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子 第957节(1/2)
只是如今内阁中,文官成员就有足足五人了,若是自己再寻求进入内阁,内阁文官成员就要上升到整整六人。
而作为军方代表的大都督府那边,到现在也只有徐允恭、沐英、李景隆三人在内阁办事。
常升和蓝玉两人,则一个在南域领兵,一个在西北操练兵马。
自己想要入阁,大都督府和军方是否会同意,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
于是夏元吉便对能否入阁的事情,少了一些心思,安心干着户部的事情。
毕竟如今大明有钱的,是那种国库敞开了用的有钱,户部的地位和权力,这些年也无形之中增加了许多。
户部的人现在出去,那可真的一个个都是财神爷,远不是过去那种戏称。
就说户部衙门内,十万两以下的预算,都不需要夏元吉亲自审理,皆是交由户部侍郎会同各司审理决定,最后才会送到夏元吉面前身披盖印。
可当入阁的话,从朱允熥嘴里说出来的时候,夏元吉还是心头一跳。
他立马躬身:“臣……臣……”
朱允熥笑了笑,又拍拍夏元吉的肩膀:“户部的担子本来就重,国家开支进项,一笔笔账目容不得出错。国家能否良性发展,能否不陷入寅吃卯粮的地步,都要看户部如何统筹。户部入阁,一是因为你户部这些年做的不错,二是顺应时势。多的话不必说,不管在什么位子,替大明管好钱袋子,才是最重要的。”
入阁啊。
成为内阁大臣。
这可是如今整个大明朝,数万文武官员们共同的梦想。
大明自洪武十三年裁撤中枢丞相,便相当于是终结了中原传承千百年的丞相制度。那时候六部九卿的权力,便是最大的。
而随着内阁的设立,某种意义上来说,相权是再一次的复苏了。
只不过再也没有过去那等执宰天下的滔滔权柄了。
但终究还是万人之下的位子,一言一行都能在天下掀起一波浪潮。
在丞相制度废黜的当下,谁人不想入阁?
而当夏元吉动容不已的起身抬头,却发现朱允熥已经领着朱高炽、朱尚炳悄无声息的离开了。
留在夏元吉身边的白玉秀和孙青书两人,则是笑容满面的冲着夏元吉拱了拱手。
“恭喜夏尚书,不日入阁,可喜可贺。”
夏元吉一时间满面红光,连连摆手:“食君之禄,为君分忧,当不得!当不得!”
孙青书是三人里唯一没有官身的,顾忌也就少了很多。
他看向周围,随后轻声道:“时辰也不早了,今日殿下获封东宫太子,夏尚书确认入阁,当是双喜,不如由孙某做东,稍晚一些在教坊司摆上一桌,我等今日把酒言欢否?”
白玉秀年轻,脸上带笑的看着孙青书,又看了一眼夏元吉。
这事自然是要不日即将入阁的夏原吉点头才行。
夏元吉也不会落人情面,欣然点头,却是又道:“还是得要等下衙之后才行,国事要紧,万事当以国事为先。”
孙青书脸上笑容更盛。
“这是自然,这是自然。”
“夏尚书放心,孙某先行定下雅间,便遣人在户部外等候。”
……
随后两日,朝廷旨意明发,昭告天下,朱允熥成了实实在在的大明皇太子,入主东宫,成为大明储君。
而今,只剩下一场册封大典罢了。
但朝堂之上的风向,却已经是实实在在的出现了肉眼可见的转变。
更多人旗帜鲜明的在朝堂之上喊出要加强洪武新政的力度,在永盛元年到来之际,推动更进一步的永盛新政。
争取在短时间内,朝野上下打造出一个永盛盛世来。
而按照锦衣卫潜伏在地方上的缇骑暗哨传讯,地方上原本有关于洪武新政的不恭言论,也在这段时间消失了很多。
总体来看,随着朱允熥正式册立为大明太子,人们已经能看到朝廷推行新政的决心,是不可能随着皇权的更迭而发生改变的。
既然不能反抗,便只能是选择乖乖的躺下。
事实已经证明,这些年的洪武新政,真正取得最大的成就,即砍了无数明确反对新政的脑袋。
唱衰洪武新政,反抗改制的人,死了一片。
剩下摇摆不定的人,在看清当下的局势之后,很容易就能做出最正确的选择。
而朱允熥在这几日,却并没有被正式册封为皇太子,就搬去东宫居住。
西安门外,玄津桥边的太孙府,也换了一块门匾,改成了太子府。
东宫那边,倒是汤鹊清和沐彩云带着几个孩子住了过去。
太孙府这些年在宫外有不少产业,虽然赚的不多,但凭着冰食、甜食以及橄榄球赛,也算是攒下来亿点点属于太孙府的私产。
朱允熥没去东宫,却知道汤鹊清已经带着沐彩云,正在大刀阔斧的要给东宫各处宫殿重新装修。
他还听说,两个丫头还准备将乾清宫和养心殿,以及宫里头娘娘们住的宫殿都修缮一遍。
钱从当初的太孙府账上出,不走户部和内府库。
权当是她们这些小辈的给长辈们尽
而作为军方代表的大都督府那边,到现在也只有徐允恭、沐英、李景隆三人在内阁办事。
常升和蓝玉两人,则一个在南域领兵,一个在西北操练兵马。
自己想要入阁,大都督府和军方是否会同意,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
于是夏元吉便对能否入阁的事情,少了一些心思,安心干着户部的事情。
毕竟如今大明有钱的,是那种国库敞开了用的有钱,户部的地位和权力,这些年也无形之中增加了许多。
户部的人现在出去,那可真的一个个都是财神爷,远不是过去那种戏称。
就说户部衙门内,十万两以下的预算,都不需要夏元吉亲自审理,皆是交由户部侍郎会同各司审理决定,最后才会送到夏元吉面前身披盖印。
可当入阁的话,从朱允熥嘴里说出来的时候,夏元吉还是心头一跳。
他立马躬身:“臣……臣……”
朱允熥笑了笑,又拍拍夏元吉的肩膀:“户部的担子本来就重,国家开支进项,一笔笔账目容不得出错。国家能否良性发展,能否不陷入寅吃卯粮的地步,都要看户部如何统筹。户部入阁,一是因为你户部这些年做的不错,二是顺应时势。多的话不必说,不管在什么位子,替大明管好钱袋子,才是最重要的。”
入阁啊。
成为内阁大臣。
这可是如今整个大明朝,数万文武官员们共同的梦想。
大明自洪武十三年裁撤中枢丞相,便相当于是终结了中原传承千百年的丞相制度。那时候六部九卿的权力,便是最大的。
而随着内阁的设立,某种意义上来说,相权是再一次的复苏了。
只不过再也没有过去那等执宰天下的滔滔权柄了。
但终究还是万人之下的位子,一言一行都能在天下掀起一波浪潮。
在丞相制度废黜的当下,谁人不想入阁?
而当夏元吉动容不已的起身抬头,却发现朱允熥已经领着朱高炽、朱尚炳悄无声息的离开了。
留在夏元吉身边的白玉秀和孙青书两人,则是笑容满面的冲着夏元吉拱了拱手。
“恭喜夏尚书,不日入阁,可喜可贺。”
夏元吉一时间满面红光,连连摆手:“食君之禄,为君分忧,当不得!当不得!”
孙青书是三人里唯一没有官身的,顾忌也就少了很多。
他看向周围,随后轻声道:“时辰也不早了,今日殿下获封东宫太子,夏尚书确认入阁,当是双喜,不如由孙某做东,稍晚一些在教坊司摆上一桌,我等今日把酒言欢否?”
白玉秀年轻,脸上带笑的看着孙青书,又看了一眼夏元吉。
这事自然是要不日即将入阁的夏原吉点头才行。
夏元吉也不会落人情面,欣然点头,却是又道:“还是得要等下衙之后才行,国事要紧,万事当以国事为先。”
孙青书脸上笑容更盛。
“这是自然,这是自然。”
“夏尚书放心,孙某先行定下雅间,便遣人在户部外等候。”
……
随后两日,朝廷旨意明发,昭告天下,朱允熥成了实实在在的大明皇太子,入主东宫,成为大明储君。
而今,只剩下一场册封大典罢了。
但朝堂之上的风向,却已经是实实在在的出现了肉眼可见的转变。
更多人旗帜鲜明的在朝堂之上喊出要加强洪武新政的力度,在永盛元年到来之际,推动更进一步的永盛新政。
争取在短时间内,朝野上下打造出一个永盛盛世来。
而按照锦衣卫潜伏在地方上的缇骑暗哨传讯,地方上原本有关于洪武新政的不恭言论,也在这段时间消失了很多。
总体来看,随着朱允熥正式册立为大明太子,人们已经能看到朝廷推行新政的决心,是不可能随着皇权的更迭而发生改变的。
既然不能反抗,便只能是选择乖乖的躺下。
事实已经证明,这些年的洪武新政,真正取得最大的成就,即砍了无数明确反对新政的脑袋。
唱衰洪武新政,反抗改制的人,死了一片。
剩下摇摆不定的人,在看清当下的局势之后,很容易就能做出最正确的选择。
而朱允熥在这几日,却并没有被正式册封为皇太子,就搬去东宫居住。
西安门外,玄津桥边的太孙府,也换了一块门匾,改成了太子府。
东宫那边,倒是汤鹊清和沐彩云带着几个孩子住了过去。
太孙府这些年在宫外有不少产业,虽然赚的不多,但凭着冰食、甜食以及橄榄球赛,也算是攒下来亿点点属于太孙府的私产。
朱允熥没去东宫,却知道汤鹊清已经带着沐彩云,正在大刀阔斧的要给东宫各处宫殿重新装修。
他还听说,两个丫头还准备将乾清宫和养心殿,以及宫里头娘娘们住的宫殿都修缮一遍。
钱从当初的太孙府账上出,不走户部和内府库。
权当是她们这些小辈的给长辈们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