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长子 第572节(1/3)
……
浙江杭州,巡抚衙门。
章黎到任以后首先办了两件事,第一是配合对陈泰亲属的调查,因为涉及的人多,所以巡抚衙门也是出了力的。
第二件,就是传达皇帝旨意,取消自景泰元年始设的杭州钞关。
所谓钞关就是官府在一些商运中心设置的征收商货税款的税关,杭州钞关实际上也是运河钞关,就是设置在京杭大运河上的。
具体的做法,就是对过往船只、商品征收一定比例的税收。
京杭大运河上除了杭州钞关,还有临清、济宁、徐州、淮安、扬州和浒墅关等。
所以杭州钞关取消,只是开始。
我们后世人都知道,内地设置关卡收税,肯定是伤害商业的。本质上海关也是一种关卡,为了促进贸易,现代国家还不是互相约定减税?
对于当下的明朝来说,钞关并不能说完全的坏,毕竟它还是带来一定收入的,而且针对商人课税本来也是他们应尽的义务。
但问题就在于,完全的管理不善导致地方官员巧立名目,增加各种苛捐杂税,造成了商人的负担大大增加,而这个地方完全成为了贪官的温床。
不管上面的规矩怎么定,下面的人就是乱收钱。尤其京杭运河一路北上,过个关交个钱,做一趟生意能挣几个钱?
朱厚照是觉得反正朝廷收不到这些银子,干脆取消了算了。
章黎则是想把这个举动作为一种标志性的事件,来鼓励浙江的商人更多的出海。
所以今日的巡抚衙门是济济一堂,官员代表,商人代表全都来了。
开海以后,因为丝绸和瓷器的大量出海,已经开始在浙北区域形成了一些具有特色的‘产业区域’,这个词用到大明还真是头一回。
不过事实确实如此,至于道理也不深刻,仅仅就是赚钱而已。
与此同时,杭州城里也有各种各样的织布作坊应运而生,他们收桑农的蚕丝,雇织机的工人,一条从原材料到加工再到出口的产业链已经完全成形。
以依附于梅可甲的大明南洋公司为主的几个商家,都已经是拥有上千织机的大商人了!
章黎代表的是远在京师的皇帝,他对今天的来客宣布,“自朝廷开海以后,每年数百万两的海贸银已经成为朝廷最重要的国库来源之一,朝中上下也都认识到开海、贸易对于大明的重要性。本官新任浙江巡抚,被嘱咐的首要职责,同样是要维护好海贸逐渐向好的大局,这是圣上的旨意!不仅如此,朝廷还准备筹建水师,用以保护我大明商人的商路安全!所以各位尽可放心,往后大明与海外的贸易只会日益繁盛,各位也会有赚不完的银子,还有,还有……陛下也曾嘱咐过本官,有一句话要带给浙江的商人。”
这句话是用写的,章黎双臂一张,两边大字条幅落下,是一句白话文:不管你们把商船开到哪里,大明永远都是你坚强的后盾!
商人们大概这辈子也没感受到朝廷对他们有这样的重视,反而全是陌生感。
“陛下,真的要保护我等?”
人们将目光投向梅可甲,毕竟这是老熟人,章黎刚刚才来,都不了解。
梅可甲也是点头,“此事千真万确。陛下说,大明的商人也是大明百姓,只要遵纪守法,不做危害朝廷之事,凭什么不保护?”
其实出海做生意,倭寇、海盗还确实是个问题,如果朝廷真的有意要筹建水师,商人肯定是举双手欢迎。
“原本朝廷在福建泉州也有水师,不过船小人少。但自今年开始,大明就要开始建造两千料大船了。”
章黎点头,必须得这样,这官当起来才过瘾!
第六百二十一章 越发繁荣的杭州
朱厚照本人并不懂得棉纺织业中的相关技术原理以及如何改进,虽然的意识里类似珍妮机这种纺织设备都代表着落后,但他还是造不出来。
不过这并不致命,改良织机这并不是什么只有外国人会而中国人不会的天顶星科技,技术能否发展,其关键在于需求。
就像一场惨烈的战争可以促进火枪火炮的技术进步。
一旦开展贸易,那么贸易本身就会自发性的产生改善生产技术的动力。
再说了,仅仅把织机改良其实只是一个很有限的改变。
剩余的,例如航海技术要不要提升?造船技术要不要提升?烧陶瓷、制茶叶这些有没有改进地方?
这些如果都靠朱厚照自己点科技树,那他得带个人工智能才行。
而且如果商业的环境不改变,贸易的理念不改变,生产力提升的动力消失了,那怎么办?
商业嗨是个竞争的事,你不可能改良一次后面就一招鲜吃遍天了,后续的改良谁来做?
所以最根本的方法肯定是从底层逻辑对大明的商业环境进行重塑,发动人民的力量,让出海贸易开放到民间。
这是区别于海禁以前,明朝早期的朝贡贸易的地方。
过去三四年,凡是王琼、梅可甲送往京师的奏疏,朱厚照都会强调,浙江、福建多山少地,商业虽为末业,但对农业是重要的补充,要注意鼓励并规范。
浙北的乡村老百姓慢
浙江杭州,巡抚衙门。
章黎到任以后首先办了两件事,第一是配合对陈泰亲属的调查,因为涉及的人多,所以巡抚衙门也是出了力的。
第二件,就是传达皇帝旨意,取消自景泰元年始设的杭州钞关。
所谓钞关就是官府在一些商运中心设置的征收商货税款的税关,杭州钞关实际上也是运河钞关,就是设置在京杭大运河上的。
具体的做法,就是对过往船只、商品征收一定比例的税收。
京杭大运河上除了杭州钞关,还有临清、济宁、徐州、淮安、扬州和浒墅关等。
所以杭州钞关取消,只是开始。
我们后世人都知道,内地设置关卡收税,肯定是伤害商业的。本质上海关也是一种关卡,为了促进贸易,现代国家还不是互相约定减税?
对于当下的明朝来说,钞关并不能说完全的坏,毕竟它还是带来一定收入的,而且针对商人课税本来也是他们应尽的义务。
但问题就在于,完全的管理不善导致地方官员巧立名目,增加各种苛捐杂税,造成了商人的负担大大增加,而这个地方完全成为了贪官的温床。
不管上面的规矩怎么定,下面的人就是乱收钱。尤其京杭运河一路北上,过个关交个钱,做一趟生意能挣几个钱?
朱厚照是觉得反正朝廷收不到这些银子,干脆取消了算了。
章黎则是想把这个举动作为一种标志性的事件,来鼓励浙江的商人更多的出海。
所以今日的巡抚衙门是济济一堂,官员代表,商人代表全都来了。
开海以后,因为丝绸和瓷器的大量出海,已经开始在浙北区域形成了一些具有特色的‘产业区域’,这个词用到大明还真是头一回。
不过事实确实如此,至于道理也不深刻,仅仅就是赚钱而已。
与此同时,杭州城里也有各种各样的织布作坊应运而生,他们收桑农的蚕丝,雇织机的工人,一条从原材料到加工再到出口的产业链已经完全成形。
以依附于梅可甲的大明南洋公司为主的几个商家,都已经是拥有上千织机的大商人了!
章黎代表的是远在京师的皇帝,他对今天的来客宣布,“自朝廷开海以后,每年数百万两的海贸银已经成为朝廷最重要的国库来源之一,朝中上下也都认识到开海、贸易对于大明的重要性。本官新任浙江巡抚,被嘱咐的首要职责,同样是要维护好海贸逐渐向好的大局,这是圣上的旨意!不仅如此,朝廷还准备筹建水师,用以保护我大明商人的商路安全!所以各位尽可放心,往后大明与海外的贸易只会日益繁盛,各位也会有赚不完的银子,还有,还有……陛下也曾嘱咐过本官,有一句话要带给浙江的商人。”
这句话是用写的,章黎双臂一张,两边大字条幅落下,是一句白话文:不管你们把商船开到哪里,大明永远都是你坚强的后盾!
商人们大概这辈子也没感受到朝廷对他们有这样的重视,反而全是陌生感。
“陛下,真的要保护我等?”
人们将目光投向梅可甲,毕竟这是老熟人,章黎刚刚才来,都不了解。
梅可甲也是点头,“此事千真万确。陛下说,大明的商人也是大明百姓,只要遵纪守法,不做危害朝廷之事,凭什么不保护?”
其实出海做生意,倭寇、海盗还确实是个问题,如果朝廷真的有意要筹建水师,商人肯定是举双手欢迎。
“原本朝廷在福建泉州也有水师,不过船小人少。但自今年开始,大明就要开始建造两千料大船了。”
章黎点头,必须得这样,这官当起来才过瘾!
第六百二十一章 越发繁荣的杭州
朱厚照本人并不懂得棉纺织业中的相关技术原理以及如何改进,虽然的意识里类似珍妮机这种纺织设备都代表着落后,但他还是造不出来。
不过这并不致命,改良织机这并不是什么只有外国人会而中国人不会的天顶星科技,技术能否发展,其关键在于需求。
就像一场惨烈的战争可以促进火枪火炮的技术进步。
一旦开展贸易,那么贸易本身就会自发性的产生改善生产技术的动力。
再说了,仅仅把织机改良其实只是一个很有限的改变。
剩余的,例如航海技术要不要提升?造船技术要不要提升?烧陶瓷、制茶叶这些有没有改进地方?
这些如果都靠朱厚照自己点科技树,那他得带个人工智能才行。
而且如果商业的环境不改变,贸易的理念不改变,生产力提升的动力消失了,那怎么办?
商业嗨是个竞争的事,你不可能改良一次后面就一招鲜吃遍天了,后续的改良谁来做?
所以最根本的方法肯定是从底层逻辑对大明的商业环境进行重塑,发动人民的力量,让出海贸易开放到民间。
这是区别于海禁以前,明朝早期的朝贡贸易的地方。
过去三四年,凡是王琼、梅可甲送往京师的奏疏,朱厚照都会强调,浙江、福建多山少地,商业虽为末业,但对农业是重要的补充,要注意鼓励并规范。
浙北的乡村老百姓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