帝似是想起了些什么,道:“那朕便再多一句话,杜少恭有些年岁了,转为太子洗马,清闲清闲吧。詹事一职便由魏钰庭补缺。”
此时已有负责拟令的官员领了旨意,魏帝看完元澈的书信,拆开了压在下面的一封邸报。邸报皆由绣衣御史密奏,魏帝读完,先是皱眉。虽然自己有斟酌过元洸与陆氏婚事再议,但并未让太子代问。或许太子亦出于对弟弟的回护,这一次的越俎代庖,倒是无伤大雅。魏帝继续往下看。
当看到邸报中所写陆氏的答语,以及绣衣御史偷偷誊抄的退婚答表时,魏帝不由得陷入沉思。
他不得不承认陆氏这一番话说的极为漂亮,可以说是以降国身份应对的最好答卷。在天下人面前,陆氏一族通情达理,有信有义。而在他看来,更是表明了一种态度,陆家对魏国毫无芥蒂,即便受些委屈,也不会轻易撕破脸皮的。
若这封答表正式上奏,那么长安的各个势力都会收到这样一个表态,陆家有自己的政治原则,亦有自己的处事底线。在如此被动的局面下,陆家竟能抢占先机,借由退婚一事率先发声,传达出自己的政治诉求,不可谓不高明。
到底是江东豪族里杀出来的,身处绝境方见底色。想至此处,魏帝忽然觉得若真要退这门婚事,反倒可惜了。再加上陆衍之死确实有损魏国信誉,自己确实不应对陆家有任何贬损了,反倒应该加以褒奖抚慰。
于是魏帝转头问旁边的陈灿:“如今那些旧国遗族可都还安分么?”
陈灿小心翼翼对答道:“段氏鲜卑族、氐族、贺兰部经离散部众后,居住京畿周边,不过是为些牛羊田地争吵,倒也不敢有什么动作。燕国的慕容氏自从前燕主慕容放及其子先后故去,本家已经不在,旁支人丁稀少。赵国姜氏、鲁国冯氏、韩国张氏现居长安,姜氏如今得势,少不得跋扈一些。齐国俞氏……”陈灿不知为何魏帝今日问起这些事,因俞家的境况稍有些不同,拿捏言辞之际,一时语噎。
“回陛下,齐国俞氏曾因牵涉先帝乳母家侵占临淄皇陵用地一案,所有男丁皆已被诛,其年幼子女皆充没为宫役,大多也在长安。”刘炳回答的行云流水,站在旁边的陈灿不由暗惊,后背上的汗珠划在脊上,冰凉刺骨,犹如刀割。
魏帝听罢,不由得抬起头来多看了刘炳几眼。
刘炳曾服侍过先帝,自己不过是看在他以往对先帝的忠心,才让刘炳以内侍副监的身份留在自己身边,正监还是选择了打小服侍自己的陈灿。刘炳一向小心翼翼,从不做任何越矩的事情,整天低头哈腰,连话也不敢多一句。
刘炳越是如此,他越是懒得搭理,索性丢给他一个副职。一是给他个小小的教训,要知道宁静淡泊的代价是仰人鼻息,二来,跑腿传话这种事交给一个先帝老忠奴去做反而比权重势大的心腹要来的踏实。如今看来,这个老忠奴也有回心转意的一天,如此殷勤地接话,如同小孩子一般努力地向长辈示好。
想到这里,魏帝心中略有一丝畅快,索性起了身,看了看刘炳身后奉上来的东西。
吴国刚被灭,阖宫查抄,自然拿不出太好的礼物。前吴主和夫人所献在礼单上皆有注明
魏帝的问话虽然语气平和,却有如当头棒喝。
刘炳沉稳回话:“再过半月,是左昭仪的生日,又逢元宵,昭仪是前吴主之妹。这些礼物中,本有备贺昭仪生日之喜的,只是前吴主有言,身为降国,不敢以沾天恩而过于张扬,因此特地先与陛下过目,再行定夺。”
魏帝略微沉吟,但依旧没有理会侍者呈奉的那些礼品。他先看了元澈的书信,其中还有魏钰庭代拟的诏令书及部分陆氏亲党北迁事宜。“他们办事倒快。魏钰庭人也仔细,他在詹事府做主簿也有些年头了吧?”魏帝问。
陈灿虽侍奉御驾不久,但对职官迁移总是比旁人要留心,此时抢先一步,对皇帝恭谨道:“陛下好记性,他原是先帝道武十四年生人,二十八岁入詹事府,从通事舍人任起,三年便升到了主簿,如今任主簿一职也有四年了。”
魏帝点头,但仍追问道:“上次詹事府少詹升任,倒没见人提起他。”
“他资历尚浅。”陈灿笑道,忽然见皇帝抬目注视,知道方才所言不慎,于是赶忙补救道,“如今旁的不说,詹事府詹事杜少恭已是花甲之龄,杨安、庾珹两位少詹年近不惑,杨少詹又是卫尉杨宁的胞弟,是陛下亲自指派的。再往下,两位府丞又都是在詹事府干了十几年的老人了。哪个不是他的前辈?”
“朕还记得先帝在时常说乱世唯才是举。”皇帝道。
陈灿一时语塞,此时刘炳稳稳接过话头:“詹事府的差事原不比御前要紧,所属东宫,又是清水衙门,所以论资历的风气重一些。”
魏帝忽然笑出了声:“你指桑骂槐些什么,朕知道你比陈灿资历久些。朕也升你为正监不就得了。”
“那奴婢便叩谢天恩了。”刘炳趁着魏帝还没有收回成命,赶紧行了个大礼。旁边的陈灿尴尬的撇了撇嘴。
刘炳并不管他,依旧道:“原是奴婢糊涂,升迁本就是陛下一句话的事,早知道,奴婢就开口求了。”
魏帝似是想起了些什么,道:“那朕便再多一句话,杜少恭有些年岁了,转为太子洗马,清闲清闲吧。詹事一职便由魏钰庭补缺。”
此时已有负责拟令的官员领了旨意,魏帝看完元澈的书信,拆开了压在下面的一封邸报。邸报皆由绣衣御史密奏,魏帝读完,先是皱眉。虽然自己有斟酌过元洸与陆氏婚事再议,但并未让太子代问。或许太子亦出于对弟弟的回护,这一次的越俎代庖,倒是无伤大雅。魏帝继续往下看。
当看到邸报中所写陆氏的答语,以及绣衣御史偷偷誊抄的退婚答表时,魏帝不由得陷入沉思。
他不得不承认陆氏这一番话说的极为漂亮,可以说是以降国身份应对的最好答卷。在天下人面前,陆氏一族通情达理,有信有义。而在他看来,更是表明了一种态度,陆家对魏国毫无芥蒂,即便受些委屈,也不会轻易撕破脸皮的。
若这封答表正式上奏,那么长安的各个势力都会收到这样一个表态,陆家有自己的政治原则,亦有自己的处事底线。在如此被动的局面下,陆家竟能抢占先机,借由退婚一事率先发声,传达出自己的政治诉求,不可谓不高明。
到底是江东豪族里杀出来的,身处绝境方见底色。想至此处,魏帝忽然觉得若真要退这门婚事,反倒可惜了。再加上陆衍之死确实有损魏国信誉,自己确实不应对陆家有任何贬损了,反倒应该加以褒奖抚慰。
于是魏帝转头问旁边的陈灿:“如今那些旧国遗族可都还安分么?”
陈灿小心翼翼对答道:“段氏鲜卑族、氐族、贺兰部经离散部众后,居住京畿周边,不过是为些牛羊田地争吵,倒也不敢有什么动作。燕国的慕容氏自从前燕主慕容放及其子先后故去,本家已经不在,旁支人丁稀少。赵国姜氏、鲁国冯氏、韩国张氏现居长安,姜氏如今得势,少不得跋扈一些。齐国俞氏……”陈灿不知为何魏帝今日问起这些事,因俞家的境况稍有些不同,拿捏言辞之际,一时语噎。
“回陛下,齐国俞氏曾因牵涉先帝乳母家侵占临淄皇陵用地一案,所有男丁皆已被诛,其年幼子女皆充没为宫役,大多也在长安。”刘炳回答的行云流水,站在旁边的陈灿不由暗惊,后背上的汗珠划在脊上,冰凉刺骨,犹如刀割。
魏帝听罢,不由得抬起头来多看了刘炳几眼。
刘炳曾服侍过先帝,自己不过是看在他以往对先帝的忠心,才让刘炳以内侍副监的身份留在自己身边,正监还是选择了打小服侍自己的陈灿。刘炳一向小心翼翼,从不做任何越矩的事情,整天低头哈腰,连话也不敢多一句。
刘炳越是如此,他越是懒得搭理,索性丢给他一个副职。一是给他个小小的教训,要知道宁静淡泊的代价是仰人鼻息,二来,跑腿传话这种事交给一个先帝老忠奴去做反而比权重势大的心腹要来的踏实。如今看来,这个老忠奴也有回心转意的一天,如此殷勤地接话,如同小孩子一般努力地向长辈示好。
想到这里,魏帝心中略有一丝畅快,索性起了身,看了看刘炳身后奉上来的东西。
吴国刚被灭,阖宫查抄,自然拿不出太好的礼物。前吴主和夫人所献在礼单上皆有注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